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发布时间:2024-07-21 17:54:38 来源: sp20240721

  国家医保局11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医保工作相关情况。

  居民医保参保规模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

  国家医保局规财法规司副司长朱永峰介绍,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具有3个特点:

  一是总体保持稳定,统筹基金实现合理结余。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元,统筹基金当期结余5000亿元,累计结余3.4万亿元。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2.6万亿元,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7600多亿元。

  二是基金支出恢复性增长。2023年,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2.4%,全国门诊和住院结算82.47亿人次,同比增长27%。

  三是基金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方面,职工个人账户可用于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另一方面,门诊医药费用纳入基金报销范围,2023年,3.26亿人次享受职工医保门诊待遇,个人账户支出同比增长7.9%。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还将推动解决个人账户跨统筹区共济的问题,使参保人受益更多。

  参保工作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各方面对参保人数很关心。朱永峰介绍,2023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34亿人,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总量规模得到巩固。从2024年3月底的最新情况看,居民医保参保规模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没有出现所谓的“退保潮”。

  “在2022年剔除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重复参保、无效数据近4000万人的基础上,2023年继续剔除跨省重复参保1600万人,考虑‘去重’影响后,参保人数在2023年实际净增约400万人,参保质量进一步提升。”朱永峰表示,目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1亿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63亿人。职工医保参保人数占全部参保人数的27.8%,增加900万人,参保结构进一步优化。

  针对困难群众参保情况,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司长樊卫东介绍,整体上看,2023年医疗救助共资助约8000万名困难群众参保,监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个体上看,以低保对象为例,2023年个人缴费380元,医疗救助资助平均超过200元。

  医保药品目录品种范围实现全国基本统一

  今年元旦,新一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开始执行。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现行版目录中,共计有3088种西药和中成药,以及892种中药饮片。在此基础上,各省份还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纳入了本地区的医保目录。他表示,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品种范围实现全国基本统一。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由国家层面统一确定和管理,各地不作调整,支付范围全国统一,不仅体现了制度公平,也有利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工作。

  二是品种范围逐步扩大,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医保局成立后,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每年都将一些新上市的新药好药增补进目录,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公立医院采购的药品中,目录内品种的采购金额占比已超过90%。

  三是通过谈判等措施,引导目录内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大幅减轻患者负担。2024年1至2月,医保基金已为397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支付154.5亿元,3950万人次参保患者从中受益。

  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已经实施5年,患者用药发生了哪些变化?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表示,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从用药负担、用药质量、用药可及性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一是治疗费用降低。一方面,原先价格严重虚高的药品耗材价格下降。另一方面,质优价宜的产品打开了市场。

  二是质量和可及性提升。跟踪分析集采药品使用情况,发现集采前患者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用量占比约为50%,集采后大幅提升到95%左右,优质药品成为用药主流。

  三是结构升级。集采促进新一代药品耗材可及性增强,加速对“老药”的替换,临床用药用械结构升级。

  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跨省联网定点医院范围

  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隆学文表示,2023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到55.04万家,比2022年底增长了68.37%。二是全年住院跨省直接结算达到1125.48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近1倍。三是全年门诊跨省直接结算达到1.18亿人次,比2022年增长2.63倍。其中,已开通跨省直接结算的5种门诊慢特病结算331万人次,减少垫付33.52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隆学文表示,国家医保局将在3个方面抓落实,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提质增效。一是扩大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现有5种门诊慢特病已经覆盖大部分患者群体和费用,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跨省联网定点医院的范围,推动各地有能力开展门诊慢特病诊疗的定点医院应上尽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增加3—5种覆盖人群多、药物治疗为主、待遇差异小的门诊慢特病病种。二是强化就医地管理力度,重点加大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审核。三是加强异地就医结算监测,破解异地结算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持续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温馨的结算服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2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去德国留学 高校类型知多少 - 弘扬西南联大精神 原创情景剧《追寻》在昆明首演

去德国留学 高校类型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4-07-21 17:54:39 来源: sp20240721

德国慕尼黑大学校园景色。 (资料图片)

学生申请德国大学面临着广泛的选择:德国目前有420多所国家承认的高校,分布在全国16个联邦州,提供20000多个课程。在此,详细为大家介绍德国都有哪些高等院校,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一般来说,德国大学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综合大学(简称Uni)、应用科学大学(简称FH)以及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

综合大学主要传授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在德国,只有综合大学有博士授予权,也就是说,如果希望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那么需要选择综合大学。一般来说,综合大学重视科研,并且专业设置最为广泛。综合大学一般设有以下学科:工科、理科、文科、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

有些综合大学侧重于某些专业领域,例如技术类或教育类,因而命名为工业大学或者师范大学。另外也有一些综合大学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例如汉诺威医学院、汉诺威兽医学院以及科隆德国体育学院。

应用科学大学(英语为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侧重于传授应用为导向的知识。相对于理论知识,这一类型的大学更加侧重符合具体职业需求的实践经验。

一般来说,应用科学大学所开设的专业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技术、经济、社会福利与教育、传媒。其课程设置中通常包括在合作企业或机构中进行实习,实习期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有时甚至长达一个学期。有些德国高校提供双元制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将学业和职业培训或在公司的实习结合起来。对于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尽早开启职业生涯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艺术和音乐学院致力于培养艺术人才,例如音乐家、建筑师、导演、演员、设计师以及艺术领域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被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录取的前提是通过专业能力测试,证明自己具有特别的艺术才能。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和音乐学院通常只提供德语授课的课程。

德国大部分高校是由国家资助,除此之外,还有国家承认学历的110多所私立大学,其中大部分是应用科学大学。不过目前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在公立高校注册学习,只有少数学生选择进入私立大学学习。其原因主要在于私立学校需要学生缴纳高昂的学费,两类高校的教学质量并无明显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德国的教育政策不是由联邦政府统一制定,而是由16个联邦州各自制定自己的高等教育法律和方针政策。此外,德国的高校有很高的自主权,关于具体的申请细则、课程设置以及高校很多其他方面并没有统一规定。德国大学没有官方排名,也没有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之分,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都有自己的强项。学生申请时需要向自己所选择的高校咨询,这一点非常重要。

(来源: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责编:李依环、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