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闯:甘做航母的“第五道阻拦索”

发布时间:2024-09-04 22:02:41 来源: sp20240904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简鸿澈

夏夜,辽宁舰破浪前行。不远的海面上,一架搜救直升机正隐藏在海天的黑幕中。“来了!”直升机后舱,海军航空兵某部搜救员张闯的视线透过窗户紧盯着舰尾方向。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一架舰载战斗机喷吐烈焰划过黑夜,尾钩精准地勾住阻拦索,在甲板上划出一道绚丽的火花。

着舰成功!来不及庆祝,张闯又把目光转移到下一架准备着舰的战机上……

航母甲板上共有四道阻拦索。战机着舰时,尾钩会勾住其中一根,使战机迅速减速,确保安全着舰。张闯和战友们被誉为航母的“第五道阻拦索”,是确保飞行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作为搜救员,他们总是第一个从航母甲板起飞、最后一个着舰。

实现航空搜救从“会”到“精”

随着最后一架战鹰安全着舰,张闯和他的战友们顺利完成了这次飞行训练。这意味着,近几个月来他们研究的多套高强度、快节奏的搜救方案得到有效检验。

作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张闯和他的战友们对搜救道路的探索从未停歇,对搜救能力建设的探索也永无止境。那年,该部刚刚组建,新单位、新机型、新战位,一切都是未知数。在没有搜救骨干的情况下,张闯主动挑大梁、担重任。

该部干部李鑫介绍,在外行看来,海上空中搜救无非是乘坐直升机,吊着绳子把人捞起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过程繁琐、技术含量颇高的工作。搜救直升机配备了许多先进搜索设备,是技术密集型装备。一名合格的搜救员,不仅要掌握救生技能,还要具备操作搜索设备的技能。

搜救过程中,位于直升机后舱的搜救员乘组通过判断被救人员携带的救生电台信号,并结合风向、洋流等相关数据,找到被救人员大致位置。随后,搜救员乘组要一边观察海面,精确定位目标位置,一边指挥驾驶员接近目标、配合搜救,并放下搜救员出舱营救。

那些日子,张闯边学习、边请教,边研究、边实践,吃在训练场,住在机棚边,发现问题就在现场研究解决,针对理论盲区和技术弱项,就加班加点钻研。

“海上搜救不仅是简单的救捞作业,还是延续遇险人员生命力的完整体系。”张闯说。在张闯的建议和参与下,该部一方面派出人员到地方救援队和驻地军医院进行系统培训;一方面邀请军医院医疗器械专家来队,根据任务舱环境改进医疗设备配置,确保遇险人员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部队伴航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最终,张闯和他的团队突破了多种救护方法,研发可以入水展开的浮力担架等装备,实现了航空搜救从“会”到“精”的转变。

“海上搜救是和死神较劲”

张闯一直保留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执行夜间搜救归来时的照片,一张是第一次执行冰海救援时的照片。这两张照片记录了张闯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这支团队的快速发展。

那年,为保障舰载战斗机夜间着舰训练,搜救机组必须攻克夜间搜救难题,张闯作为主力成员参与了任务。夜间海上搜救是世界难题,难度之大、风险之高堪比舰载机夜间着舰。

夜间的海面,没有任何光源,也没有参照物,飞行员极易出现错觉,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甚至出现险情。“海上搜救是和死神较劲,大家都是凭着勇气去拼,背负着使命去拼。”张闯说。

在张闯的带领下,机组就飞行操控、技术配合、设备使用等多项搜救技术进行改进,验证固化了不同条件下夜间海上搜救训练方法流程,初步探索出了舰载直升机夜间海上搜救训练方法。

“执行搜救任务是我们的使命,全地形、全时段能够随时出动是我们应该做好的准备。”张闯说。

冰海救援是团队亟须攻克的下一个关口。为尽快找到冬季海上救援特点,摸清楚落水者在落水后不同时间段的生命体态特征,张闯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跳入结冰的大海。

