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微更新中保护建筑遗产

发布时间:2024-08-02 17:25:50 来源: sp20240802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工业大厦。   金 磊供图

  20世纪的建筑遗产不仅是一首凝固的诗,也是一条流动的精神之河。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不仅仅是保存其物质构成,更是保护其精神内涵

  

  近日,以安徽省桐城中学、湖北省荆江分洪闸、陕西省西安和平电影院、浙江省嘉业堂藏书楼、天津市第三棉纺厂旧址、哈尔滨北方大厦、福建省寿宁县廊桥群等为代表的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公布,共102个。这其中,既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青岛中山路近代建筑群,也有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蛇口工业大厦等,体现出建筑遗产的时空跨度。

  自2016年至今,已公布推介9批900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这些被专家遴选出的建筑,或反映城市历史文脉、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价值,或与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或项目本身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具有突出价值,对中国建筑与城市发展具有推动作用。900个建筑遗产项目,是我们探寻中国建筑遗产新类型的文化样本,是城市微更新中需要保护的建筑遗产,更是见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大量留存至今的20世纪城市建筑遗产,一方面展示建筑艺术设计百年历程中不断变化的创作风格与审美趋势,另一方面反映20世纪建筑业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吸纳融合。重要的历史变革、科学文化的发展成果,都较为鲜明地折射在20世纪建筑遗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宛如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一个城市历史的叠加越丰富,人们越能够感受到城市景观内涵的丰富。品读优秀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思考它们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工程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不同于古建筑,20世纪建筑遗产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建筑。人们现在工作的场所、居住的社区,很可能就是需要保护的建筑遗产。相比于传统的木结构古建筑,工业遗产利用范围更为广泛。比如,北京首钢园区曾是钢铁生产基地,如今成为工业遗产的园区。很多大型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都在首钢园区展开,其功能正在不断拓展,改造后的首钢园已进入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只有真正走进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建筑才能拥有其生命力;只有坚持对建筑的有效利用和有序保护,建筑才能保持其活力。

  保护建筑遗产,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需要更多人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意义,由此,这些建筑遗产才能真正惠及更多人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生活。比如,安庆市的“前言后记”新华书店,前身是安庆劝业场,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始建的安庆书局。如今,这座建筑重新修缮对市民开放,33个房间分为22个主题书房,成为人们读书休闲的打卡地,书香四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0世纪建筑遗产是近现代百余年历史的载体之一,这些建筑遗产在城市微更新中更能凸显城市的文化,贴近社会生活的潮流,其功能更容易延续并实现创新转化。我们也要看到,20世纪建筑老化速度相对较快、材料性能寿命较短,抢救工作仍具紧迫性。让20世纪建筑遗产更好融入当代城市,关键要在“活化利用”中探索文旅融合,使建筑遗产更好地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进一步保护利用传承好建筑遗产,才能让更多人拥有“阅读”城市中不同年轮的建筑的机会。20世纪的建筑遗产不仅是一首凝固的诗,也是一条流动的精神之河。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不仅仅是保存其物质构成,更是保护其精神内涵。将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所承载的精神价值顺顺利利地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保护建筑遗产的真正目的。

  (作者为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1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牌”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牌”

发布时间:2024-08-02 17:25:51 来源: sp20240802

  当前,河南、山东等多地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着力厚植人才沃土,培养人才队伍,将人才资源嵌入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有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一些乡村地区涌现出一批乡村人才,他们在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知识、技能和资源,通常具有高学历、专业知识,或在商业、教育、卫生等领域有丰富经验。同时,这些人了解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思维和创新活力,还可作为桥梁连接城市和农村,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

  眼下,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已取得诸多成果。在农村创新方面,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农村物流、市场接入和农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缩小了农村数字鸿沟。而在文化传承方面,他们关注乡村文化、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维护乡村社区的文化根基。一些国家采取了积极行动吸引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值得借鉴。比如,瑞典实施了农村发展计划,鼓励乡村人才回归农村,开展创业项目,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可见,乡村人才的参与涉及多个领域,凸显了他们的多面性和多功能性,为乡村治理提供多元化支持和解决方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更好地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明确他们的权利和责任。还要建立培训机制,培育他们的乡村发展意识和发展战略眼光。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推动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项目,共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乡村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与当地居民的需求相匹配,确保乡村治理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乡村人才的参与不会导致权力滥用或浪费资源。此外,加强对乡村青年的培养和教育,鼓励他们投身乡村治理和发展工作,以确保乡村人才队伍的可持续性和传承。

  综上所述,只有积极发挥乡村人才的功能与作用,通过扎实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吸引力强、发展空间广阔的乡村人才生态,才能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从而统筹推进乡村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