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市场两极热“碰撞”:南下当“候鸟” 北上看冰雪

发布时间:2024-08-31 10:30:03 来源: sp20240831

   中新社 南宁1月11日电 题:中国旅游市场两极热“碰撞”:南下当“候鸟” 北上看冰雪

  作者 张广权

  近期,脱下羽绒服、穿上沙滩裤的北方游客南下当“候鸟”,拥抱暖阳与大海;穿上大棉袄、戴上卡通帽的南方游客组队北上感受冰雪魅力。中国旅游市场正在上演两极热“碰撞”。

  随着冬季的来临,南方温暖地区“候鸟式”旅游火热。许多游客选择前往南方温暖地区过冬,享受阳光、沙滩和海风。广西、海南、广东等省区成为“候鸟”游客主要目的地。

  1月的广西北海,气候温暖如春。大量北方老人“南飞”到北海避寒养生,让北海的冬天没有了旅游淡季。“候鸟”老人们或徜徉北海老街,或在海边沐浴阳光、放风筝,或在欢歌燕舞中享受着南国暖冬。

  68岁的于忠祥只身一人从黑龙江来到北海越冬,一住就是几个月。“每年10月初便到北海开启‘候鸟’生活,待到来年5月份再回哈尔滨。”这样的生活,于忠祥已持续5年。“在北海并不孤单,即使在春节期间也不会感到寂寞,因为有很多来过冬的朋友一起玩乐。”

  三个月前,哈尔滨人张彩华和父亲南下越冬“避寒”。在“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张彩华找回了“新生”。张彩华每天7点起床,上午去百魔洞吸地磁疗养,午睡后参加社团活动,晚上打太极拳、跳五禽戏。

  “这里冬季温暖如春,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水是弱碱性的,非常适合养生。”张彩华很享受在巴马的旅居时光,她打算退休后长住巴马,安度晚年。

  随着寒冬时节到来,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成为了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这些城市的冰雪景观、冰雪活动和冰雪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1月6日,黑龙江哈尔滨松花江畔一处停用的采冰场,堆积的冰块由于数量多、纯净度高,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宛如钻石般璀璨,被游客们称为“钻石海”。图为“钻石海”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中新社
发 于琨 摄 1月6日,黑龙江哈尔滨松花江畔一处停用的采冰场,堆积的冰块由于数量多、纯净度高,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宛如钻石般璀璨,被游客们称为“钻石海”。图为“钻石海”吸引游客拍照“打卡”。 中新社 发 于琨 摄

  作为中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省以其壮美的冰雪景观闻名于世。南方游客黄杨日前踏足黑龙江,感受冰雪浪漫与诗意。“从哈尔滨的繁华到漠河北极村的静谧,从雪乡的纯净到五大连池的奇景,每一个地方都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冰雪风情。”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3—2024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首次超过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旅游市场出现两极热“碰撞”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和差异化,也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连日来,由广西“小砂糖橘”研学游引发的“南北互跨游”持续火热。火爆“出圈”的黑龙江与广西将“宠客”发挥到极致。

  黑龙江哈尔滨市、伊春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等多个旅游目的地,不仅在冰雕、雪雕等造型设计上紧随流行趋势,更衔接音乐节、“兔子舞”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互动活动。很多商家还自发给游客送上免费热饮,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

  为回馈“东北老铁”,4000公里外的南疆广西,当地近200家景区向东北游客推出免门票或打折优惠政策。此外,还有多家广西景区面向全国游客推出优惠政策。

  “南方以山水景观、海滨风光为主,北方则以草原、沙漠、冰雪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名胜为主。这种互补性使得中国旅游市场出现两极热。”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程皓指出,北上看冰雪、南下当“候鸟”成为民众心之向往,得益于中国各地的独特气候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你有我没有’的独家特色,或是这波‘双向奔赴’的秘诀所在。”

  程皓称,中国旅游市场两极热,不少地方在网络火爆“出圈”,“但若想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各地仍需勤修‘内功’,打好‘特色牌’,做好服务。”(完)

【编辑:钱姣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两岸学者观察:“台独史观”在台的建构与变化 - 马朝旭同坎贝尔通电话 重点就涉台、涉藏等问题阐明严正立场

两岸学者观察:“台独史观”在台的建构与变化

发布时间:2024-08-31 10:30:04 来源: sp20240831

   中新社 青岛8月18日电 题:两岸学者观察:“台独史观”在台的建构与变化

   中新社 记者 杨程晨

  围绕遏止、摒弃台湾岛内“台独史观”,防止错误史观渐趋固化,两岸学者近日在青岛展开研讨。

  “台独史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两岸学者对于“台独史观”产生、兴起的研究日臻丰富。台历史学者、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说,综观自日据时代以来的百余年,祖国意识虽遭遇过挫折,但一直是台湾社会的主旋律。直至20世纪90年代李登辉上台,分离主义的知识分子利用历史记忆逐步缺位的社会环境,加速建构“台独史观”。

  “‘台独史观’能捕获认同,一是源于内容上的建构,二是因为政治上的推动。”台统派团体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表示,这一史观就是妖魔化大陆,制造台湾社会对大陆的历史仇恨,以及对未来两岸统一的恐惧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础教育、学术研究领域经年累月的推广,让“台独史观”一度成为所谓“政治正确”。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倪永杰推估,民进党当局建构所谓“台湾主体性”的工程还将继续,宗教、历史等领域可能成为重点。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对 中新社 记者说,受“台独史观”影响,台湾的社会政治生态加速“绿化”,这将压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前景、空间。

  年轻人省思“台独”

  今年“5·20”以来,民进党当局将闽南语方言更名为“台语”,甚至有人称中华民族是“陷阱”、炎黄子孙是“传说”……以“台独史观”为牵引的教育、文化施政愈发图穷匕见。

  但年轻人的想法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转变。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说,“台独史观”必然要崇洋媚外,必然要依附其他势力,所以不可能感染到全部的年轻人,它没有真正的号召力。事实上,今天的台湾年轻人也认知到“台独”的可能性低,看不到“为其奋斗的价值”。

  倪永杰引述一项2023年的调查指,15岁至25岁的年轻族群被一些人称作“小红书世代”,他们对统“独”议题、两岸关系的取态与所谓的“太阳花世代”有所不同。“台独史观”给台湾社会造成深重灾难,但邪不压正,年轻人的变化也证明中华文化及中国人认同的强大吸引力。

  建言以中华民族史观构建新研究

  正在青岛举行的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上,多项议题涉及“台独史观”研究。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针对民进党当局不断冒出的谋“独”言论,从学术的角度去厘清“台独史观”谬论。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对记者表示,面对岛内“台独史观”书写泛滥的严峻局势,我们应该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加快构建台湾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并争取台湾史学界认可和接纳。

  “要本着‘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求真求实精神开展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要为反制、遏止‘台独’话语提出针对性的概念。”刘相平说。(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