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合一论坛”在港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13 17:31:24 来源: sp20240713

  据新华社香港3月25日电  (记者谢妞、刘英伦)作为2024年香港金融盛事周的首个活动,由香港可持续科技学院主办的“世界合一论坛”25日在港举行。各界代表集思广益,共同对话,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谋献策。

  本届论坛以“地球十字路口——投资创新,迎接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借助香港的亚太区金融和创新中心优势,致力发展政、商及慈善机构相互合作的生态圈,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论坛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活动上致辞表示,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拥抱绿色经济等议题,积极在这些关键领域建立全球合作。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已建立起稳健的金融体系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及自由畅通的信息、人员和资本流动。香港将持续发行绿色债券,并推广绿色金融科技,协助企业及金融机构,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科技学院创办人罗宝文表示,本届论坛有超过100名演讲嘉宾及超过1000名参加者,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全球气候危机令大家处于人类历史关键时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赋能,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以视频形式分享了他对绿色经济发展趋势的看法:亚洲应对气候危机站在最前线,具备孵化及扩大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及“独角兽”的必要条件。为达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需要共同合作,建立统一平台,协调各方参与者,不断释放亚洲创新及绿色科技。

  本届论坛重点关注亚洲和全球新兴市场的知识交流、人才和尖端技术展示,连接高潜力的初创企业和世界各地以目标为导向的优秀投资者,共同推动“为善投资”。论坛历时一天,包括全体会议、圆桌对话、座谈等环节,探讨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等五大议题。

(责编:贾文婷、刘叶婷)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全面建成 - 长三角军创园联盟在浙江宁波成立

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全面建成

发布时间:2024-07-13 17:31:26 来源: sp20240713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李依环)今天,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组成果验收。该实验室共建设有4台三向六自由度多功能振动台,可用于地震和振动模拟,其性能在国内外同类型设备中处于领先水平,未来将面向国内外科研团队开放。

记者了解到,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于2012年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方案论证,分两期进行建设,土建工程始于2015年4月,2019年1月正式完成一期项目土建施工,2024年5月完成项目终验收,整个建设周期历时9年,总投资近3亿元,是该校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重器建设项目。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大玉介绍,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构建了隔震结构多目标一体化设计技术,研发了系列功能可调控、高性能隔震装置,建成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四台阵)系统。实验室可完成各种长大型桥梁、长型地下结构、大跨结构的多台联动振动试验,以及核电站结构和设备等重要工程试验,将全面服务于土木、建筑、机电、电信、测绘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实验室建成后可以服务于土木工程、建筑遗产保护工程,以及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现代测绘技术、力学等多个学科,这将覆盖学校现有的全部理工类专业。”北京建筑大学首席教授、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建设领导小组执行组长李爱群介绍,除了振动台,实验室建设的L形大型反力墙的高度也突破了现有国内高校同类墙面高度的上限,可以为6层楼高的足尺结构模型提供抗震试验研究。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郑宇表示,北建大将以此次多功能台阵实验室落成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攻关体系,加强有组织科研,把实验室打造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地震和振动模拟国际试验基地。未来,北建大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布局,规划凝练特色科研方向,在韧性城市、城市更新等方面组织优势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着力破解建筑抗震、隔震减振等领域“卡脖子”难题,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振动台是用于地震和振动模拟的大型实验平台,即通过实验平台对工程结构模型开展抗震、减震和隔振的创新研究,旨在提升工程韧性,实现韧性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该实验平台主要面向复杂建筑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地下工程结构、生命线工程等项目的科学研究,兼顾建筑遗产保护、电气设备、核电设施、大型机械振动等领域的研究,切实提升我国基础设施抗震性能和城市防灾水平。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