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南杰·隆英强:公法为主导的中华法系何以体现人本精神?

发布时间:2024-08-09 18:29:39 来源: sp20240809

   中新社 西宁4月5日电 题:公法为主导的中华法系何以体现人本精神?

  ——专访江苏师范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南杰·隆英强

   中新社 记者 潘雨洁

  热门电影《第二十条》中,“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等台词,折射出中华法治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引起观众情感共鸣。回顾历史,古代中国如何兼顾“天理、国法、人情”综合治理国家?公法内容为主导的中华法系何以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中国第一位汉藏双语法律史学博士、第一位汉藏双语法理学博士后,江苏师范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双聘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汉藏法律文化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南杰·隆英强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回答上述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古代中国法制文明遵循哪些基本思想?

  南杰·隆英强:延续发展几千年的中华法制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坚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德政思想,“重民爱民”的文化土壤培育出“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宽仁慎刑,爱惜人命”等法制文明理念,重人伦、尚德性,重教化、轻刑责。

  从西周时期开始,“礼乐刑政”综合为治与天理、国法、人情协调统一的治国理政方略贯穿历代中央王朝。“礼”即国家施政的准则和制度;“乐”包含陶冶德性的文化、思想、情操等;“刑”不单指刑罚,也是法的通称;“政”主要是设官分职,建立政权机构。“礼乐刑政”是中华法制文明发展过程中动态的完整体系,在此基础上又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等因素,实现因地、因时、因事、因族、因人而治。

  礼法互补和德法兼修的思想综合治理了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其以礼为主导,以法为准绳;以礼行法、以法明礼;兼顾“恤民仁政”与“治世公平”。事前预防和善治导民等法治智慧,牵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

   中新社 记者:公法为主导的中华法系有哪些主要特点?在其实践与发展中如何坚持“人本主义”?

  南杰·隆英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注重王权和皇权及公权力的神圣与权威,推动了公法内容占主导地位的集权制国家的发展。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是“刑法为主、诸法并存”,延续千年,至今依然发挥一定作用。

2023年12月3日,在G7382次列车上,乘务人员向旅客普及法律知识。周围 摄

  同时,中国重历史记载的传统,推动了成文法的发达。历代王朝和各民族政权都非常看重拥有代表性的成文法典,都采用了刑法为主、诸法混合编纂的结构形式,详细、连贯地记载其承上启下的法制文明之发展脉络。

  具体而言,在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法制文明便已形成早期发达形态,并制定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自秦汉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得到初步奠定,成文法修订并与有效习惯法整合,推动中华法典集大成之作《唐律疏议》的形成;在“参汉酌金”立法指导思想下,清朝继承前朝法制成果、改善弊端,古代中国国家法与边疆少数民族习惯法、民间法达到协调发展的巅峰。

《法经》作者李悝坐像。陆欣 摄

  纵观历史,中华法系不断走向“成文化、法典化”,即在法律法规制度化、司法制度体系化的同时,立法技术、执法水平、法制化的理论思想和基本原则均达一定高度,推动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不断趋于文明、成熟。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走“由判决到立法”的法律发展道路,《尚书大传》称“夏刑三千条”,多为处理具体案件的判决,而这些判决又作为其后处理同类案件的依据和标准。历朝历代都重视判例和司法文书及法律解释,使中华法系走出了国家成文法与民间习惯法兼而有之、同步互补的“混合法”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人本主义”法制文明精神理念,避免法律工具化。

   中新社 记者: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间的法制文明如何交流借鉴?有何共性?

