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实现截流

发布时间:2024-08-13 19:42:39 来源: sp20240813

   中新网 日喀则昂仁5月9日电 (赵朗 王丰收)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9日实现截流,这一工程是全中国目前在建海拔最高的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

图为无人机航拍工程导(截)流。李雨桥 摄

  该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其水库正常蓄水位4325米,工程由枢纽工程、供水工程和配套灌区工程组成。主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高108米;灌区工程共布置6条干渠,总长83.72千米。水库总库容3.7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190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28万亩,电站装机容量58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06亿千瓦时。

  日喀则市副市长张云宝表示,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十四五”西藏新开工建设的首个重大水利工程。

  该工程建成后可提高水库下游灌区的灌溉保证率,有效缓解灌区春旱和冬旱缺水问题,基本解决日喀则市5个县冬季缺电问题,还可向昂仁县城提供可靠、优质的饮用水源。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项目负责人娄旭峰介绍,此次截流存在流量大、流速快、龙口水深、河床水位高、截流落差大、场地狭窄等难题,截流过程中总共抛填石料达到20000立方米。

  据悉,该项目工程吸纳工程驻地秋窝乡辖区农牧民到工地务工,累计临时用工2251人次,发放劳务费450余万元;优先使用当地挖掘机8台、装载机5台、运输车179辆,累计为本地群众创收1750余万元。(完)

【编辑:房家梁】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思想纵横) - 毛宁: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依然任重道远

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思想纵横)

发布时间:2024-08-13 19:42:40 来源: sp20240813

  兵马俑前游客如织、长城脚下人头攒动……今年春节假期,很多人选择去博物馆、历史古迹参观游览,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徜徉在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中,与千百年前的“我们”心灵交汇,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与自豪不禁油然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厚滋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把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从敦煌研究院到三星堆博物馆,从殷墟遗址到浙东运河文化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行一系列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充分展现了我们党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文脉传承,于斯为盛。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保护状况持续改善。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长城、石窟寺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有序推进;中国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等。新时代以来,我们从保护、管理、监测和研究等方面,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走向群众,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汲取知识、欣赏艺术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活”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显著提升,传承中华文明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历史文化遗产蕴含宝贵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其中许多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越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就越能在更高层次礼敬中华文明、延续文化基因。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再上新台阶,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方式,既坚守保护底线,又统筹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要深挖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推进活化利用、坚持以用促保,将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转化为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群众、发展经济和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科技进步融合起来,从而不断延长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线”,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充分实现与共享。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2日 09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