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主题活动弘扬钱学森科学家精神 院士专家吁点亮少年航天梦想

发布时间:2024-08-19 14:20:53 来源: sp20240819

   中新网 北京12月28日电 (王登 张素)“我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做一名能为国家出力的中国人。”来自“钱学森故事小小宣讲团”的吴赫恩说。另一名宣讲团成员魏麟欢说,自己也把钱学森爷爷当作学习的榜样,“我长大后也要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弘扬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智启少年筑梦科创未来”院士专家科普主题活动暨钱学森数字人启动仪式,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牵头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共同承办。

  事业薪火相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为活动发来贺信,并表示,钱老为推动科学普及做了大量工作,科技人员要谨记钱老提出的“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科技问题”,积极支持参与科普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栾恩杰发来贺信,提出希望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充分利用航天科技资源与人才优势,发挥平台作用,持续创新、深度融合,弘扬航天精神、繁荣科学思想、积极开展活动、推动科学普及、培养领军人才,促进航天科普事业发展。

  “普及航天知识、弘扬钱学森精神、凝聚建设航天强国磅礴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题词并对年轻一代提出期许。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更好地传承发扬钱学森的宝贵知识财富、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为科普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共同弘扬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逢辰、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等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并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追忆钱老,探讨钱学森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

  庄逢辰回忆说,当年曾对研究方向感到迷茫,正是得到钱老的指引与支持,自己受到极大鼓舞,而后坚定走上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科研道路。“我已年过九旬,还在继续学习。”他勉励年轻一代继续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钱老的系统思想在21世纪发挥的作用更大。”俞梦孙说,希望广大青年进一步传承系统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杨宏认为,在新时代不仅要继承钱老的系统思想,还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系统工程创新发展,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申行运也说,希望青少年共同弘扬钱学森“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出席活动。他回忆起父亲钱学森的往事,重温了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钱永刚等专家学者还应邀分别推荐《我们必须征服宇宙》《论信息空间的大成智慧》《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三本著作,呼吁大家通过品读著作厚植爱国情怀。

  “普及航天知识,既是为了让社会大众了解航天、支持航天,同时也为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热情,点亮他们的航天梦想。”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深空探测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朝斌在受访时说。

  胡朝斌表示,面向中国探月工程2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接下来将充分借助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这一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以期带动更多人感知航天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打造科普体系

  “传承钱老精神、传播航天文化,这是对钱老最好的纪念。宣传中国航天事业,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是中国航天基金会的责任和义务。钱学森科普专项公益基金的发布,既是传承钱学森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更是建立了未来工作的标准和高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理事长侯秀峰说。

  他特别提到,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将多维度打造可看、可听、可交互寓教于乐的航天科普体系。

  据知,商汤科技自主研发了“钱学森AI数字人”,并将其无偿捐赠给中国航天基金会。研发人员表示,希望借助崭新的数字人形式结合大模型技术,助力传承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与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当日观看量超过13万人次。辽宁省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也组织师生在线观看了活动,该校的“钱学森书屋”由中国航天基金会捐赠建设。(完) 【编辑:陈海峰】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辽宁:辽阔沃土秋收忙 - 台湾2023年12月工业及制造业生产指数“连19黑”

辽宁:辽阔沃土秋收忙

发布时间:2024-08-19 14:20:55 来源: sp20240819

稻浪滚滚,田野金黄。10月16日,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台台白红相间的履带式收割机穿梭在辽宁省沈阳市六间房镇的万亩稻田里。“今年的水稻籽粒饱满,没有瘪粒,又是一个丰收年!”沈阳市会怀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于会怀激动地说。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15日,辽宁省粮食作物已收获4169.9万亩,进度近八成。预计旱田作物秋收将在10月底前完成,水稻收获在11月上旬完成,完成时间与常年基本一致。”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白晨辉介绍。

机械化作业为秋收按下了“快进键”。“通过北斗导航系统,我们从播种到耕作到收获,都已经实现了全过程自动驾驶。”铁岭市昌图县盛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说,采用自动驾驶系统后,玉米五行收割机可以实现一个小时作业13亩地,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今年以来,辽宁全省检修农机具60.11万台套,培训机手、修理工10.1万人。玉米、水稻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2.2%和97.6%。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铁岭市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看着满地金黄的玉米,笑开了花,他说:“我们持续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动土少动土,坚持秸秆还田,黑土层逐渐变厚,玉米根系扎得又深又稳。看这大玉米棒,颗粒饱满,合作社万亩保护性耕作农田预计可实现亩亩‘吨粮田’,这说明咱们保护性耕作效果明显。”

“叮咚”一声,正在盘锦市大洼区工作的农机手在手机上收到了当日10点的即时天气预报。“我们主动通过微信服务群、手机短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为农机手提供‘直通式’气象信息服务,保证农机手每天8时、10时、16时定时收到天气预报,及时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此外,我们还开发了‘盘锦百姓天气’小程序,方便农机手随时随地查看天气。”盘锦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辽宁广袤的土地上,丰收的喜悦正一浪高过一浪。(记者 刘勇 见习记者 戴宁)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