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科学家向母校捐赠174册珍贵的微生物专业图书

发布时间:2024-08-15 10:25:56 来源: sp20240815

   中新网 上海3月22日电(孙国根 陈静)记者22日获悉,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美国传染病协会会士、EMI(《新发病原体与感染》)杂志副主编汤一苇教授将他珍藏的174册珍贵的微生物专业图书捐赠给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

汤一苇教授将他珍藏的174册珍贵的微生物专业图书捐赠给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供图)

  据悉,汤一苇曾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在学生时代他曾接受过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的教诲,后与张文宏教授、章晓冬老师等一起,跟随闻玉梅共同参与了自然出版集团《新发病原体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杂志的创办。

  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侯力强代表复旦大学图书馆接受汤一苇的捐赠,并表示,汤教授捐赠的174册珍贵的微生物专业图书,不仅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极大丰富,更是对母校教育事业的有力支撑,对在校医学生阅读和培养有重要意义。

  据悉,汤一苇现任丹纳赫集团/赛沛中国首席医学官、重庆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所分子诊断专家组委员。他曾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访问学者、梅奥医学中心住院医师、范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教授、海外华人微生物学会主席、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医疗器械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他已发表相关科研论文、综述和专著近400篇;2015年荣获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颁发的“领导和服务奖”、2018年荣获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在捐赠感言中,汤一苇表示,有多个原因促使他以捐赠图书这种特别的方式向母校表示感激。作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他非常喜欢图书,这批数量较大的赠书能够补充医科馆的馆藏;捐赠图书中有部分是目前任职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内部发行的标准与指南,希望这些稀缺而昂贵的资源能帮助国内的临床微生物诊断工作。

  据悉,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图书馆联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新发病原体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杂志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通过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完)

【编辑:胡寒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加强开放合作 推动技术突破 - 2024中华龙文化研讨会暨龙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川启动

加强开放合作 推动技术突破

发布时间:2024-08-15 10:25:57 来源: sp20240815

  11月22日,在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式上,《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颠覆性技术前瞻(2023)》两份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发布《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评选出“2023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绵阳排名第十七,较去年上升3位。

  梳理这份“成绩单”发现,包括苏州、宁波、无锡、佛山、东莞、厦门在内,这几个绵阳在“三推”(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活动中结识的“好朋友”均榜上有名,其中苏州、宁波位列前十。

  这正是绵阳破圈、建圈、融圈,“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的有力证明。近两年来,绵阳选择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创新实力强、经济活跃的城市,开展“三推”活动,开放合作的“脚步”遍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

  以开放促创新,今日之科技城,正成为创新资源的重要聚集地。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光荣使命,绵阳探索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建成川渝首家科技银行,打造运营科创基金小镇,实施“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制度,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卓昊在科博会开幕式上发布《颠覆性技术前瞻(2023)》报告。“绵阳在5项颠覆性技术上有很好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绵阳的研究实力名列前茅。”王卓昊说。

  在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中,绵阳大力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高精度大电流传感器、宽频带同轴探针等,北斗三号导航民用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依托深厚的科研和产业基础,绵阳创新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做大做优电子信息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部署空天产业、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7日 15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