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台生物医药如何融合发展?台盟重庆市委会建议从中医药和大健康着手

发布时间:2024-08-19 13:50:18 来源: sp20240819

   中新网 重庆1月21日电 (记者 刘相琳)重庆市两会此间正在举行。台盟重庆市委会21日向大会提交集体提案,建议从中医药和大健康等方面着手,深化渝台生物医药融合发展,两地优势互补,共促健康产业发展。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总数超过4500余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中药材产业已达270万亩,综合产值480亿元。目前,重庆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8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70余家。重庆还获批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第四个可进口首次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城市,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2023年,重庆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生物医药产业是该市提出要创新打造的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之一。

  “台湾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活力蓬勃,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保健等领域经验丰富,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医疗康养等方面产业优势明显。”重庆市政协委员、台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邱献锋说,中药材在台湾市场非常大,台湾所需的中药材大部分从大陆进口。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属于台商台企在大陆投资的重要领域,渝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广阔。

  台盟重庆市委会提交的集体提案建议,推进渝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以高水平建设重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为契机,瞄准台资“链主”“链长”企业,着力引进台湾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产业项目,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或特色产业园,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加速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邱献锋看来,渝台生物医药融合发展,要深化渝台中医药交流合作,推动渝台中医药创新发展。积极为两地中医药人才交流搭建平台,每年举办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学术会议,拓宽交流领域,支持渝台知名中医医疗机构,联合建立海峡两岸中医医疗服务平台。同时,加强与台湾高校交流合作,培养中医药青年技术技能人才,鼓励支持台湾中医药人才赴渝创新创业。加强渝台道地药材产业合作,打造输往台湾中药材产业链和物流园区,推动对台中药材交易中心及中药材跨境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支持中医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共同促进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

  “台湾和重庆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台湾在老年人康养方面有很多经验,在发展医疗保健、养生旅游等方面较为成熟,保健养生和旅游融合较高。”邱献锋说,重庆应借助丰富的医药资源以及本地医疗保健市场、旅游市场、养老市场,与台湾医疗保健、养生旅游业、健康养老产业相结合,积极打造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链。渝台可从医疗模式和技术、康养硬件与环境等方面搭建平台,促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及康复、护理和医疗领域交流合作,助推重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这份集体提案还建议,重庆要精准对接台湾生物医疗产业,引进台资医院、医学检测等重大台资医疗项目,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扶持,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加强与台湾大健康产业联盟协会、台湾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台湾地区专业人才,推动渝台名医、名校在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设立医疗健康产业交流中心,促进标准互通、职业资格采认,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支持两地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等开展科技合作攻关,促进重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完) 【编辑:钱姣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 点燃了同学学中文兴趣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发布时间:2024-08-19 13:50:20 来源: sp20240819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王鹏)记者5日从教育部获悉,《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于日前印发。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根据通知,各地各高校要持续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二级院系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精准有效访企拓岗,足质足量开拓就业岗位,上一年度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本校平均水平的二级院系,原则上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和专业负责人平均每人联系走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家。

  通知要求推进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开展招聘活动,提升每场校园招聘活动的实际效果。要结合毕业生求职就业意愿,大力拓展岗位资源,努力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信息。支持院系积极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加强校园招聘活动组织管理,认真审核校园招聘信息,确保校园招聘活动安全、规范、有序开展。

  在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方面,通知明确,各地要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资源,稳定并适度扩大招录高校毕业生规模。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统筹推动尽早安排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考和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进程,为高校毕业生求职留出充足时间。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拓展实施“城乡社区专项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同时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针对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通知指出,要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帮扶工作台账,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和就业实习。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高校和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辅导员等要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确保每一个困难学生都得到有效帮助。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持续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跟踪帮扶和不断线服务。

  通知还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落实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准确把握就业监测指标内涵,严格审核毕业生就业信息和就业材料,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