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跨越巴以边境购置备用物资

发布时间:2024-09-05 15:02:23 来源: sp20240905

  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11日电 记者手记:跨越巴以边境购置备用物资

  新华社记者吕迎旭 张天朗

  9日夜,记者从以色列朋友那里收到一条以色列后方指挥部发布的消息,要求民众存储备用物资,在家里存储至少够用三天的食品、饮用水和照明设施等物资。

  记者当时在采访归来的途中,闻讯立刻就近找到一个超市下车查看,发现超市里熙熙攘攘,大家正推着一车车食品、饮用水前去结账或者装车。10日,耶路撒冷个别超市开始限购,每人只能采购两包瓶装水,货架上面包、鸡蛋、牛奶等也出现短缺。

  为了储备足够的生活物资,记者10日决定“跨境”到巴勒斯坦城市杰里科购物,因为那里局势相对平静,可能商品齐全。杰里科距离耶路撒冷大约40公里,只需要通过一个以色列检查站。

  当地时间10日11时,我们从耶路撒冷开车出发,快到杰里科时,突然发现道路被封锁,汽车排起了长龙,更远处隐约可以看到以军士兵设置了关卡,正在一个个查验证件。

  旁边一位巴勒斯坦司机对我们说,因为巴以新一轮冲突,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加强了戒备。他建议我们非必要不要进城,因为出城会更困难。但是想到急需购置物资,我们还是决定进城购物。

  在关卡处我们接受了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的检查后,顺利进入杰里科城区。进城后我们发现,虽然这个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小城远离战场,但民众生活显然受到了影响,大多数商铺关闭,车辆、行人稀少。

  好在我们要去的超市还在营业,超市内人头攒动,很是热闹。

  超市工作人员说,这两天购物的人突然增多,除了当地居民,还有大批来自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前来购物。

  结账的时候记者与排在身后的一位男子聊天,得知他也是从耶路撒冷来这里采购生活物资。记者看到他的购物车里,除了面粉、罐头等,还装着几大包瓶装饮用水。

  出城时,关卡处的以军士兵仍没有撤去。虽然是初秋,杰里科仍然如同夏天,在闷热中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于傍晚时分返回耶路撒冷驻地,完成备用物资购置之旅。希望战事早点结束,这种经历不再重演。

(责编:崔译戈、刘慧)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作家对话北美汉学家:了解中国已是一种需要 - 小家电销量增均价跌 极致性价比将成今年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家对话北美汉学家:了解中国已是一种需要

发布时间:2024-09-05 15:02:24 来源: sp20240905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翻译中国·拥抱世界”系列访谈活动第四期16日迎来中国作家雪漠对话墨西哥汉学家、翻译家莉莉亚娜·阿索夫斯卡(Liljana Arsovska)及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邰谧侠(Misha Tadd),共同探讨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翻译和海外传播。

  从《大漠祭》到《凉州词》,从《世界是心的倒影》到《雪漠诗说老子》,雪漠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的现象级作家,其作品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翻译出版外文版本近七十种。

  随着作品先后在海外各大国际书展展出,雪漠受到各国出版商、文化学者及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在莉莉亚娜看来,雪漠的作品超越文学,可以帮助人生活。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审美,还有一种照亮和救赎。

  从18岁到中国求学开始,莉莉亚娜与中国的缘分已近40载,其在语言、文化、文学及哲学等各个方面不断研究中国。

  直播中,莉莉亚娜介绍,翻译雪漠短篇小说《新疆爷》时,她发现墨西哥与中国有着较为相似的家庭观。通过《雪漠诗说老子》一书,她又进一步了解了老子与中国哲学智慧。

  在中拉文学的相互共鸣中,莉莉亚娜感到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她指出,一直以来,当地关于中国历史的了解多是从一些欧美文学作品而来,“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直接把中国(作品)引入墨西哥及拉美。”

  她观察到,近年来,越来越多拉美人从事中国研究及翻译工作,他们正搭建起拉中的文化桥梁。她希望,更多中国作家能到拉美待上一段时间,不仅在大学讲座,更在不同场合中,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中国古代、当代和现代,以及中国的一切。

  对话中,莉莉亚娜谈起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刮起拉美文学风,大批拉美文学作品从西班牙语被译成汉语。如今中国文化走入拉美,译介者们要从各方面做大量工作。

  在她看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作品,不仅提供了文学欣赏,也成为一个了解当今中国的重要窗口。“拉美和西班牙语需要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在这已是一种需要。”

  与雪漠有着同样的兴趣,美国汉学家邰谧侠对老子和道家哲学有深度研究。直播中,邰谧侠分享了自己从接触老子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中国老学研究呈现出其多样性,每个时代关于老子的解释或每一个人从个人立场出发的解读,产生新的思想、新的发现,形成一个丰富的中国老学传统。”

  30年来,邰谧侠坚持研究全球老学。如今,《道德经》被译成至少97种语言、2052个译本。在他看来,老子思想的传播是一个全球现象。

  对话中,邰谧侠从不同层次解读了老子的理念“柔弱胜刚强”。“简单的理解是,人和人或国与国之间要从‘柔弱’和包容出发,以互相交流而非以强迫对方的模式出发。”

  “老子也讲‘无为’,‘无为’和‘柔弱’是两种表达同样原则的方法。”邰谧侠认为,如果全世界都学会“柔弱胜刚强”这一哲学智慧,世界将会更加和平。

  “翻译中国·拥抱世界”系列活动由中国翻译协会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旨在搭建起知名作家与汉学家、翻译家的交流平台,共话翻译的多元魅力,探讨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及中外文学在翻译的推动下出现的新变化与新发展。

(责编:张泰运、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