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赋橙香 重庆奉节脐橙借《中国诗词大会》扬帆出海

发布时间:2024-09-14 19:30:20 来源: sp20240914

   中新网 重庆3月31日电 (马佳欣)“咱们家橙子熟了,马上就要坐上国际航班,远销到东南亚了。”30日晚,《2024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第4集播出。重庆奉节“新果农”栗少林通过诗词短片,将自家智慧果园的丰收景象呈现在现场“百人团选手”和全国观众面前,邀“百人团选手”用诗句和亲手设计的包装图,为奉节脐橙出口海外印上文化名片,把来自中国的友谊和文化传遍全世界。

  “西风初作十分凉,喜见新橙透甲香”“橘绿橙黄应不数,将诗评品入新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百人团选手”纷纷为奉节脐橙送上好诗。诗词与脐橙的结合,观众们仿佛置身于三峡库区腹地,品味着脐橙带来的甜蜜与满足。

  诗韵浓郁 文化搭台产业兴

  被誉为“中华诗城”的奉节,历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圣地。诗歌,早已融入奉节人民的血脉,成为这片土地的灵魂,而脐橙,作为奉节特色产业,是兴业兴城的致富金果,品牌价值达182.8亿元。如今,当诗歌与脐橙相遇,便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

  重庆奉节县文旅委党委书记潘万山表示,近年来,奉节擦亮“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名片,积极探索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以诗歌为纽带,将脐橙产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奉节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度合作,奉节脐橙多次亮相该节目,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该县通过打造诗词文化长廊、建设脐橙主题公园等方式,将诗词的韵味融入了脐橙产业的各个环节,让人们在欣赏美景、品尝美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此外,奉节县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果园,推动脐橙产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更是让奉节脐橙走出大山,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潘万山表示,奉节县将持续擦亮“中华诗城”金字招牌,深入推进诗词文化与脐橙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让脐橙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图为金灿灿的奉节脐橙挂枝头。马佳欣 摄

  产业致富 脐橙味香飘四海

  3月底是奉节晚熟脐橙成熟的季节。走在奉节乡间,金黄的脐橙挂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我家的智慧果园,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安装了山地轨道运输车等,能够对水果生产的土壤、环境、种植过程进行检测,不仅提高了水果品质,还节省了人力。”栗少林说,高品质的奉节脐橙,拥有“酸甜适度、脆嫩化渣、汁多爽口”的出色口感,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

  像这样的标准化果园基地,在奉节有18万亩。奉节先后投资22亿元,实施重点项目61个,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10余家科研单位,成立奉节脐橙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招引头部科技企业,推进智慧果园建设,全县脐橙种植智慧化程度达70.9%。据统计,奉节全县脐橙种植面积37.5万亩,年产量48.1万吨,年综合产值超60亿元,成为当地“一棵树致富30万人”的主导产业。

  “为抓住RCEP区域开放机遇,奉节招引培育外贸企业70家,发展自营出口产品10余个,不断引进出口企业落地奉节,直接对接海外市场,拓宽脐橙等特色产品出口销售渠道;建成中国三峡柑橘(奉节脐橙)交易中心,促进奉节脐橙更好地走出国门。”重庆奉节县商务委党组成员、县贸促会副会长黄金勇称。

  今年以来,奉节脐橙外销势头良好,已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泰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完)

【编辑:张燕玲】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抒写航空先驱的浓厚家国情怀(创作谈) - 两岸媒体人探访高原“千眼天珠” 感受“大国工程”魅力

抒写航空先驱的浓厚家国情怀(创作谈)

发布时间:2024-09-14 19:30:21 来源: sp20240914

  《翱翔云端的风筝》:胡海林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理清了“道”的叙事逻辑,就找到了结构故事与推进情节的关键,有炽热爱国心的人物形象自然有血有肉,立体丰满。

  

  百多年前,一位漂泊海外的22岁华侨青年,做出看似天方夜谭的决定:造飞机。这位青年立下“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的誓言。那是在1906年,离莱特兄弟的人类首次飞行不到3年。次年,他凑了不到1000美元,在大洋彼岸的一座农场开启了逐梦蓝天的人生篇章。

  这个青年名叫冯如,出国前是一个仅读过3年私塾的中国乡村少年。冯如怀揣着做一名工程师的梦想,憧憬着去“金山”练就制造西洋机器的本领,回馈乡梓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在背井离乡,随舅舅踏上大洋彼岸的那一刻,冯如就体验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艰难,但这并没有让他失去梦想。

  这样一个出身平凡却心怀祖国的人物,深深吸引着我。我情不自禁地开始追寻冯如奋斗的足迹。我研读了卷帙浩繁的资料,走访了他的故居与后人,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看见了他从自我谋生到追求理想、报效祖国的人生路径。丰富的素材坚定了我创作《翱翔云端的风筝》的信心。

  韩愈说“文以载道”。如何用文字完成这个人物的塑造,将他为国奋斗立志的“道”精准地表现出来,是我写作的挑战所在。虽然人物本身的故事并不需要加工虚构,只要忠实记录就足以感人。但显然,在国际视野下讲述一个彰显中国人坚韧不拔精神和卓越创造力的故事,无疑需要写作者锤炼语言、提高艺术感染力,更需要将人物置于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去塑造、去丰满。

  为此,我放大叙事的宏观背景,力争再现20世纪初中国的积贫积弱,以及正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鼎盛时的西方社会与世界航空工业的发轫景况。我尝试将晚清时期的民生凋敝与日益繁荣的西方城市进行对比,将这巨大差异浓缩到人物的工作生活中,以此表现其性格与情怀,让冯如的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彼此浸透交融,在市井里巷的烟火气里,凸显其个人奋斗背后的浓厚家国情怀。

  理清了“道”的叙事逻辑,就找到了结构故事与推进情节的关键,有炽热爱国心的人物形象自然有血有肉,立体丰满。在整部作品中,无论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地研造飞机,还是携机回国、开创中国航空事业并为之壮烈牺牲,故事讲述始终围绕着冯如“大丈夫当以有用之学,为国家之强名留史册”的信念展开。贴着爱国之情写,展现了冯如作为中国航空先驱,与美国的莱特兄弟、法国的伏瓦辛兄弟等国际航空先驱精神世界的不同:冯如研制飞机是为了“航空救国”。我试着以点带面,用冯如的个人经历折射一代华侨、一代中国人的艰难求索,让百余年前的故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在创作中,我将“风筝”作为主体意象贯穿全文。风筝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发明,代表着人类对蓝天的向往;风筝还是现代航空先驱们灵感的直接来源,启发了滑翔机的设计。冯如的人生经历蕴藏着这些意涵,也宛如一只翱翔天际的风筝。漂泊在外,羁旅天涯,但始终由长长的线轴牵引,那是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牵挂。时光荏苒,今天的中国,已经摆脱贫困落后,成为创新创造的热土,今天的我们,有了放飞梦想更加广阔的天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6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