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北京中轴线寻“龙”:谁在守护“中轴线第一桥”?

发布时间:2024-09-08 14:24:32 来源: sp20240908

   中新社 北京2月6日电 题:漫步北京中轴线寻“龙”:谁在守护“中轴线第一桥”?

   中新社 记者 吕少威

  在北京中轴线与京杭大运河交会处有一颗“文化明珠”,为元代延续至今的万宁桥。其横亘南北、跨越古今,尔来七百余载,被誉为“中轴线第一桥”。如今,这里还能寻到6尊古代镇水神兽雕像,据称为龙生九子之一的“蚣蝮”。

1月31日,游人、车辆在万宁桥上通行。 中新社 记者 吕少威 摄

  城因河兴,河因桥通。相传“蚣蝮”肚大口阔,生性喜水,能消水患,是吉祥之物,在古代常随桥闸而建。记者走近去看,多个镇水神兽虽历数百年却保存较完好,只见它们身披鳞甲,长尾回蜷,头部探向水面,眼睛紧盯着河道,不怒而自威。

  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吴文涛告诉记者,6尊镇水神兽中有4尊在桥西侧,分别分布在河道的南北两岸,每侧水上、水下各一尊,中间还有一龙珠。

  寒冬时节,厚厚的冰层覆盖河道,无法看到水下镇水神兽模样。吴文涛说,这些镇水神兽不仅是装饰,在古代还身兼测试水位的“要职”。当水位淹没镇水神兽爪子时,提示为高水位,要做好防洪准备;当水位降至水下镇水神兽头部时,提示水位太低,不利于行船;而当水位恰巧达到龙珠时,说明水位正常。

1月31日,万宁桥西侧的一处镇水神兽石雕。 中新社 记者 吕少威 摄

  伫立在万宁桥上,向北望是庄严的钟鼓楼,向南望是雄伟的故宫建筑群,中轴线的壮美浮现在眼前。民间有说法,“先有万宁桥,后有中轴线”。对此,吴文涛谈道,北京中轴线的源起是元大都中轴线,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围绕什刹海附近(时称积水潭或海子)的大片水域来布局,在海子的东北岸设立中心台,作为全城的几何中心;将水面向东突出的最边缘点,也就是万宁桥所在的位置作为大都城中轴线的基点,将中心台—万宁桥的连接线向南北延伸形成了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为后来的明清两朝所继承,支撑起北京城独有的壮美秩序。

  现虽为冬日,万宁桥上游人如织,汽车在平整的桥面上有序通行。吴文涛说,万宁桥作为一座单体石拱桥,是中国传统造桥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不仅承担了陆上交通重任,同时也是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和水运枢纽。

  在隋唐南北大运河基础上,元朝对大运河进一步裁弯取直,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使大运河从通州直通江南。元朝杰出的水利专家郭守敬,通过对北京地区水资源及地形的详细勘查,成功解决了从通州到大都城这一段的运输难题,城内积水潭成为大运河的终点码头,万宁桥下的澄清上闸(又名海子闸)则是漕船进入大运河终点的最后一道闸门。同时,万宁桥也是漕船离开积水潭码头必经的第一座桥梁。

2023年2月22日,万宁桥畔一个石制镇水神兽“俯瞰”下方尚未完全融冰的玉河。(资料图)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20世纪90年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向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万宁桥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建议,在他吁请下,万宁桥得到了必要而恰当的保护。

  2000年,万宁桥的桥下整理出通惠河旧河道及相关遗迹,展现出万宁桥与东西两侧文化景观的内在联系,大大提升了其景观价值和文化意义。由此开辟出来的玉河遗址公园,明显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且成为市民游览、休憩的景点。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澄清上闸(万宁桥)成为大运河北京段4个遗产点之一。

  “如今,万宁桥的桥拱、栏板、望柱等已得到较好保护,但这还不够。”吴文涛坦言,应将万宁桥从繁重的交通压力下解放出来,加强对其周边的整治,进一步提升对其的保护和展示力度。

