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平台发布碳减排成绩单 累计碳减排411.3万吨

发布时间:2024-08-20 11:39:13 来源: sp20240820

原标题:转转平台发布碳减排成绩单 累计碳减排411.3万吨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国内循环经济领军企业转转集团公布了其在推动碳减排方面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转转平台已累计实现碳减排量达411.3万吨,同时累计能源减耗5625GWh。

  助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累计碳减排411.3万吨

  据转转平台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通过促进闲置物品的流转,转转平台累计完成碳减排411.3万吨,相当于一台传统燃油车绕地球赤道行驶58万圈或行驶231亿公里所释放的碳排放量;平台累计能源减耗达到5625GWh,相当于中国47万户家庭一年的能源消耗;此外,转转平台在推动二手书籍交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平台内累计成交超2868万册二手书籍,相当于保护了24万棵森林树木资源。

  这一系列成绩展示了转转在推动绿色消费、助力环保事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也体现了闲置物品再利用对于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

  转转方面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优化平台的推荐算法和交易流程,提高闲置物品的匹配效率和流转速度,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参与到绿色消费中来,从而推动闲置物品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和实践碳减排有效途径 环保包装减少环境污染

  二手交易的本质是对资源的再利用,得益于行业天然具备的环保低碳属性,转转集团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并积极探索和实践碳减排的有效途径。

  2022 年,转转集团宣布转型升级为循环经济产业公司;2023 年 7 月,转转集团成为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二手循环服务类官方供应商,此次实践为国际大型综合赛事首次引入二手循环经济实例;同年8 月,转转集团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简称SBTi),成为国内二手循环产业中首个提出科学碳目标承诺并加入SBTi的企业;同年11月,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转转作为循环消费推动碳减排、碳普惠的优秀案例出现在相关议题中,成为中国循环二手领域首个参加cop的企业。

  除此之外,转转集团在产品包装方面也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在产品包装方面,转转引入了由植物纤维素制成的可降解透明薄膜,作为快递包装胶带的替代材料;同时,采用了牛皮卡纸作为箱体和手机盒的主要材料,有效降低了传统材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印刷环节大幅减少了油墨的使用量,进一步减少了环境污染。

  从平台本身具备的低碳环保属性,到通过合作与创新来推动环保实践,再到产品包装的低碳设计,转转一直在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碳中和经济的目标。

(责编:曹淼、杨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Z世代”留学生沪上体验“中式华服” -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Z世代”留学生沪上体验“中式华服”

发布时间:2024-08-20 11:39:14 来源: sp20240820

原标题:“Z世代”留学生沪上体验“中式华服”

春日的上海,中华艺术宫在翠绿植被映衬下显得格外鲜红,而此处抓人眼球的不仅是色彩,还有世博源中一群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外国留学生。

4月11日至14日,2024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在上海举办。13日,来自德国、法国、吉尔吉斯斯坦、韩国、埃及、越南等1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老外讲故事俱乐部成员与“Z世代”留学生近50人,相聚世博源,共同体验中华传统服饰、游览国风集市、参与非遗互动、观看文化展演,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国风市集内人气火爆,很多游客身穿不同朝代的广袖长袍穿梭在不同摊位间,或购物或参加传统小游戏。这在不少留学生看来,也成了一道风景,“能动的服装”将中华文化和历史更直观地传递出来。

“韩国和中国在文化方面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我发现中国的传统服饰种类特别多,很多我都没见过。”来自韩国的洪锡京身穿马面裙,对身边不断走过的“盛装”游客感到好奇。他已在中国生活了16年,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上海学习中医,如今已成为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生,“中医和汉服一样,都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也跟学弟学妹们说,只有了解中华文化,才能学好中医”。

像他一样,因为对中华文化着迷而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并非少数。印度尼西亚华人杨宇嘉从小生活在美国,“作为第一代华人,我其实从小就特别喜欢中国传统的舞蹈、音乐和服装”。

因为想提高自己创作音乐的能力,几年前,他来到上海继续学习打击乐专业。在他看来,文化碰撞和打击乐有异曲同工之处,能在有序的敲击中诞生出优美乐章,“中华文化给我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因为我特别喜欢京剧,所以现在在做研究,想试试在中国打击乐中加入电子音乐之类的现代元素。”

来自土耳其的白莎就是这样一位“中国迷”。活动当天,白莎从头到脚装束齐全,“头发是我自己做的,这身衣服也是我自己买的,我特别喜欢汉服,因为觉得自己穿上像仙女”。

4月13日,白莎在2024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活动现场体验写毛笔字。(受访者供图)

4月13日,白莎在2024年“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活动现场体验写毛笔字。(受访者供图)

白莎告诉记者,她自小就对中国充满好奇和好感,来华后迷上了中国传统服饰,甚至一连买了四套。“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上海,之前总觉得这里是非常时尚现代的,但传统服装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华服成了白莎学习中国历史的最好“辅助”,她以不同种类的服饰切入,了解到中国不同朝代的相关知识,“我最喜欢唐朝,感觉那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朝代”。白莎的社交平台头像,选择的就是自己身穿大红唐装的照片。

此外,她还将华服带回土耳其。在大学实习期间,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了一场介绍中华文化的活动,将汉服提供给当地人试穿,“没想到大家都很喜欢,在网上分享了很多照片,我很高兴。”

记者发现,一开始留学生们对中国朝代和历史并不熟悉,但会在逛集市的过程中询问自己身穿的服饰有何故事,三小时的活动结束后,不少留学生都能讲出和服装对应的相关背景。(谢梦圆 杨海燕)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