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月上海两大机场货运总量同比增长超15%

发布时间:2024-07-26 20:32:43 来源: sp20240726

   中新网 上海6月25日电 (记者 李佳佳)6月24日03:52,一批次海外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的商品,包含总重680公斤的带电货物(指含有锂电池的货物,如蓝牙耳机等),合计70吨的跨境电商货物,搭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物流CK223航班,自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12小时后降落至美国洛杉矶,成为上海机场口岸首个采用便利化收运方式的跨境电商货物。该批货物经过筛选认证后,在收运时简化提交相关证明文件,提高了出运操作效率。

6月24日,上海机场口岸首个采用便利化收运方式的跨境电商货物准备出运。  上海机场集团供图

  随后卡塔尔航空、长荣航空的2架次航班,共765公斤带电货物陆续出运,不久后便可交到海外买家手中。近日,还有相关境内外航司也将采用便利化收运,这标志着上述中外航司成为上海机场首批采用便利化收运的承运人,也是近期上海机场口岸对跨境电商带电货物、美妆产品便利化操作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今年1到5月,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166.19万吨,同比增长15.39%,航运航点已经覆盖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277个通航点,其中包括31个国家和地区的58个全货机通航点,浦东机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在这当中,上海机场跨境电商货量达到18.13万吨,同比增长109%,占上海机场总货邮吞吐量的11%。

  为进一步提升货量、更好满足跨境电商企业海外市场发展需求,上海机场于1月份成功推行“虹桥—浦东”两场航空货物远程驳运安保试点,有效利用两场航线网络互补优势,助力跨境电商货物开展“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2月份开始,主动服务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积极搭建平台,协调航司、货代、跨境电商企业充分对接,推动提高航空运力和运输便利化水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跨境电商带电、化妆品货物运输中的难点和痛点,在确保航空运输安全、合规前提下,落实民航局新货规要求,以“安全为先、有序推进、多方协同、科技赋能”为原则,与电商平台及航科院专家反复论证,与东航等多家中外航司反复沟通,逐步建立跨境电商化妆品类货物便利化运输清单;并逐一梳理带电货物运输条件,厘清跨境电商运输链中各方职责,采取等效安全措施,进一步简化跨境电商出港货物收运流程,协调各环节服务保障单位,形成《上海机场跨境电商货物便利化运输操作方案》,加快建设信息系统,实现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运输文件数据交互。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提高跨境电商货物在机场口岸操作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今年1—5月,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166.19万吨,同比增长15.39%。 上海机场集团供图

  近年来,上海机场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去年与海关、东航等单位建立提升通关时效联合工作机制,浦东机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由原先66小时缩短至44小时以内,并力争在今年底将通关时效进一步缩短至38小时以内;打造“上海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空运通AviPort”,积极推动平台与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融合,更好赋能航空物流数字化便利化。硬件设施方面,开工建设浦东机场西货运区智能货站和集中查验中心,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航空货物的高效通关;会同相关方建设上海机场昆山和苏州异地货站,货物通过直通模式直达浦东机场货站完成装机,相比原有模式提速6小时,更好服务长三角地区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 “看到友谊和互信创造的美好”(共建“一带一路”·权威访谈)

“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26 20:32:45 来源: sp20240726

  本报南京12月10日电  (记者尹晓宇)作为世界人权日的系列活动之一,“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学术研讨会10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致辞说,我国在国际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推动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路径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契合,从而为全球人权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广锦致辞说,为做好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工作,我国应加强数据立法,保护数据生产者积极性和权益,加强数据内容和数据安全管理,不断提升数据保护意识,加强数据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数字文化和数字文明水平。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刘志强认为,数字时代的人权保护有不同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以人权为基石,以人性为根基,才能在数字时代更好维护人权。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认为,数字时代对人的主体性实现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根据数字时代新的历史情境对人的主体性内容和要求进行重新界定,并以与之相应的人权类型予以保障。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1日 1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