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擦亮“古城”品牌 注入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7-26 10:44:37 来源: sp20240726

   中新网 武汉3月12日电 (卢琪 吴迪 刘方舟 刁少红)“以武而昌,因文而盛”,在1800年建城史之际,武汉市武昌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80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近日从武昌区获悉,该区将综合历史文化名城、地理区位及科教优势,进一步擦亮“武昌古城”品牌,开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武昌新风貌。 陶进 摄

  擦亮特色品牌 古城迈向新生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于223年依武汉蛇山筑夏口城,同时兴建黄鹤楼,寓意“以武而昌”,由此开启武昌1800年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的序幕。从三国时期的“军事堡垒”,到唐宋时期的“东南巨镇”、明清时期的“湖广会城”,武昌历来为省、州、府、县的治所,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战略要地。

  武昌古城雄踞长江南岸,至今集中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城轮廓和历史建筑,独拥“名山、名湖、名桥、名楼”等稀缺资源,古树名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颇多。

  多年来,武昌区高度重视古城保护工作,在保持历史原真性的基础上,从功能完善、业态导入、社会治理等多方面提升古城活力,确保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黄鹤楼与绿地中心交相辉映。 武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在古城建城1800年的节点,武昌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山水风光,推进武昌古城核心景区、武昌滨江文化景观带、楚河汉街文化旅游带建设,梳理提炼“武昌十景”,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2023年12月,武昌区作为武汉市唯一代表,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

  同时,武昌区举办古城半程马拉松、古城音乐会、古城保护发展论坛、辛亥首义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在保护与传承中,武昌古城焕发活力,文旅热度节节攀升。2023年武昌区全年旅游人数45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70亿元,规模均保持武汉市第一,荣获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全国第六。

  转化科教优势 打造新质生产力

  武昌区坐拥武汉大学等25所高校院所,驻区“两院”院士达28位、占湖北省近40%。当前,武昌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打造新质生产力成效初显。

  过去一年,武昌区滨江数创走廊超100万方的产业空间,集聚了130余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中科·武大智谷、小洪山科学城、珞珈山创新港加快推进规划与建设;湖北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揭牌成立;超200家涉碳机构、企业落户武昌;“中碳登”高速运转,全国碳交易量累计成交4.3亿吨,碳清算额超480亿元;“武碳通”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首批吸纳湖北全省107个企业项目入库……

武昌区滨江数创走廊。夏武川 摄

  据武昌区“十四五”规划,武昌将大力推动创新赋能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院士经济,加快建设智慧城区,推动信息科技、智慧数据、生物健康、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

  今年,武昌区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具体部署,路径愈加清晰,提出聚焦创新突破,着力建设数字经济高地;狠抓绿色转型,着力拓展双碳产业优势。一方面,该区将以软件服务、北斗应用为重点,以楼宇园区为载体,打造软件服务特色集聚区、北斗应用产业先行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营造数字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另一方面,该区将以碳金融为突破,做强全国碳市场中心核心承载区,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区;培育碳产业,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聚区、国际健康油谷、中国(大东门)种子交易中心等;促进碳创新,力争全年气候融资企业和项目入库200个以上。

  协调区域发展 产业“多点开花”

  2023年,武昌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持续保持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一。“楚天首区”得益于武昌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以总部经济为引领、楼宇经济为依托,聚焦发展金融服务、工程设计、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并积极开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新赛道。

  据武昌区“十四五”规划,该区将打造“一岸T轴一谷”区域发展布局。“一岸”即武汉市“两江四岸”武昌沿江区域,核心为滨江商务区和武昌古城;“T轴”即武珞路文旅商贸带“横轴”和中南路中北路华中金融城“纵轴”;“一谷”即中科·武大智谷。

楚河汉街。 董俊 摄

  如今,武昌规划建设金融之城、设计之都、商贸中心、文旅胜地的愿景正逐步变成现实。2023年,武昌引进17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超2.2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达600亿元,均居湖北省县(市、区)第一;全区规上工程设计企业营收超过470亿元;华中首家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开业,武汉SKP、武昌万象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竣备冲刺;昙华林、楚河汉街、户部巷等一批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繁荣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

  同时,武昌区发布“黄鹤楼星空”计划,把最好的空间留给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规划布局“一谷一廊多带”(即中科·武大智谷、滨江数创走廊、环高校院所创新经济带)数创空间。其中,中科·武大智谷作为北斗应用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空间,已初步形成了5G+北斗、应急+北斗、电力+北斗、人工智能+北斗、遥感+北斗等数字化行业应用。滨江数创走廊作为武昌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承载区,超100万方的产业空间正源源不断吸引数创企业落地开花。(完)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新升本”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看点在哪里? - 110中国人民警察节 | 他们是和平年代流血牺牲最多的队伍

“新升本”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看点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7-26 10:44:38 来源: sp20240726

  冰启

  最近,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下称“深职大”)的一个新动作吸引了众多目光,该校宣布,将从2024年起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12月24日《南方日报》)

  上半年刚刚“升舱”本科,下半年就联合名校培养博士,深职院有什么新计划?一个是职业本科里的佼佼者,一个是本科老牌名校,为何他们会“牵手”培养博士研究生?

  刚升本的职业技术大学,就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这是推进职普融通,把职业教育建设为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教育的新探索。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博士,应聚焦培养专业博士,开展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以此扭转社会存在的“职业本科低于普通本科”,“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陈旧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层次教育,一提职业教育,大家想到的就是中职、高职专科。其实,高等职业教育不但有高职专科层次,还有本科层次、硕士层次与博士层次。2019年,我国新增一批职业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大学,到目前为止,职业本科院校已有34所。但仍有部分学生和家长把职业本科视为比普通本科低一层次的院校。

  这就需要加快推进把职业教育建设为类型教育的改革探索。2022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把职业教育定位为类型教育,并明确“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本科、专业硕士与专业博士教育,是落实《职业教育法》,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的必然选择。

  最近,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我国未来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发展硕士与博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关键在于要坚持职业教育定位,形成鲜明的类型教育特色。如要推进职普融通,实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学分互认,实施产教融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双导师”制,等等。

  据报道,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具体培养方案是,被录取学生在两所学校的学习时间各占一半,且同时拥有两位导师,毕业后授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与深职大结业证明。这批学生今后获得的博士学位是香港理工大学授予的,深职大并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类似于其他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硕士、博士的方式。

  从两校联合培养博士的招生规模与专业看,走的是“小而精”战略路线,据报道,两校2024年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不超过10人,而且招生领域为工科(不含信息类)与信息类学科,9个招生专业均为两校的重点或王牌学科。

  新升本的职业技术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名校联手培养博士,绝不是追求提升学历层次,更不能以学历为导向办学,这会令人才培养简单参照学术人才培养而失去特色,进而影响社会对职业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职业技术大学参与培养博士研究生,要坚持培养拔尖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