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陇赏桂”非遗传承活动启幕 彰杭城秋季别样仪式感

发布时间:2024-08-25 20:18:44 来源: sp20240825

   中新网 杭州10月10日电(王题题 金晶)眼下,正值桂花盛开期,浙江杭州满城飘香。10月10日,一场以“桂花+非遗”为主题的2023“满陇赏桂”非遗传承活动在西湖十景之一的“满陇桂雨”拉开帷幕。

在《桂花雨》舞蹈表演中,2023“满陇赏桂”非遗传承活动拉开帷幕。    王题题 摄

  活动现场,桂花食品糕点、“桂花龙井”及茶艺冲泡、合香桂花香牌等具有杭州特色的市集项目展位依次排开。《宋韵·明月》古筝琵琶表演和《桂花雨》舞蹈吸引着闻香而来的“食香客”在此驻足欣赏,感受秋月、桂香的独特浪漫。

  不仅如此,杭州市桂花食品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荣燕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代表性传承人唐鹤君为民众带来糖桂花和满陇桂红的产品制作与展示,也吸引市民游客前来品尝、购买。

糖桂花传统制作技艺展示现场。  王题题 摄

  桂花,又名“木樨”,品种众多,其中以金桂最美、丹桂最香、银桂最雅。自古以来,杭州人对桂花就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白居易等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就可见一斑。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三首》中就曾写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告诉世人,农历八月的杭州,要看山里的桂花和钱塘的潮水。

  而杭州人对桂花的喜爱,是在1983年“定型”,并延续至今。当年,杭州市民投票评选“市花”,在21518张有效票中,桂花以9441票拔得头筹。

  桂花成为“市花”后,作为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满觉陇,更是成为市民游客秋天赏桂的必游之地。

  满觉陇村党委书记陈剑立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满觉陇人潮涌动,每天都有大量市民游客来此欣赏杭州秋日难得的景致。

  同时,他还说,“桂花作为杭州市市花,这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桂花元素,我们满觉陇村与桂花渊源极其深厚。今年我们村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街道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与桂花相关的非遗传承活动,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发展桂花文化。”

  基于此,此次活动上,主办方为多位幸运村民颁发了认领桂花树苗的认领证书。

“认领一颗桂花树苗”证书颁发现场。    西湖街道 供图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认领桂花树苗的幸运村民中,不乏青少年的身影。对此,陈剑立表示,满觉陇对桂花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群体参与其中的。此次允许青少年认领桂花树苗,是希望潜移默化地让青少年从小产生“要保护、传承和发展桂花相关非遗文化”的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上还聘任了西湖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导师,今后将在满觉陇村开展关于赏桂习俗及文化关联的西湖风景名胜区非遗传承与发展研讨会,进一步助力桂花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完)

【编辑:唐炜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云中锦书丨波兰前驻华大使的中华情 - 搭桥拓路引才 山西人才交流大会拓宽求职者就业渠道

云中锦书丨波兰前驻华大使的中华情

发布时间:2024-08-25 20:18:45 来源: sp20240825

  当有人问起孔凡,能否讲讲哪些与中国的故事印象最深刻?他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样的故事太多了!17岁前往中国留学,至今86岁的孔凡仍然时刻关注着中国。对于他而言,遥远的中国是老家,也是不舍的牵挂。孔凡也想通过“云中锦书:我和中国的故事”全球征集活动,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孔凡,这个中国名字的由来

  用孔凡的话来说,他的名字是一个容易写容易记的中国名字。这个名字,是他在北大上学期间老师起的。

  从北大到外交学院:  

  外交家的思想自此萌芽

  在北大学习的一年里,为了提高中文水平,孔凡每天都会制定学习计划,还会把生僻字编成字典。在不断努力和中国同学的帮助下,他的中文水平快速提升。基于对国际关系的浓厚兴趣,他主动提出转学到外交学院,这一学就是五年。

  在外交学院上学期间,中波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由于波兰驻华使馆没有翻译,孔凡就开始为各种外事活动做翻译。

  从外交学院毕业后,孔凡回到了波兰进入波兰外交部,他一直在使馆从事与翻译和顾问有关的工作。此后,在中波两国领导人互访活动中,孔凡多次担任翻译。

  出任驻华大使: 

  架设波中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热爱波兰,也热爱中国。我认为,让两国人民增进了解,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前提。”孔凡一直致力于中波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出于对中国的热爱和了解,他迫切地想让更多波兰人了解中国,也希望更多中国人能了解波兰。这也成为他作为驻华大使后的工作重心。

  当时有很多中国学者翻译了波兰的优秀文学作品,他向波兰总统提议,对这些翻译家授予总统勋章,这也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授予波兰总统勋章。

  在担任大使期间,孔凡不仅促成了中波首次合作拍摄电影《虎年之恋》, 还促成了波兰华沙国家大剧院演职人员的首次访华,并演出了威尔第的歌剧《纳布科》。此外,又支持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了波兰音乐周,通过波兰钢琴家的演奏,让中国观众了解肖邦的古典音乐和现代曲目。波兰马佐夫舍 (Mazowsze)歌舞团是新中国第一个来华访问的外国歌舞团,2004年在孔凡担任大使的最后一年,马佐夫舍歌舞团再次来到中国各地巡演。这些演出展示了波兰民族在音乐、歌舞等领域高超的水平和造诣,让中国人民领略了波兰民族音乐、歌舞的独特魅力,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波兰文化的了解和对波兰人民的感情,体现出了文化外交的独特魅力。

  此外,在大使馆的建议下,两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之间也展开了交流活动。中国与波兰学者举办过多次学术研讨会,共同对波兰历史、现代文学、电影、当代政治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愿两国文化交流续写新篇章

  从1955年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算起,孔凡已经和中国打了快70年的交道,他是中波友谊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和建设者。

  如今的孔凡,依然时刻关注着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

  退休后,孔凡一直致力于中波文化交流。他不仅在波兰各大高校开设与中国有关的课程,进行讲学和讲座,还帮助波兰第一家孔子学院讲授儒家文化。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也影响了许多学生,他们因此也爱上了中国。孔凡说,希望未来波兰和中国能通过多方面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使两国人民进一步加深了解,让两国人民世世代代,永远友好下去。

  监制 | 姜秋镝 金京

  主编 | 梁弢

  记者 | 张娟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