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申请加入“金砖”,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11 18:29:01 来源: sp20240911

图源:央视新闻

  文/陈昊星

  又一国申请加入金砖“朋友圈”。21日,泰国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泰国为什么此时选择加入金砖国家行列?对泰国而言,加入“金砖”意味着什么?

  “金砖”能带给泰国什么?

  泰国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如果最终获批,它将成为金砖首个东南亚成员国。此前,泰国就已多次表明其希望成为金砖国家“朋友圈”一员的意愿。

  去年8月第十五次金砖峰会在南非举行时,时任轮值主席国南非介绍称,已有23个国家正式提交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泰国榜上有名。

  泰国总理府发言人猜·瓦差隆5月28日表示,成为金砖国家成员将令泰国受益,有助于提升泰国的国际地位,为泰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目前,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产业。摩根大通预测,2024年泰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3.7%,这主要得益于旅游业、出口投资、外资流入以及数字钱包的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国家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徐飞彪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如果泰国融入金砖国家,它将在这一合作机制中找到良好的对接机会,实现优势互补。泰国可以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内的资源和能源,并开拓其市场。此外,除了旅游业,泰国还可以融入金砖国家的制造业和产业链,促进产能合作,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泰国要发展,必须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声音”,要和更多的国家合作。而“金砖”正好可以给泰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能放大自身影响力。

  目前,金砖国家人口占全球45%,GDP(按购买力算)占比超1/3,制造业、粮食、石油等占40%左右,货物贸易占全球1/4左右。徐飞彪说,综合来看,泰国加入金砖国家将带来多方面的战略优势,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崔守军表示,此次泰国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也说明发展中国家对加入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有强烈的诉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全球治理变革。

  “今年金砖国家的扩容更预示着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扩容机会,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动力。”崔守军说。

  泰国能带给“金砖”什么?

  更多成员国踊跃申请加入,将显著增强金砖国家的整体实力,推动真正的多边主义发展。分析人士认为,泰国与金砖国家的双向需求,可能预示着一个更强大、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合作时代的来临。

  崔守军认为,从全球国家分布来看,金砖国家除了传统的五个成员国和新加入的国家外,目前还没有东南亚国家的身影。随着东盟十国在世界版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东南亚国家加入金砖国家将赋予该组织更多代表性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东盟国家加入进来,提升“金砖”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在徐飞彪看来,作为在东盟内部相对领先且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泰国加入金砖国家将显著增强金砖的势头和实力。泰国的加入不仅有助于巩固人们对金砖国家模式的认可,也将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新的多边主义力量。

  他表示,在当前全球治理面临挑战的背景下,金砖国家的扩展显示出其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为世界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因此,泰国的加入将为金砖国家带来福音,为金砖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泰国正寻觅新的合作可能性?

  “金砖国家”与七国集团(G7)等发达国家的合作机制有所不同。“金砖国家”并非一个新的大国集团,也不是一个政治同盟,而是一个以发展为核心的合作伙伴关系。

  英国经济研究机构橡果宏观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31.5%,超过七国集团的30.7%。预计到2025年,二者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是一个合作机制,不同于其他许多国际组织,金砖国家没有固定的章程。因此,每个成员国的参与程度都非常灵活。泰国或其他国家加入金砖,有助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为成员国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徐飞彪判断,泰国加入金砖国家有主要两种合作路径:一种是成为全面正式的金砖成员,另一种是参与“金砖+”的灵活伙伴关系与合作机制。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泰国的积极意图都反映了对金砖机制及其经济合作模式的高度吸引力。

  据泰国智库开泰研究中心撰文指出,泰国加入金砖有利于平衡来自西方国家经济和政治关系带来的挑战,分散贸易、投资和金融的风险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开泰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泰国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占泰国贸易总额的22.8%,与七国集团贸易额占比为26.2%,可见金砖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均为泰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不过,泰国的加入可能引起西方贸易伙伴疑虑甚至导致更多贸易壁垒。开泰认为,泰国必须做好应对未来全球经济各个领域趋向两极化的准备。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增韧性 - 广西老兵肖瑞可:三十五载“耕耘”甜蜜事业

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增韧性

发布时间:2024-09-11 18:29:02 来源: sp20240911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作出部署。近年来,普惠金融在助力小微企业等领域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出重要促进作用。现阶段,普惠金融赋能小微企业还存在哪些堵点?下一步如何引导金融机构加快疏通堵点,促进金融资源全面赋能小微企业?

