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驾车出行,如何避险自救?(防汛避险应知晓)

发布时间:2024-08-30 16:26:54 来源: sp20240830

  近日,多地连降暴雨。雨天如何安全驾车出行?遇涉水、被淹等险情时,如何避险自救?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邵俊年介绍,暴雨天气时,尽可能将车停放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建筑物下、大树下、电线杆附近等位置要谨慎停车。地下车库泡水的概率要比地面车位更大,可将车辆转移到地面或较高的地理位置。如遇路面变形,要及时把车挪开,避免路面沉陷对车辆造成伤害。新能源汽车如果正处于充电状态且车辆已经被淹,建议不要靠近车辆,谨防车辆漏电。

  暴雨天气非必要不出门,如确需出行,出行前务必关注天气和路况信息,规划行车路线,避开易积水的路段、桥梁涵隧等低洼路段。检查车辆,确保车辆雨刷器、刹车系统、轮胎状况良好。携带拖车绳、手电筒、急救包等应急工具。

  行车时,保持低速行驶,加大和前车的距离,可以采取点踩刹车的方式降速,避免车辆失控。慢转弯,轻打方向盘。减少并线和超车,尽量选择跟车。及时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近光灯,酌情使用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遇积水路段先观察水深,慢速通过,以免水花倒灌入发动机。城市出行避开因下水道井盖打开形成的漩涡,防止轮胎被卡住,留意行人和骑车者,耐心避让。

  如遇滑坡、泥石流、路面塌陷等险情,应采取点踩刹车和开危险报警闪光灯的方式,及时告知后车。若汽车落入塌陷区内,待汽车静止后迅速解开安全带,破窗逃离。若车辆被埋,迅速利用通信工具呼救,保存体力,谨慎自救。

  如车辆在涉水过程中不幸熄火,切忌重新点火启动。车上人员脱困后,应尽快转移至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车辆涉水后,如果没有做安全排查,就不要启动和驾驶车辆。

  如果车辆落水,记住逃生自救“打、砸、快、逃”四字秘诀。打,水位到达轮胎1/2位置时,此时可打开车门,快速离开现场;砸,水位到达车门把手位置时,车内电子元件失效,车窗紧闭的车内会形成大气压力差,导致无法打开车门,需要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尖锐物品砸开车窗,例如破窗锤,垂直于车窗玻璃,并在四角按压;快,水位到达车窗一半时,可以砸破天窗,保护好头部,用衣服包裹手臂,或者使用抱枕,将天窗碎片向外推,以打开逃生通道;逃,如果水已经淹没了全部车门,车辆内外水压差会变小,此时,深呼吸,迅速打开车门逃生。

  当车辆被困时,及时向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或保险公司打电话求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5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人民网评:全面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 - 50分钟通达两地、“共享互认”多种公共服务!“川渝一盘棋”这样下

人民网评:全面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

发布时间:2024-08-30 16:26:54 来源: sp20240830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更加有效保护发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健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水平持续、全面、系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总体目标、部署了建设任务,并印发执行。修订后的《实施方案》,对于下一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放在第一位,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既避免过度开发,又杜绝拆真建假。在开发利用时,务必做到精细化改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下好绣花功夫,力争在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与现代实现有机融合。先保护好,再利用好,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才能永续。

  重点领域应当重点发力。修订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家级自然遗产保护展示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示三大建设任务,并列出相关建设内容和筛选标准。这如同给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的实施,明确了方向、划出了重点。特别是相关建设任务,要紧紧围绕文化强国、扩大内需、文化安全、文旅融合,以及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等展开。把这些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实施好,努力打造文化精品,才更有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宝贵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

  惠及群众、服务人民,是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目的。说到底,让更多文化遗产走向群众、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更富时代价值。比如《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利用历史建筑、既有建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设施,包括公益性展演剧场、生产传习用房、技艺展示厅等。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汇聚合力、补齐短板,着力破解文化旅游领域的供给不足、水平不高、布局不均衡等问题。这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大工程,必须做到协同发力、综合保障。这既需要相关地区和部门加强协作配合、责任落实到位,又需要千方百计完善要素保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资金、人才等资源汇聚到项目中,切实保障工程质量。未来,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专业化保护、精细化改造、特色化展示、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水平,进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裘 勉

  (人民网)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