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需培育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9 20:10:01 来源: sp20240829

   中新网 6月1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现象席卷全球,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6月14日-15日,由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主办、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全国养老协会国际峰会(2024)”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们将目光聚焦银发经济,展开深入探讨。

  图为首届全国养老协会国际峰会(2024)现场。

  “我国养老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奋力开拓,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执行会长徐建中表示,养老服务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更加协调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有序发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逐步推进。

  在徐建中看来,发展银发经济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面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认为,这一庞大群体的需求孕育了巨大的社会潜力,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广阔市场前景。“国家层面关于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决策部署,为我们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军也提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养老产业触及社会的需求痛点,顺势崛起,由此诞生的银发经济,历史机遇不言而喻。

  在会上,陈军引用了一组市场数据:2019年到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以每年约13.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3万亿元人民币。

  他也提到,从全球看,银发经济的繁荣是社会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如何有效落实国家有关养老产业政策,如何更好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如何借鉴国际养老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我们所用,是这个历史机遇期所要研究的课题。

  在如何发展银发经济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成运提供了自己的见解:银发经济的发展重点,应该是四个体系,即服务供给体系、产品供给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生产要素体系。

  其中,产业发展体系包括七大潜力产业,分别是老年用品产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康复辅具器具产业、抗衰老产业、养老金融服务业、老年旅游服务业以及适老化改造产业。

  在高成运看来,未来有两把“利剑”在重塑所有的行业,一个是数字化,另一个是老龄化。数字化是“快剑”,老龄化则是“慢剑”,慢慢改变各行各业。

  他认为,未来我们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去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壮大产业集群。同时,推进银发经济领域的跨区域国际性合作,搭建人才供求交流平台,以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王超】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在“链”上做文章!链博会为国际经贸发展贡献“链博智慧” - 政策加持科技创新 多方建言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在“链”上做文章!链博会为国际经贸发展贡献“链博智慧”

发布时间:2024-08-29 20:10:02 来源: sp20240829

  央视网消息: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11月28日起至12月2日在北京举办,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举办链博会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决心。目前,首届链博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总台央视记者 李琳: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届时,将有515家参展的中外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

  首届链博会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设置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五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纵向展示各链条、各环节先进技术和产品及未来发展趋势;横向展示金融、物流和平台企业等服务,助力上、中、下游产业合作、共同发展。

  首届链博会还将举办包括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等在内的一系列专题论坛和配套活动,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等成果,与全球嘉宾共商合作共赢大计,为国际经贸发展贡献“链博智慧”。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张少刚:在办展理念上更加注重在“链”上做文章,在办展方式上更加注重从展产品到展链条再到展生态,在办展成效上更加注重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开创了办展新模式。

  首届链博会新闻中心将于11月28日正式启用,已有100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注册报名。(央视网)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