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

发布时间:2024-07-26 20:42:21 来源: sp20240726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

按照《意见》,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具体提出,要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有关部门确定拟优先制定核算规则标准的重点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研究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条件成熟的可直接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发布规则标准采信清单,为企业、机构提供统一规范的规则标准。

《意见》提出,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在确保方法统一和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上,行业主管部门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关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在注明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依法合规收集整理本行业相关数据资源,发布细分行业领域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的指导,规范各类数据库建设,适时组织开展同行评议、交叉验证以及数据溯源性核验,持续提高数据质量。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国际碳足迹数据库供应商按照市场化原则与中国碳足迹数据库开展合作,据实更新相关背景数据。

《意见》要求,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在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建立相关背景数据库的基础上,国家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通过明确标注产品碳足迹量化信息,引导企业节能降碳。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明确适用范围、标识式样、认证流程、管理要求等,有序规范和引导各地区各层级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相关工作。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引导其在产品或包装物、广告等位置标注和使用碳标识。

同时,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碳足迹管理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将产品碳足迹水平作为重要指标,推动企业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查找生产和流通中的薄弱环节,支持企业开展工艺流程改造、强化节能降碳管理,挖掘节能降碳潜力。鼓励龙头企业根据行业发展水平和企业自身实际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制度,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推动供应链整体绿色低碳转型。适时将碳足迹管理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力度。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等大型消费品为重点,有序推进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商场和电商平台等企业主动展示商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将碳足迹核算结果作为绿色金融产品的重要采信依据。

此外,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加强国际碳足迹方法学研究,跟踪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碳足迹相关管理制度、认证规则及实施成效,结合我国实际将有关国际标准有序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双多边对话机制作用,加强与国际相关方的沟通对接,积极参与国际碳足迹相关标准规则的制修订,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鼓励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企业、机构等积极参与碳足迹相关国际活动和学术交流,与外方在方法学研究、技术规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责编:申佳平、高雷)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 - 唯有忠诚真本色(人民论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

发布时间:2024-07-26 20:42:22 来源: sp20240726

原标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

一箭四星!

12月25日,我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升空。全年完成宇航发射次数近70次,中国航天事业再次刷新纪录!问鼎苍穹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澎湃之力激动人心。

回眸2023,这只是创新潮涌中的浪花一朵。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最新排名,中国以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源源汇集的科技要素、勃勃而发的创新动能,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来,全国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

“国之重器”加速涌现

安徽合肥西郊,远离喧嚣的科学岛上安然静谧。

今年4月,正是在这里,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的新世界纪录,给国际聚变研究以巨大信心。

更新“国之重器”的大名单,你会发现,这样的突破竞相涌现:

穿过水门,稳稳降落,5月,全球首架交付的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标志着来自中国的大飞机正式进入民航市场;

8年攻关,5年建造,11月,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至此,我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大型邮轮的能力;

火红船体,金黄吊臂,12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亮相,其总体装备和综合作业能力处于国际领先;

…………

今年以来,在国内考察的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方法路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构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投入观测,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成功,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重大成果喜讯频传。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今年3月,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成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一步;年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研究制定了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落实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10月,《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正式实施,为科技伦理风险防控扎好“藩篱”……

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激发创新潜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松绑减负,搭台架梯,支持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科技部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已超过80%。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

一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等政策,为企业送上税惠“大礼包”,加快科技成果汇聚共享,为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纾难解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占比已接近80%,我们要继续做好这份工作,使更多企业能够牵头组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也鼓励更多的企业提出科技需求,发挥企业出题人、答卷人以及阅卷人的作用。”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说。

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三秦大地,光子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至300多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之江之畔,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

古都北京,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3%,数字经济已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就在前几天,国家能源局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地超过火电。

瞄准更多前沿领域布局,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

嘉陵江畔,今年召开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创造了多项“首次”:首次举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首次发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果、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

共享创新智慧,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科技合作正释放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列为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深蕴着增强新动能的长远考量。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擎声声,动能劲劲,牵引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