  侧重金融与经营赋能

  小微企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普惠金融应该如何帮助其解决资金难题、增强韧性?在日前举办的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上,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程瑞表示,目前需要帮助小微企业的不仅是基础金融业务服务,更重要的是给它们赋能,包括金融能力赋能和企业经营能力赋能,才能更好建立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的生存能力和生态。

  其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赋能很常见,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也在探索多部门联动帮扶小微企业。“吉州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以及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对接走访后,从开始准备贷款到资金到账整个流程,只花了十几个工作日。”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的汕洋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柏初说,作为一家新成立的从事菌菇种植的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购买温控设备,四季不间断生产的计划一直无法实现。当地农商银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与吉州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支持,提供小微信用贷100万元,同时由财政对部分利息进行贴补,既让企业得到资金支持,又节省了融资成本。

  《意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专家认为,金融机构通过完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来提升小微企业的财务韧性、融资条件,同时也能增强应对风险能力,最终提升的是其金融能力。

  金融健康是保障,经营健康是基础。小微企业具备这两大能力才能进入正向循环,盈利水平、财务状况、资金储备才能形成良性发展。程瑞表示,金融机构要做精主业,为小微企业赋能,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禀赋,为他们建立一个提升经营能力的平台,为提高其经营能力承担起金融机构应尽的责任,最终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自我生血、造血的能力。

  数字探路压降风险

  《意见》提出,支持金融机构依托数字化渠道对接线上场景,紧贴小微企业和“三农”、民生等领域提供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

  专家表示,无论是从近期各大商业银行中报,还是从监管部门政策引导,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共识,目前已经逐步从政府推动变为金融机构自主的长期经营行为。

  进一步看,如何用数字化手段探路普惠金融?微众银行的数字普惠服务提供了经验。微众银行作为一家数字银行,企业金融的客群聚焦小微企业,70%多的用户都是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人数在10人以下的微小型企业。微众银行的特点是没有网点,这该如何来服务数以亿计的C端消费者和超过410万的经营主体?

  “通过数字化精准营销、数字化精细运营,形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数字化普惠小微模式。”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表示,数字化风控是最大的突破,过去主要侧重聚焦于企业主个人信用,也就是个人经营贷,其次看抵押物、担保物。该行建立了企业与企业主的双维度数字化风控体系。简单来说,即将企业主个人的信用数据和企业的经营数据合二为一,在贷前授信评估体系里面,既有基于企业主个人的信用评估维度,也有结合工商、征信、电力等可用于评估企业信用偿债能力的第三方具有公信力的数据。

  数字普惠服务小微企业在银行业中广泛运用,金融机构要及时通过模型、数据等有效地识别风险、压降风险,为小微企业增强韧性保驾护航。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结合下的数字普惠金融既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完善了金融服务网络,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提高了个体层面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有效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从目前来看,数字普惠精准触达、获客的优势明显,还有数字化客户的精细运营也越来越受到行业重视。

  聚焦痛点细化服务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面临“三无”的窘境,即无报表、无信息、无抵押,同时存在“三高”特点,即高成本、高价格和高风险,这是金融机构在实施普惠金融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状。银行如果用传统的信贷方法来做,那么这个硬骨头是难啃的。

  虽然普惠金融这几年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对一些长尾的小微企业来说,“三高”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专家表示,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两端需求信息不对称,解决好“三高”问题,将成为银行业新的蓝海领域。

  怎么样来化解“三高”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从金融功能的资源配置、风险配置、信息服务3个角度往下延伸来讲,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做了诸多数字画像,无论是“三高”还是其他一些特征都是比较清楚的。他认为,小微企业千人千面,只有把小微企业需求研究得非常细,无论是通过线上手段还是线下手段,才能够有相应的产品、服务来专门提供。

  从长期看,小微企业最大的刚需是生存和发展。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不是给小微企业一笔贷款之后就万事大吉,还要持续关注小微企业经营波动过程中风险、需求的变化。专家建议,金融机构要适时地调整和客户之间的贷款方案、长贷方案,追加贷款方案,这样才能平衡客户的需求和金融机构自身风控之间的关系。

  王宝会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