  南杰·隆英强:中国法律史学泰斗张晋藩先生指出,中华法系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凝聚各民族的法律智慧,是各民族的法律文化与法制经验相互交流与吸收的成果。

  历史上,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间法制文明交流借鉴的例子很多。藏族等多民族法文化都深受《唐律疏议》影响。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有许多藏文翻译的《唐律》《论语》《左传》等典籍,深受中原影响,吐蕃法律具有诸多与唐律相似的特征,如重视立法活动、加强成文法典、民刑不分到民刑有分、佛教律法结合、诸法合体等。再如清代民族众多,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区域性法文化,清政府从中吸取精华形成民族法制集大成之作《钦定理藩院则例》。

  在漫长历史中,中国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往来从未间断。从互相吸收、长期融合到共同发展,各民族在不同时空中实践、丰富、发展着中华法律文化,在制度建立和立法变革中都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共性。

2023年12月12日,市民在北京市国家图书馆馆藏法律文献展上参观。郭海鹏 摄

   中新社 记者:在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中,哪些法律制度的理念和模式彰显了“国法”与“人情”间的协调?

  南杰·隆英强:传统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中的“乡规民约”,由民众自主约定、自愿加入,推行民主议事、公开赏罚。这种长期形成的本土文化重视感化和引导,重视社会道德和伦理准则,在国家法指引下,能够综合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作为国法之外的柔性补充,有效维护乡土社会的秩序。

  再如,中国民族地区在近现代大量发生的由财产刑替代严酷刑罚的“赔偿命价”或者刑事和解案件证明,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协调互动后,能够同时彰显出前者的优越性与后者的人性化,两者在社会治理功效上均具有标本兼治的重大意义。

  无论是中国刑法等国家制定法还是藏族“赔命价”等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其主要目的都在于解决纠纷、平息矛盾、安抚受害人及其家属。当这种理念适用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就能够准确及时惩罚犯罪、强化人权司法保障、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财产刑替代严酷刑罚的“赔偿命价”之宽严相济的刑法理念,坚持寻求被害人和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及时恢复双方正义及经济伦理价值,保障人的生命权。始终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以及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难能可贵的作用。

2023年12月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法官向当地民众进行普法宣传。龙兴伟 摄

   中新社 记者:西方法学思想与中国古代的法制文明模式有何共通之处?如何理解这种共通性的内涵?

  南杰·隆英强:德国著名的民法学家、历史法学派领军人物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主张,“法”的最好来源不是立法,而是习惯,“只有在人民中活着的法才是唯一合理的法”。萨维尼还认为,成文法由习惯法而生,而习惯法又是从“民族精神”中长出、最有生命力的。

  英国法学家亨利·梅因(Henry Maine)则把“法”当作发展过程来研究,认为法律是世代相连的历史产物。他研究得出古代法典的重要特点:法典越古老,刑事立法越多;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下,民事立法越少,故刑法与民法在法典中占比的不同成为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的重要区别。

  这些西方法学家的思想都与中国古代的法制文明模式相得益彰。法律文化在英美法系国家中独特地表现了它的习惯法、私法、判例法发达的功能属性;而在古老的大陆法系国家或中国古代,却充分体现了公法、成文法、法典化、诸法并存为主导的集权主义功能属性。

  正如学者所言,法律史本质上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历史。人类正是在创造法律文化和法制文明的活动中,才能获得自由。只有尊重和爱惜生命,才能深入全面地理解中华法制文明乃至东西方法律文化相互吸收、融合与沉淀的正义价值内涵,最终以更加文明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维护人类的幸福与自由。(完)

  受访者简介:

  南杰·隆英强,藏族,法学博士,中国第一位汉藏双语法律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第一位汉藏双语法理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双聘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汉藏法律文化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师范大学“十四五”法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原民族文化研究团队带头人。研究方向:法律史学、法理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族法学、法律语言学、汉藏双语法律等。

【编辑:黄钰涵】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时政新闻眼丨访法第二天,从三个维度读懂习近平重要阐述 - 严监严管强化 年内61家上市公司公告称收立案告知书

时政新闻眼丨访法第二天,从三个维度读懂习近平重要阐述

发布时间:2024-08-09 18:29:42 来源: sp20240809

“经过7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的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我们和平良善的本性、博大包容的胸襟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它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生长于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

当地时间5月6日,法国巴黎爱丽舍宫。习近平主席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时,这样表达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变”与“不变”。

