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飞天梦”!他们用风筝演绎宇宙级浪漫

发布时间:2024-09-06 21:23:19 来源: sp20240906

  清明时节东风劲吹,踏青的同时,也适合放风筝。风筝,古时也称“纸鸢”,清代诗人高鼎曾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是中国的古老发明,最早的风筝诞生于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从隋唐开始,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木鸢风筝就是由鲁班在潍坊境内青州西南鲁山脚下成功放飞。因此山东潍坊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风筝的重要发祥地。

  春天放风筝,在我国是一项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的习俗。每年春季,在风筝之乡山东潍坊,各式各样的风筝飞满天空。据说在潍坊,什么都能做成风筝飞上蓝天,有民间故事、卡通形象、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非遗传承人制作五龙沙燕风筝

  75岁的潍坊风筝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效东,正在为今年即将举办的第41届风筝会精心制作一件五龙沙燕风筝。从40年前为第一届风筝会扎制参赛风筝至今,张效东每年都会带作品参赛。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风筝匠人 张效东:沙燕儿我就说是春天来临的信息,所以我就用燕子做它的整体,五龙就是代表着各民族团结在一个大家庭之中,各行各业龙腾虎跃。

  沙燕风筝上的五条龙被绘制得栩栩如生,是张效东用中国工笔画的技法一笔一笔亲手画成。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张效东一辈子最喜欢的风筝形象。从8岁就跟着爷爷学做风筝的张效东,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童年时亲手放飞的第一只龙头蜈蚣风筝。

  风筝寄托古人遨游长空的

  飞天梦想

  风筝之所以能飞上蓝天,得益于中国古代发明家对空气动力学的发现和应用。从被发明那天起,风筝就寄托了古人遨游长空的飞天梦想。

  据史书记载,500多年前,明朝有一个叫万户的人,用座椅捆绑了47只火箭,点燃当作动力,身上绑着两只大风筝,试图飞向天空。万户为实现梦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国际天文联合会在20世纪70年代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永久命名为“万户山”,以此纪念这位用生命搏击天空的中国英雄。

  只有一张A4纸大小的飞鹰风筝,被视为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由现代潍坊风筝匠人复制的鲁班木鸢风筝,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2016年9月搭乘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往太空,在太空飞行了66天,距地球平均是393公里,创造了风筝高飞的最新世界纪录。

  风筝在发明之初,多用于军事和科技领域。到唐宋时期,随着造纸业的发达,人们开始用纸裱糊绘制风筝,廉价的纸鸢成了平民百姓也能消费的娱乐工具。在春日和风中放飞风筝,成了中国独有的清明节俗;制作风筝的手艺也世代传承,不断推陈出新。

  扎制、绘画、裱糊、放飞——被称为风筝四艺,是制作一只风筝最基本的四道工序。而如今,竹木雕刻、机械制造、焰火燃放等各种手工艺也融入风筝的制作当中,结合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元素的风筝在天空中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

  (总台央视记者 宋海蕊 潍坊台)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上门服务,实举励士气 -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人工智能助力陶瓷文化创新交流

上门服务,实举励士气

发布时间:2024-09-06 21:23:20 来源: sp20240906

  近日,记者来到第80集团军某营,恰逢旅机关“流动服务站”为基层官兵提供上门服务。活动现场,多名官兵正有序办理业务。

  该旅组织科一位干事上午办理了10多项业务。他介绍,以开设“流动服务站”为内容的机关上门服务机制,是旅里转变服务官兵方式、提高服务基层质效的一项重要举措。

  “只有机关供给侧与基层需求侧精准对接,才能真正把官兵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该旅领导介绍,从去年开始,他们便积极探索机关上门服务机制,抽调各科室骨干力量组建“流动服务站”,外派至各营区提供上门服务,为基层排忧解难。他们还以此为抓手,多次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收集官兵意见建议,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为兵服务质效。

  该旅某营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驻地离机关所在营区较远。前不久,该营干部刘志禹与妻子办理结婚手续后,未来得及申请夫妻分居生活补助费。了解这一情况后,该旅机关相关业务部门主动联系刘志禹,为他列出一份内容清晰的材料清单、附上详细的办理流程,待“流动服务站”到来后,刚结束训练的刘志禹立即提交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很快办完了相关手续。没过多久,他的夫妻分居生活补助费就发放到位。

  “涉法问题始终备受基层官兵关注,如果解决不好,就会牵扯官兵精力,影响练兵备战质效。”该旅干部高天宇告诉记者,他们与地方相关单位联手,在“流动服务站”专门设置了法律援助席,为基层官兵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服务。

  记者在服务现场看到,法律援助席不仅配备了普法资料和法律书籍,还贴出律师来队排班表,上面详细注明律师的来队时间及联系方式。前不久,在来队律师一对一指导下,某营战士小董家里的土地纠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解除了后顾之忧的他,训练动力十足。

  军属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随着活动深入开展,该旅总结形成了“党委机关服务基层指南”“官兵服务需求统计规范”等多项经验成果,并推动多项务实措施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侧,解决基层官兵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激发了官兵精武强能、干事创业的热情动力。“‘流动服务站’将继续发挥齿轮作用,将基层与机关紧密结合,释放积极效能。”该旅领导说。(记者 张东盼 通讯员 王崇嘉)

(责编:梁秋坪、宋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