  时至傍晚,夕阳西下,万宁桥上依然车水马龙,周边景区、商铺人头攒动。春节即将到来,古老的万宁桥,静待着正北方的钟楼传来甲辰龙年的第一声钟鸣。(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全力以赴、积极应对——直击重庆极端强降雨救灾现场 - 江西南昌久雨初晴 民众公园踏春乐享悠闲周末

全力以赴、积极应对——直击重庆极端强降雨救灾现场

发布时间:2024-09-08 14:24:33 来源: sp20240908

新华社重庆7月12日电(记者赵佳乐、周闻韬)8日以来,重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垫江、长寿等多个区县降下特大暴雨,引发洪水、滑坡等灾害。面对汛情多点散发态势,多支救援力量争分夺秒赶赴一线,转移人员、疏浚积水、抢修设施,抓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7月10日22时至11日10时,重庆垫江县26个街镇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此次降水为垫江县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降雨量。记者11日15时许来到垫江县杠家镇,看到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垫江支队的队员们刚刚吃上当天的第一顿饭。“新的皮划艇装备到了,快来准备!”听到同伴的声音,几位队员放下只吃了几口的盒饭迅速又投入到抢险工作当中。

7月11日,重庆市垫江县澄溪镇,抢险人员对泡水车辆进行救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7月11日,重庆市垫江县澄溪镇,抢险人员对泡水车辆进行救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今天0时50分左右,我们接到指挥中心电话后,火速赶往各受灾乡镇。杠家镇出现街面积水,部分儿童、老人、残疾人被困。” 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垫江支队支队长曾冬冬说,在当地党员干部的指引下,救援人员使用皮划艇、救援皮卡车、挖掘机等转移受灾群众。目前已转移了约400人。看到现场雨势减缓,积水水位缓慢下降,情况趋于稳定,部分队员得以稍作休整,补充体力。

据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监测,受10日8时至11日8时的降雨影响,重庆15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4条河流出现超保证水位洪水。

强降雨致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打渔溪出现大幅涨水,记者11日下午在云台镇看到,打渔溪水流湍急,河水已漫过路沿,淹没了部分场镇道路和民房、农田,消防、专业应急救援队和蓝天救援队等多支力量正在搜索转移被困人员和重要物资。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一带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一带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云台镇宣传委员李佳告诉记者,此轮强降雨致全镇近6000人受灾。为应对灾情,镇上成立了7个工作组,对场镇范围内被淹房屋开展拉网式摸排,对有受灾风险的群众通过投亲靠友和宾馆住宿等多种方式进行转移安置。

本轮降雨还导致重庆忠县渠溪河两河站等6个水文站超保,2个水文站超警。忠县拔山镇八德村3名老人、1名儿童被河水围困,当地政府联合县消防救援局、拔山镇专职消防队立即出动前往现场救援。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因暴雨导致发生山洪,河流湍急,水位正在不断上涨。消防救援人员立即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驾驶皮划艇前往营救被困人员,将4位村民逐一背到皮划艇上再转移至安全地带。

在忠县,救援人员正在转移受灾群众。新华社发

在忠县,救援人员正在转移受灾群众。新华社发

汛情之下,各地同时妥善做好安置工作,让受灾群众生活有保障。记者在作为临时安置点的杠家镇全民健身中心看到,不少受灾群众被转移到此处,饮用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充足。垫江县澄溪镇宣传委员尹传斌介绍,灾情发生后,镇上立即搭建两个临时避难场所,在镇上的两处广场上各搭20顶帐篷,为受灾群众建起“临时的家”。

据介绍,垫江县紧急转移的7985名群众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水电气供应已基本得到恢复,道路清扫、环境消杀等灾后恢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群众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

来自重庆市气象台的消息显示,受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影响,预计本轮降雨天气将持续至13日夜间。重庆市有关方面正全力应对此轮汛情。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