从跃入冰海到被“救上”飞机,张闯在冰海里身体几近失温。但被“救上”之后,他立即配合航医把下水后各个阶段的心理、身体状态记录下来,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冰海救援经验,向成功实施冰海救援迈出关键一步。

随着搜救经验越来越丰富,张闯也越来越期待新装备的加入。张闯说:“新质装备在空中搜救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它们观测视野好、搜索区域大,可以更好地克服当前直升机搜救时装备受限的问题。未来,官兵应该更好地和装备结合,探索新质装备在搜救中的应用,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责编:王震、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为东南亚经济增添确定性 - 腹有诗书——中国语文常识问答比赛总决赛在香港举办

中国为东南亚经济增添确定性

发布时间:2024-09-04 22:02:42 来源: sp20240904

免签便利正大大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人员往来。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更多中国企业赴东南亚投资,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受政策、供给、宣传等利好因素影响,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城乡居民出游意愿强烈,出游人次和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东南亚国家凭借地理等方面优势受到国人青睐。

  泰国旅游局东亚司司长李文华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春节期间中国游客数量达到21万人次,不仅数量超过此前预期,消费支出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泰国带来62.13亿泰铢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66%。泰国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赴泰中国游客数量已超过111万人次,超过全部赴泰外国游客数量的六分之一,是泰国第一大外国游客来源国。在中国迈入“免签时代”的背景下,今年全年泰国有望吸引超过720万中国游客,这一数字将比2023年增长104%。

  今年1月28日,中泰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泰国成为继新加坡、安提瓜和巴布达之后,今年第三个与我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国家。在此之前,泰国已于2023年9月面向中国游客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起,中马双方实施互免签证措施,马来西亚旅游局正通过增加双边航班频率等策略,希望借中马建交50周年的东风,实现接待500万至700万中国游客的目标。截至目前,已有23个国家与我国实现此类安排。免签便利正大大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间人员往来。

  根据携程网数据,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位列春节期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十大出境游目的地,春节期间“新马泰”旅游订单较2019年同期增加30%,比2023年“五一”小长假增长80%。支付宝出境游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新马泰”的消费金额比2023年同期增长580%。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正从各个方面稳定东南亚经济的反弹预期。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1月报告认为,2024年东南亚地区有望实现整体4.9%的经济增长,其中菲律宾、柬埔寨、越南三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甚至超过6%,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末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全球2024年经济增速预期小幅上调至3.1%,中国发展增速上调至4.6%。IMF认为,这一调整反映了2023年中国强于预期的经济增速产生的延续效应,也提振了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信心,亚洲新兴经济体今年的整体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2%。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AMRO认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额外动力。其报告指出,尽管美欧经济增速放缓可能限制东南亚地区出口改善的程度,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逐步恢复,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复苏,将有力支撑地区经济增长。中国工业生产呈现自2022年2月以来最快增速,服务业持续增长,个人消费依旧强劲,零售支出不断增强,额外政策支持刺激了包括灾后重建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有望强化近期经济增长势头。

  近日,海关总署更新了柬埔寨输华水果注册果园和包装厂名单,椰子成为柬埔寨2024年首个获准输华的优质农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中方不断加快工作进程,从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到完成全部流程仅历时半年多时间。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为柬埔寨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的第三年,中国与东盟已连续4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6.41万亿元。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东盟及RCEP有关国家商务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RCEP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强劲动力,惠及区域各国经济,越来越多企业分享到区域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紧密。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在进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中方愿与东盟各方一道努力尽早完成谈判,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拓展中间品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务实合作,为区域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除了越来越密切的贸易往来外,正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赴东南亚投资,中国已是多个东南亚国家的最大外资来源国。考虑到政策支持、产业要素积淀和产业布局,名爵、长城、比亚迪、哪吒等新能源车企正加速“开进”泰国,不仅满足这个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之一的本地需求,更以此为基地服务全球市场。新年伊始,A股上市企业河南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就发布公告,宣布在泰国投资设厂。而2023年12月以来,已有10多家A股公司披露在泰国设立子公司或增资的相关事宜。

  在地缘角力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持续贡献宝贵的确定性。

  张 保

  (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