深刻理解和践行大食物观

发布时间:2024-08-23 11:26:54 来源: sp20240823

  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树立大食物观对于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在《摆脱贫困》中提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树立大食物观。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树立大食物观”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食物观具有丰富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发展目标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在保障食物数量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食物的质量、营养等,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二是食物结构从“粮食”向“食物”拓展,不仅要保障小麦、稻米、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还要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三是生产资源从耕地向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转变,确保食物供给从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利用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四是强调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式利用生产资源,更多运用科技和先进装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降低资源禀赋对农业生产的约束,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国谷物供应基本可以自给,但油料、大豆、肉类和奶类等蛋白质食物较为短缺。从国内看,受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开发生产多样化非粮食物,有利于减轻粮食供给压力、缓解供求紧平衡态势。从国际看,我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地和进口通道运力分布较为集中,易受地缘政治和航运意外风险影响。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开发多元化的食物供给渠道,有利于提升我国食物供应链韧性,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提高和改善食物供给质量,有利于满足人民对优质化、多样化、营养化、绿色化、安全化食物的需求。

  有利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大食物观强调统筹考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强调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培育高素质农民,靠科技提单产、优品质、增效益;强调发展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够更加有力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供给端来看,大食物观拓宽了食物边界,能够引导农户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调整农业经营结构,提升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从需求端来看,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能够为老百姓提供营养更加丰富的食物选择,有利于缩小人民群众在营养摄入、食品消费等方面的差距,在消费层面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要多渠道拓宽食物来源,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对非常规农业生产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要完善体制机制,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有效调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推动食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多学科交叉、协同推进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和品种创新研发,积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他们使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推进粮食绿色减损,减少食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6日 09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宁夏政协委员扎根田野,助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 暴饮暴食引发顽固性呃逆 男子10个月来睡着了也不停打嗝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宁夏政协委员扎根田野,助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发布时间:2024-08-23 11:26:54 来源: sp20240823

   中新网 银川4月18日电(李润泽) 深耕垄亩为粮忙,妙手治虫把农帮。近日,“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团来到银川市贺兰县金贵镇蔬菜种植基地,听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物保护科科长、首席专家刘媛讲述她的履职故事。

  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组织农户集中培训……这都是刘媛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宁夏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病虫害有400多种,如果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将严重威胁我区农业生产安全。”刘媛告诉记者,聚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防治病虫害是重要环节之一。

人民政协网供图

  2021年,刘媛团队监测到宁夏出现了番茄潜叶蛾这一外来入侵物种,它主要危害茄科作物,嗜食番茄,局地危害严重,对番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自去年开始,刘媛带领工作站的几名委员在贺兰县的蔬菜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色诱、性诱、迷向、光诱和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解决了番茄潜叶蛾等病虫害的危害,不仅保障了农户的番茄安全生产,还提高了番茄产量。

  在专注于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刘媛的团队还致力于蔬菜病虫害的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刘媛介绍,这项技术可以使蔬菜在一个生长季节里至少减少3到4次的农药用药量。“近年来,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我们集成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主要蔬菜病虫害全程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也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我觉得我们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在谈及获奖技术时,刘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物保护科科长、首席专家刘媛。 李润泽 摄

  作为政协委员,刘媛不仅带领工作站委员送技术到田间解决农户实际问题,同时从做好联系服务、开展学习交流、收集意见建议、凝聚思想共识、解决困点难点五个方面明确目标定位,在不同层级分别结对联系一些思想认识足、积极性高、关心农业发展的界别群众,并通过他们去影响更多的群众,不断扩大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广度。

  “金贵镇这个蔬菜种植基地是我经常送技术下乡的地方,也是自治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以及工作站委员履职的服务点。”作为该工作站的牵头人,刘媛介绍,自2023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专家委员服务“六特”产业工作站(冷凉蔬菜)挂牌以来,工作站开展技术服务136次,服务市县区27个,服务基地、农业经营主体等56家,组织培训75场次,培训人数1.5万余人次。

宁夏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2023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建立三级政协委员服务“六特”产业工作站,分别以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为工作站命名,每个工作站由区、市、县(区)级三级共6名政协委员组成,设牵头委员1名,将履职“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工作站建立后,来自各产业领域相关专家委员积极发挥作用,广泛开展“送技术、送服务、送政策”三下乡活动,为群众“零距离”讲解实用技术技巧,为宁夏“六特”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