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韶关遭遇暴雨 发布洪水预警

发布时间:2024-09-18 10:42:12 来源: sp20240918

   中新网 韶关6月15日电 (记者 王坚)粤北韶关15日持续遭遇强降雨,共有65个气象站录得大暴雨,广东省水文局韶关水文分局15日发布洪水蓝色预警。

  据气象监测,14日20时到15日14时,乐昌、仁化、南雄西部、乳源、浈江、曲江,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武江、始兴、新丰东部、翁源北部,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地区中雨、局部大雨。全市共有65个气象站录得大暴雨,90个气象站录得暴雨,全市平均雨量61.2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乐昌乐城气象观测站,190.9毫米。

  韶关市政府提醒,要继续注意防御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城乡积涝、山洪等次生灾害。

  广东省水文局韶关水文分局于15日13时30分发布洪水蓝色预警。该局表示,受强降雨影响,韶关市仁化县百顺水大坝站水位快速上涨,15日13时30分水位为78.85米,预计大坝站6月15日16时前后达到79.5米左右(警戒水位79.20米,左岸高程79.29米,右岸高程80.20米)。

  广东省水文局韶关水文分局提醒,请仁化县闻韶镇、黄坑镇等位于百顺水沿岸的有关单位及社会公众停止与防汛无关的水上生产、娱乐活动,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加强防范,及时避险。(完)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生态环境部:初步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破解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难题

生态环境部:初步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

发布时间:2024-09-18 10:42:13 来源: sp20240918

   中新网 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袁秀月)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一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发布会现场。袁秀月 摄

  初步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

  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介绍,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切实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职责,取得积极成效。

  张玉军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形成了“五年一次全国、每年一批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用,公开曝光109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典型案例。

  此外,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共发现并查处5000多个生态破坏重点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9.1%,实现了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人为破坏活动的遥感监测能力。

  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启动 将确保公开、透明

  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引领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同时,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张玉军表示,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就在昨天,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多边信托基金办公室在北京签署了有关合作协议,标志着基金的正式启动。

  张玉军称,基金将按照国际规则运营和管理,力争首批项目在COP16前落地见效。将尽快完善并公开申报审批流程,确保基金在国际规则下公开、透明、高效利用。欢迎更多国家、机构和组织为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捐资,也欢迎各发展中国家提出项目需求,共同努力实现“昆蒙框架”目标。

  7个督察组已全面进入下沉阶段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于近日启动。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多来,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2023年,长江流域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5.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干流水质连续4年全线保持Ⅱ类。

  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客观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通过督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裴晓菲表示,督察中,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如政策衔接、区域协调、机制建设,也关注一些共性问题,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破坏、农业面源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尤其是建筑垃圾违规处置、“三磷”(即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污染等,同时考虑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生态安全定位等省域差异,找准各省市突出问题。

  目前,7个督察组已全面进入下沉阶段,各督察组积极受理转办群众信访举报,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公开曝光两批典型案例。(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