从这样的历史坐标出发,我们更能理解习主席当天面向中法、面向中欧、面向世界的一系列阐述。

01

习近平的巴黎时间 多场活动密集举行

当地时间5月6日,习近平主席访欧行程进入第二天。

从荣军院、马里尼剧院,到爱丽舍宫;从中法双边活动,到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习主席在法国巴黎密集出席了一系列活动。

先来看双边活动。

下午,马克龙总统在荣军院为习主席举行隆重盛大的欢迎仪式。始建于1670年的荣军院,是法国重要的历史建筑,也是该国的文化地标。10年前习主席首次访法时,欢迎仪式也是在荣军院广场举行。5年前习主席访法时,马克龙总统在著名的凯旋门举行了欢迎仪式。

△荣军院。(总台央视记者耿小龙拍摄)

△荣军院。(总台央视记者耿小龙拍摄)

欢迎仪式后,习主席夫妇在共和国卫队148名骑兵组成的礼兵马队和摩托车队护卫下,乘车前往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

随后,两国元首会谈、共同会见记者等一系列活动也是在爱丽舍宫举行。当晚,马克龙夫妇还在这里为习主席夫妇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

△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会谈前,两国元首夫妇互赠礼品。习主席送给马克龙总统一份特殊礼物——《包法利夫人》《红与黑》《高老头》等法国小说的中文翻译版图书。

2019年习主席访法时,马克龙总统曾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孔子的思想“为法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两国元首还互赠奥运火炬。习主席赠送给马克龙总统的是北京双奥火炬,马克龙总统则以巴黎奥运火炬回赠。

北京曾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巴黎则将于今年7月至8月举办第33届夏季奥运会。

△法国巴黎。(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法国巴黎。(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当天下午,习主席还来到马里尼剧院,同马克龙总统共同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习主席发表了题为《继往开来,携手开创中法合作新时代》的重要致辞。

去年4月,马克龙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曾共同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

据了解,今年参加活动的法方企业代表中,有不少就曾在去年随同马克龙总统访问中国,涉及航空航天、化妆品等众多领域。

△马里尼剧院。(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马里尼剧院。(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再来看多边活动。

习主席当天出席的首场活动,是应邀在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这是以往几次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的延续。

去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马克龙总统和冯德莱恩主席一道访华。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他们举行了中法欧三方会晤。

这次习主席访法期间,三方会晤再次举行。习主席说:“今天的三方会晤增强了这次访问面向欧洲的意义。”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抵达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张洛嘉拍摄)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抵达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张洛嘉拍摄)

从中法两国元首会谈、共同会见记者到欢迎晚宴,从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到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习主席发表了一系列讲话。

面向中法、面向中欧、面向世界,这是读懂习主席当天重要阐述的三个维度。

△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02

谈中法:“没有理由不发展好双边关系”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法国,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习主席带来了鲜明的中国信息。

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说,我们一致认为,中法关系具有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弘扬中法建交精神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开启中法关系下一个60年的新征程。

△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珍贵历史,带来有益启示。

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时,习主席说,中法关系60年珍贵历程,将使我们更好思考如何开启下一个60年。

鉴往而知来,温故而知新。在欢迎宴会上发表祝酒辞时,习主席用“三个特殊”阐述中法关系,其中第一个是“特殊在独立自主”。他说:“中法交往的每个高光时刻,背后都有独立自主这一有力因素作支撑,值得被珍视、继承、发扬。”

△习主席在巴黎爱丽舍宫同马克龙总统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会见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习主席在巴黎爱丽舍宫同马克龙总统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会见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独特价值,值得倍加珍惜。

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致辞时,习主席说,60年来,中法是真诚的朋友。两国“成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成就、共同前进的典范”。60年来,中法是共赢的伙伴。“中法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强大共生关系”。

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在场的200多位中法两国政府、企业等各界代表,习主席语重心长:“中法两国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有着独立自主的精神共鸣,有着灿烂文化的彼此吸引,更有着利益广泛的务实合作,没有理由不发展好双边关系。”

△习主席在巴黎爱丽舍宫同马克龙总统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会见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广记者刘会民拍摄)

△习主席在巴黎爱丽舍宫同马克龙总统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会见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广记者刘会民拍摄)

