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西电东送的建设者是如何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4-08-10 22:32:54 来源: sp20240810

  从“跟跑”到“领跑”,西电东送的建设者是如何做到的? “西电东送”是亲切可感的,是一线劳动者以及他们所热爱、所投身的终身事业。

  从西至东拧成一根绳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来临,广东的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电力供应,而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滇黔桂高山峡谷间,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急需与东部的用电需求进行对接。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调发展,西电东送的建设就提上了日程。这项工程既能解决东部地区受制于电力资源匮乏的困境,又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跋山涉水,风雨兼程,一个超高难度的工程在中国电力人的努力下,横跨2000公里,在中国的版图上不断延伸,如今南方五省(区)早已实现了电网的互联互通。

  “在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时,一定要尽可能快地抢修,尤其是在夏天,用电需求比较大,一旦一些关键的线路出现故障,严重的话会导致一个地区大面积停电。”南网超高压公司南宁局的高级技师赵晓龙说,虽相隔千里,互不相识,但保障用电需求是南方电网一线员工共同的宗旨。

  从西到东各个不同的单位拧成一条绳,齐心协力维护好这一条大通道,形成合力,将优质、清洁的能源从西部送到东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朱春松20多岁时,就来到天生桥换流站工作,这一守就是20年。从初出茅庐到如今独当一面的换流站负责人,他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从事电力行业,特别是搞技术的,在一线工作的历练非常重要。通过一线工作,我们对现场的设备情况、运维情况更加了解。对现场的需求清楚了,在做决策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无独有偶,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南宁局三级领军技能专家刘宝龙也有类似的感触。2011年开始,无人机技术逐步应用在输电线路运维中,为了促进运维人员操控无人机技能水平提升,超高压公司在2016年组织了首届无人机技能竞赛,其中有一个科目选手要求操控无人机按照规定的“8”字形轨迹飞行。

  当时还是新手的刘宝龙参加了那届技能竞赛。“那时候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为了快速掌握协调转弯的技巧,我操控无人机绕着球场旁的大树反复练习飞行,几乎忘了时间,只要电池有电,天空没有下雨,我就一直飞。”最终,刘宝龙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名次。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不是一句浮于纸上的口号,而是亲历者带着血汗泪的心声。

  作为“交钥匙工程”,2000年天广直流工程投产时,天生桥换流站的台阶、马桶都依赖于国外进口。当换流站的“心脏”换流变压器首次出现故障需要修复时,只能求助于国外厂家的技术专家。

  “第一回修复换流变的核心技术全是由外国人提供,第二回只有30%的核心技术来自外国,第三回所有的技术都不再依靠国外,都是我们自主开发的。”作为亲历者,南网超高压公司天生桥局安全监管部高级经理黄徐的言语中充满自豪。

  如今,不仅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相关标准的制定时也出现了中国的声音。

  从跟随者到引领者,这是一条荆棘之路,也是一条南网人奋发图强之路。西电东送前辈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敢闯敢试,坚持没有条件就要创造条件,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努力将西电东送事业发扬光大,能够感受到南方电网人心中有一团汹涌的火。

  (信息来源: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葛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大湾区联动助力传统文化“拼船出海” - 公安机关公开通缉缅北果敢自治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

大湾区联动助力传统文化“拼船出海”

发布时间:2024-08-10 22:32:56 来源: sp20240810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

  1月4日至7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的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来到了让咏春拳发扬光大的香港,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连演5场,场场火爆。7日演出结束后,演出团队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举办了舞剧《咏春》2024新年香港首演“演后谈”。在场观众依依不舍,希望“再来香港演出”。记者了解到,从香港巡演开始,《咏春》还将开启2024年全球巡演。

  《咏春》将中华武术的速度力量与现代舞蹈的行云流水融为一体,既让观众看到传统武术“攻防技击”的气势,又展现了舞蹈艺术优雅舒展的肢体美感,给香港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深圳勇于文化创新以及深港文化交流“双向奔赴”的成功范例。

  大湾区城市加强文化联动

  7日的演出谢幕时,坐在第一排的香港小朋友忍不住起身站立,手舞足蹈,大声叫好。许多香港大学生、中学生纷纷前来观演,他们均给出五星好评。有学生表示,“既古老又现代。看完我都想去学咏春拳了。”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立法会议员霍启刚也特意带儿子前来观演,霍启刚表示:“因为他(儿子)近期正在学校学习武术 ,所以看到咏春的拳术时引发了不少共鸣。武术精神不只是比武对决,背后的理念和内涵无比丰富,希望香港年轻人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武术精神。”

  一步一拳,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刚柔并济,舞出了深港特色和岭南文化底蕴,演绎了香港与内地多年来血浓于水、交流交往的故事。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院长陈颂瑛表示:《咏春》有很强的故事性,也有很多香港的元素,身为观众和香港人,感到有一种很大的共情。“香港与深圳同根同源,我们对于探索文化艺术方向有很多很相似的地方。”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表示,《咏春》融合了舞蹈、武术和戏剧等元素,而香港本地也有不少艺术团队在“舞武融合”方面有所探索。“我希望香港团队也能将作品带到内地给观众看看,双向交流作出一点新的碰撞。”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认为,此次深圳舞剧香港展演,就是一次很好的“拼船出海”:在佛山,咏春是一种功夫;在香港,咏春可以拍成电影;在深圳,咏春可以编排出一个优秀的艺术表演项目。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每一座城市之间的联动,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

  打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名片

  《咏春》香港首演成功收官后将“走向国际”。据介绍,香港演艺中心缩小版为舞剧2024年世界巡演的“定版”。香港沙田区议会议员陈晓盈表示,舞剧《咏春》可以打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名片。她认为,舞剧《咏春》在香港演出,可助力香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观看表演,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舞剧《咏春》新年香港巡演最后一日,叶问长孙叶港超抽空前来观看。叶港超表示,观看《咏春》的感觉非常好,舞剧很好地演绎了叶问的情怀,有助于向外界推广咏春。叶港超点评称:“用舞剧这样的形式来推广咏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效果超乎想象。”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名片”,各界对舞剧创作典范《咏春》的“出海”都期待满满。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社长黄栋星表示:“《咏春》在香港演出的巨大声势,让我很期待《咏春》什么时候也能走进菲律宾,我非常愿意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进菲律宾,让菲律宾华人也能欣赏到来自家乡的演出。”新西兰中文传媒集团行政总裁胡杨表示:“我特别期待有一天《咏春》能到新西兰演出,我们愿意在当地配合把这场精美的舞台剧引进到南半球。”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