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教育取得更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4-08-08 17:24:10 来源: sp20240808

  “同学们,前段时间大家阅读了《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今天我们来谈谈读书感想。”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探讨心中的中国梦。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该校兰州分校的学生们通过网络也加入了交流讨论,气氛热烈而愉快。

  这是教育部日前举办的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上展示的一节公开课。仪式上,“同上一堂好课、共读一本好书”活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宣布启动,“在线教研”栏目、“AI学习”专栏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两年来,不断开发高质量、多类型、体系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建成不打烊、全天候的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世界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支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助教助研作用、引领教研转型发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在线教研”栏目。记者了解到,第一期全国集体在线教研活动以小学数学“圆”单元整体教学为案例,聚焦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设计了课例展示、座谈研讨、专家指导、线上互动等环节,帮助教师和教研员理解实施课标,引领教学改革和教研工作方向。

  聚焦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终身教育平台自2022年5月成立以来,共服务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终身学习者近6000万人次,平台汇集资源103万余个,用户累计学习时长110万小时,注册用户680万人。据介绍,平台优化提升用户体验,针对特殊人群使用方面上线“关怀模式”“长辈模式”,满足适老化和无障碍用户学习需求。此外,平台还联通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上线终身学习档案与结课证书功能,实现用户学习成果留存于国家级平台。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入第三年,将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国家平台深度应用、公共服务提质升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推动我国数字教育取得更大突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30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安徽肥西:退捕渔民巡河忙

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4-08-08 17:24:11 来源: sp20240808

  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两会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

  江西省樟树市经楼镇,肖江、礼江穿境而过;河畔,田成块、路成网、沟成片。“过去,这是泥沙冲击下形成的荒滩,啥也干不了。”经楼镇党委书记刘峰介绍,“这几年,镇里争取到专项资金,对肖江、礼江沿线滩涂地进行改造,通过采取改良土壤结构、完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荒滩逐步变成良田。”

  近年来,樟树市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对可开垦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治:近5年对荒草地、滩涂地等非耕地进行土地开发,新增耕地9000余亩;对地块较平整、群众种植意愿高的旱地进行改造利用,4779亩旱地的灌溉难题得到解决,成为适宜种植水稻的水田。“我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刘峰说。

  多种粮种好粮,离不开科技助力。“这几天,我们得提前调试好设备,让它们为春耕多出力。”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大荒集团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内,农技人员郝思文和同事清早便忙碌起来……

  “借助智能感知装置,这套设备可以判别土壤冻融状态,测量土壤水分、地温、降水渗透深度等参数,并通过物联网回传到指挥中心,技术人员可以综合分析各项数据,为指导春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郝思文介绍。

  随着春耕备耕有序开展,北大荒集团应用一系列农业新技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天气渐暖,在河南省濮阳市韩村镇,合纵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飞涛正在操作智能喷洒喷灌机,给种植基地内的1000亩小麦浇灌返青水;不远处,当地政府修建的泵站、节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给田间管理带来了不少便利。“按照规划,今年我们镇计划建设1.09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我们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等为抓手,推动粮食增产增效。”韩村镇党委书记徐进忠说,濮阳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9.9万亩,并配套电力项目548项,粮食总产量连续17年稳定在50亿斤以上。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几百条大黄鱼铺在碎冰上,收获的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一大早,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的养殖大户卢统锋就忙着张罗发货。2021年,卢统锋投建的大黄鱼深远海养殖平台投用。“同时养殖几百吨大黄鱼,只需要三四个管理人员。”卢统锋说,平台养殖水体可达1.58万立方米,具有机械化、智能化等特点;养殖户打开手机就能实时监控水温、盐度、鱼类生长情况等。

  “像这样的深水养殖平台,筱埕镇有8个,养殖水体总计约14万立方米。”筱埕镇党委书记陈友继说,近年来,筱埕镇大力发展大黄鱼、海带、牡蛎的养殖与加工,构建育苗、养殖、物流、销售的全产业链,着力增加水产品附加值。“我们正发力优质种苗培育与水产品牌建设,带动乡亲们的日子更红火。”陈友继说。

  时值三月,山花绽放,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牛角沟村,游客纷至沓来。“既能欣赏山川美景,又能了解当地的人文特色,非常开心。”一名游客说。

  基于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蓬溪县修建民宿群落、水上乐园,设置田间步道,打造出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农文旅融合发展,找准切入点是关键。”蓬溪县文旅局总规划师杨杰说,县里以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为契机,深挖当地人文资源,县域文旅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春节假期,蓬溪县共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62%。”杨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民宿、研学、康养等新业态,进一步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一场场“村超”比赛精彩上演,观众坐满了露天球场的看台,并在网上吸引了众多关注……“村超”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变化。每逢比赛日,在榕江县体育馆周边,当地群众推出美食、农特产品,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当地还以“村超+乡村主播”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乡村主播”技能培训。不少企业也被吸引到当地,相关文创产品大受欢迎。

  “‘村超’不仅带来了文体享受,也拓宽了致富门路。”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璐说,“过去一年,‘村超’系列赛事吸引全网浏览量超580亿次,累计吸引游客760.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98亿元。我们会继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把‘村超’和乡村旅游、农特产品推介等结合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聚人气、添动力。”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风吹水面,荡起涟漪。江苏省泗阳县卢集镇成子湖社区,风景如画;河岸边,工作人员拿着工具,仔细清理着河道里的杂物。“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多了起来。”在成子湖社区经营民宿的村民杨丽说。

  近年来,泗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任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先后出台《泗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把规范和标准贯穿整治工作全过程。”泗阳县委副书记何川说。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雷大爷患有高血压,我每个月会帮他测量数据,记录在5G诊疗设备中。”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乡村医生杨财东来到拥处村,为村民看诊送药。

  2007年起,杨财东成为青松乡卫生院的一员,17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基层诊疗经验。如今,杨财东每天上午在村卫生室坐诊,下午走家串户出诊。“村里老人的健康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村民吴阿婆说,“有杨医生在,我们很安心。”

  近年来,白沙县卫生健康委外送乡村医生培训,内抓“传帮带”机制,着力营造引才聚才的环境,持续推动“家门口健康站”建设。“我们将继续通过开展院校定向培养计划、医护人员规范化培训等方式,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推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提升能力。”白沙县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许云宇说。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蒋家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一条清澈的大源溪穿村而过。今年59岁的蒋家村党委书记蒋顺国,在村里工作了10多年,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变化。“建设和美乡村,离不开村庄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蒋顺国说,2009年以来,蒋家村全面梳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并以创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为契机,下大力气对村里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历时3年,蒋家村对村中的大弄、祠堂弄、花台弄、白果弄、竹园路等进行了重修改造,以展现村庄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要以文化为抓手,展现乡村魅力,现在的蒋家村活力满满……”蒋顺国说,除了修旧如旧,村里还被注入许多新元素。“我们致力于打造‘15分钟文化圈’,把村里的文化服务体验点串联起来;村里还定期举办文化论坛,策划组织音乐节等活动,不仅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还能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看准了就抓紧干,用实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本报记者王永战、李洋、白光迪、孙海天、窦皓参与采写)

  杨颜菲 刘梦丹 毕京津 施 钰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