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农耕文明 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

发布时间:2024-07-19 11:37:40 来源: sp20240719

   中新网 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徐婧) 4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神仓历史文化展同步开幕,这是神仓建筑群移建200多年来首次向公众开放。

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18日开放。记者 贾天勇 摄

  北京先农坛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元素,是北京城中轴对称格局的重要礼制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见证物。神仓建筑群是北京先农坛重要的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清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下旨将神仓建筑群移建于此。

  神仓主要功能是储存皇帝亲耕耤田收获谷物,承载着礼仪功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神仓院建筑彩画是其他古建筑少有的雄黄玉彩画,至今仍部分保留着清中期彩画。

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18日开放。记者 贾天勇 摄

  神仓建筑群于2021年12月完成腾退,先后完成了非文物建筑拆除工程、文物本体修缮工程、彩画保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神仓院落的历史风貌得到恢复。位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完成了“太岁殿东配殿历史文化展”等展览。

  本次开幕的神仓历史文化展结合神仓建筑群的建筑特点,以原状陈列配合专题展览的方式,利用多组建筑展示神仓的历史功能以及文化内涵。这是第一次对神仓建筑群进行较为详细的解读和展示。在展览体验区还设置有互动展示项目,观众可以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古代容量单位的变化,通过日常使用的成语感受“量”的博大精深。

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18日开放。记者 贾天勇 摄

  该展览在保护好文物古迹的前提下,挖掘了神仓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合理利用文物建筑空间为公众提供了文化休闲场所。展览不仅完善了先农坛历史文化展示体系,还补充了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展示体系,更好阐释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完)

【编辑:田博群】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香港“书医”余名远妙手修书 冀把书保存得更好 - 多家银行推出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

香港“书医”余名远妙手修书 冀把书保存得更好

发布时间:2024-07-19 11:37:41 来源: sp20240719

  4月23日为世界阅读日,香港有学校举办阅读活动,学生翻着泛黄的书。香港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与修复中心助理修复师余名远忆述从事修书工作的因由,“读的第一本书是关于摄影,阅读时书页已有些泛黄,封面也旧了,担心它随时可能坏掉,思考如何把书保存得更好。”

余名远为书本留记录。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余名远介绍,修复工作开始前,会先给书籍开诊断记录,因应不同破损情况,采取不同的复修方案,常用方法有清洁、除污、除胶、纸张修补、结构重建、脱酸等。

余名远修复书本。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余名远修复书本。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余名远从事书籍修复多年,从香港长大、海外留学的经历让他不自觉地关注香港历史文化发展,“有时在修书过程中发现小时候住过地方的照片,感到兴奋,觉得这份工作让我更了解了自己的家乡。”

余名远修复书本。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他们书籍修复方法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融合,余名远举例,港大图书馆特藏部收录了众多古籍、档案手稿、照片、舆图和书画,进行修复时,会根据情况选择对其进行再生性保护,例如进行数字化扫描并上传至港大图书馆的数码典藏数据库中,方便全球读者使用。(记者 陈永诺)

除胶过程。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脱酸过程。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以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余名远展示港大图书馆的数码典藏数据库。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余名远展示有香港旧照片的书本。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香港一学校在世界阅读日举办阅读活动。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学生翻阅泛黄的书。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