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藏服、画唐卡 中外文旅达人体验藏文化艺术

发布时间:2024-08-21 22:06:33 来源: sp20240821

  中新网西宁11月29日电 28日下午,参加遇见幸福之城——外国人+大V带你一起逛西宁活动的一行中外文旅达人走进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换上传统藏族服饰,漫步收藏于此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以下简称《彩绘大观》)之中,再拿起画笔,做一回唐卡学徒,身临其境感受着绚丽多彩、底蕴深厚的藏文化艺术……

图为中外文旅达人身着传统藏族服饰拍照留念。马铭言 摄

图为中外文旅达人身着传统藏族服饰拍照留念。马铭言 摄

  《彩绘大观》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先生组织策划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区400多位藏、土、蒙、汉族学者、专家、顶级画师,用藏族传统绘画技艺绘制而成,全长618米,宽2.5米,从策划到完成历经27年。《彩绘大观》以藏族历史和藏传佛教各教派源流为主线,将藏族历史、宗教传承、文化艺术、医药卫生、天文地理、生活习俗、民族团结等内容整体系统地串联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一幅画卷上,被称为藏文化“百科全图”。现已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受到国家知识版权保护。

图为中外文旅达人身着藏族服饰参观《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马铭言 摄

图为中外文旅达人身着藏族服饰参观《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马铭言 摄

  “当我走进《彩绘大观》展厅,就被它的绚丽多彩和富丽堂皇所震撼,每一幅图案都非常精致,人物形态栩栩如生。”文旅达人狄久锋说。

  感受过《彩绘大观》的壮观后,活动一行人来到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唐卡体验室,在画师的讲解和指导下,中外文旅达人跃跃欲试,开始拿起手中的画笔,尝试为唐卡填色,体验笔尖上的非遗。

图为中外文旅达人体验唐卡。胡友军 摄

图为中外文旅达人体验唐卡。胡友军 摄

  “唐卡对基本功的要求还是较高,每一笔线条都讲究干净利落,为图案上色也非常难,非常考验画者的手法,需要多年的练习,才能画出一幅精美的唐卡。”狄久锋在体验唐卡后告诉记者。

  对于美国文旅达人江喃而言,制作唐卡的过程中,最令他感到好奇的是颜料。“这些颜料都是天然的矿物质或植物制作而成,可以让唐卡的颜色保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非常神奇。”

  “唐卡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诞生了许多画派,”画师千派说,希望此次体验能够让中外文旅达人了解唐卡艺术,也欢迎海内外喜爱和关注唐卡艺术的人们来此体验和欣赏。

  本次活动由西宁市委宣传部、中新社青海分社主办,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青海分公司承办,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中共城中区委宣传部、城中区文体旅游科技局等单位支持。

(责编:张泰运、姜洁)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杭州西湖首次发现短嘴豆雁逗留“打卡” - 商务部:如欧盟继续打压中企,中方有权有足够能力采取措施

杭州西湖首次发现短嘴豆雁逗留“打卡”

发布时间:2024-08-21 22:06:35 来源: sp20240821

   中新网 杭州3月11日电 (王题题)3月以来,冬候鸟陆续北归。3月11日,从杭州西湖鸳鸯护卫队获悉,该队志愿者们近几日在西湖过境鸟中陆续发现“稀客”,比如首次发现并记录的短嘴豆雁,以及时隔五年再次“打卡”西湖的渔鸥。

在西湖首次发现的短嘴豆雁。     陆建利 摄

  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冬季,西湖会吸引大批冬候鸟到此过冬或短暂逗留。除了熟知的鸬鹚、鸳鸯、织女银鸥、普通秋沙鸭、白骨顶等冬候鸟外,还有凤头鸊鷉、红嘴鸥等过境候鸟。冬天,它们从远方而来,为杭州停留,春天再飞回北方繁殖。

  据悉,短嘴豆雁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作为在西湖首次拍摄到短嘴豆雁的发现者,西湖鸳鸯护卫队队员陆建利介绍说,他是前几天在湖滨音乐喷泉附近的湖中水域拍摄到短嘴豆雁的。它头上是棕色的,喙是黑色还带黄色的。这也是他观鸟多年来在西湖首次拍到了短嘴豆雁。

展翅高飞的短嘴豆雁。   陆建利 摄

  他说,短嘴豆雁这种雁类基本在开阔的平原等地方栖息生存,降落到西湖水面上,实属难得。

  同样难得一见的,还有与短嘴豆雁同期过境的渔鸥。

在西湖逗留的渔鸥。   陆建利  摄

  “这也是西湖鸳鸯护卫队队员时隔5年再次在西湖发现它的踪迹。”浙江省野鸟会副理事长、西湖鸳鸯护卫队队长东斯表示,渔鸥在西湖观测记录的鸟类群体中,属于偶见种,偶然能见到一次。该护卫队观测记录至今,只发现过一只渔鸥曾到过西湖。

展翅飞翔的渔鸥。    东斯 摄

  为何西湖罕见渔鸥?东斯解释说,渔鸥的逗留期很短。干扰少的话,它会待个三四天;如果受到惊吓,半天就会飞离。“这次来的渔鸥是西湖观测记录到最漂亮的一只渔鸥。它头上长满了繁殖羽,像戴了一顶黑色帽子。当天下午我们再来观察时,它已经飞走了。”

渔鸥(左)与织女银鸥在西湖水面休憩。   陆建利 摄

  据了解,近年来到西湖过冬、休憩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观测记录到的鸟类有60多种,其中有不少贪恋西湖美景并在此安家的鸟类,比如鸳鸯。西湖本地鸳鸯数量从2021年的295只增加到了现在的375只。

  眼下,冬候鸟们陆续北归。早在2月,西湖四大冬候鸟之一的普通秋沙鸭就已全部飞离。接下来,织女银鸥预计在3月20日左右启程北归,清明节前鸳鸯、鸬鹚也都将陆续离开西湖踏上北归旅程。(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