重要使命,激发奋进力量。

在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表示,我们决定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巩固双边关系战略稳定,二是挖掘互利合作广阔潜力,三是加快人文交流“双向奔赴”,四是凝聚全球合作更大共识。

当天,中法双方发表关于中东局势、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农业交流与合作4份联合声明,签署绿色发展、航空、农业食品、商务、人文等领域近20项双边合作文件。

△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在马里尼剧院举行,这是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视记者史伟拍摄)

△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在马里尼剧院举行,这是开始前的现场。(总台央视记者史伟拍摄)

中法两个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

习主席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表示,“我相信,有历史的沉淀、现实的基础、未来的蓝图,中法关系必将如春天般充满生机、欣欣向荣。”

△马里尼剧院。(总台央视记者蒋硕拍摄)

△马里尼剧院。(总台央视记者蒋硕拍摄)

03

谈中欧:“共同推动中欧互利合作”

10年前,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总部期间,同欧盟领导人一道决定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中欧交往,始终要坚持伙伴定位。这次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习主席鲜明指出,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地点——爱丽舍宫悬挂中法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地点——爱丽舍宫悬挂中法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去年12月,习主席在北京会见欧盟领导人时就曾指出,双方要树立正确认知,增进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关系,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在这次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中,习主席再次强调,中欧关系有着强大内生动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希望欧盟机构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制定积极对华政策。

△习主席乘车抵达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习主席乘车抵达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习主席谈到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他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冯德莱恩表示,欧方赞赏中方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认同中方在维护自身发展方面的正当权利,希望同中方持续坦诚对话,加强合作。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后,马克龙总统和冯德莱恩主席将习主席送至上车处。(总台央视记者关舟拍摄)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后,马克龙总统和冯德莱恩主席将习主席送至上车处。(总台央视记者关舟拍摄)

当天,在中法双边活动场合,习主席也多次谈及中欧互利合作,宣布一系列利好消息。

去年12月,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试行免签政策。今年3月,又进一步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试行免签政策。12国当中,欧洲国家占了11个。

习主席在这次访法期间表示,中方决定,将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

△巴黎道路两侧悬挂中法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鄂介甫拍摄)

△巴黎道路两侧悬挂中法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鄂介甫拍摄)

习主席还表示,中方将自主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包括法国和欧洲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遇。

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有望拉得更紧,中欧之间“双向奔赴”将更为便利。

04

谈世界:“共同为迷茫的世界注入希望”

2019年3月访法期间,习近平主席曾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针对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提出中国主张。

时隔5年,再次赴法,习主席作出的判断是,“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

△媒体记者密切关注当天活动。(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媒体记者密切关注当天活动。(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中法关系特殊在独立自主,特殊在相互理解,也特殊在责任担当。

习主席指出,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担负更大责任,“共同为迷茫的世界注入希望,为人类的进步探索方向”。

中欧携手,责无旁贷。在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中,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欧作为两支重要力量,应该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对话合作,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关舟拍摄)

△爱丽舍宫。(总台央视记者关舟拍摄)

谈到乌克兰危机,习主席说,中方、法方和欧方都希望尽快停火止战、欧洲恢复和平,都支持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他表示,我们呼吁各方重启接触对话,逐步积累互信;支持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公平讨论所有和平方案的国际和会;支持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谈到巴以冲突,习主席说,这场悲剧延宕至今,是对人类良知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有所作为。他指出,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全面停火止战,重中之重是确保人道主义救援,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

再过两个多月,法国将迎来盛大的巴黎奥运会。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时,习主席说,中方愿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倡议运动会期间全球停火止战。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这次访法期间,两国元首在巴黎会谈之外,还将赴外地举行活动。《时政新闻眼》持续为你关注和解读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刘瑞琳

记者|史伟 刘琦 鄂介甫 马超张洛嘉 段德文 关舟 耿小龙 程铖 陆泓宇 刘会民 马喆 曹亚星 蒋硕 郁振一 范学禹 王策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王海涵

编辑丨王尊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