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方格+锁边林+光伏板 三重防线构建生态治沙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8-18 18:09:07 来源: sp20240818

  眼下,“三北”工程已进入六期工程的建设阶段。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朔方新能源大基地,当地正在探索最新的光伏治沙模式。

  总台记者 李欣蔓:此时此刻,我就在库布其沙漠的西侧腹地。拿我现在所在的杭锦旗朔方新能源大基地来说,这里正在探索建设的就是当下最新的光伏治沙模式。说到光伏发电,我们已经很熟悉了,那光伏治沙怎么治?今天我们就在现场找一下答案。

  大漠平沙

  近200台机械同时作业

  此刻,在我身后,近200台推土机正在这片沙漠上来回穿行,他们要把这些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沙丘推平整了,再安装光伏板。这么多推土机具体是如何作业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因为地形的原因,今天现场的推平作业大致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负责在沙丘的最上面,把顶部的沙子推下来;第二梯队随后,填平沙坑,平整现场。

  我们通过穿越机的视角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里的地形特点:高高低低,起伏不平。推平作业总体原则就是“铲高填低”,最后技术人员还会根据设计标高,更精准地指引司机们去平整场地。

  光伏结合治理

  形成治沙体系第一防线

  在推土机现场作业的同时,我们还看到这里有工人在做草方格。什么是草方格?就是用沙柳的枝条一截一截地插进沙地里,形成一米乘一米的方格,方格连成片就形成了一张网。

  沙漠具有比较高的流动性,所以治沙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固沙。这种在治沙过程很常见的固沙方式,出现在了新能源基地里,与光伏建设同步在进行。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光伏治沙模式,是在光伏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结合生态治理,形成一个整体的治沙体系。所以,铺设草方格沙障还只是体系中的第一重防线。

  建设120公里锁边林

  防沙第二重防线不能少

  接下去,我们通过穿越机的视角继续探索。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条主干道在新能源大基地共有4条,路两侧草方格里还会种上沙柳、杨柴这些可以防风固沙的灌木,形成一个35米宽的绿化带。

  除此之外,沿着整个基地的外围还会种树,形成一个长度达120公里左右的锁边林。所以,植树造林就是第二重防线。

  光伏+生态治理齐头并进

  蓝海+绿洲相辅相成

  最后一重防线就是光伏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鄂尔多斯另外一个已经建好、并网发电的光伏项目,光伏板下方种上植物、经济作物,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生存空间。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个空间全方位利用。

  三重防线,构建起了全新的生态治沙模式。

  有一个数据值得我们关注,这里光伏项目占地39万亩,与此同时,生态治理面积也将规划完成39万亩。

  在国家推进光伏治沙项目开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共同担负起治沙的责任,为一片蓝海、一片绿洲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编辑:刘欢】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路长制”促“路长治” 湖南韶山农村公路成“振兴路” - “心血管健康卫士”蔡菁菁:俯首为医 心系基层

“路长制”促“路长治” 湖南韶山农村公路成“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4-08-18 18:09:08 来源: sp20240818

   中新网 韶山3月27日电 (张雪盈 朱俊文)沿韶山环线公路进入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大坪村,只见道路两旁开满油菜花,远山、近水与美丽村落浑然一体,吸引不少游客来此赏花观景,带火当地民宿、餐馆。

  大坪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村民世代以务农为生,生活较为艰苦。韶山环线公路修好后,当地以美丽乡村建设拓展旅游空间,村民积极开展四季种植,形成春有花、夏有荷、秋有果、冬有菜的乡村旅游特色。“游客多了,村民腰包也就鼓了。”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总路长邓望军说,在韶山,诸如大坪村这样修路、造景、富民的案例并不少见。

“四好农村路”韶山故园路沿途风景。 贺湘云 摄

  自2006年以来,韶山公路建设总里程1210公里,其中国省道65.3公里,县道108公里,乡道98.3公里,农村公路938.4公里,率先在湖南省实现“通组通户”,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公路列养率等均达100%;还建成了全域旅游环线公路120余公里、绿道30公里,串联乡村旅游风光带30余个、美丽乡村和重点旅游村17个,银田银河景区、红林花海等一批乡村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跻身为湖南唯一的“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公路三分靠建,七分在养。如何通过管护实现公路建设的延续和保障?全域实行“路长制”,是韶山交付的答卷。在韶山市杨林乡,每一条乡道、村道上都树有蓝底白字的公示牌,道路名称、级别,路长姓名、职务信息均清晰可查,并附有执法大队和市路长办电话,市民可根据路况进行建议和投诉。

护路员清扫路面。苏嘉 摄

  2023年6月,韶山先后出台《韶山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韶山市全面深化公路“路长制”工作方案》《韶山市公路“路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各级路长上路巡查率达100%,发现并处置问题1113处,整改率达100%。

  “通过‘路长制’,我们将过去城乡道路上一些没人管、多头管或者管不好的问题责任到人,责任到每一米路,实现‘路长制’到‘路长治’。”邓望军说。

  在韶山,各级路长除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属地原则,常态化开展巡路,还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通过“路长巡查手机APP”、公路路网运行检测系统、工作微信群等,对农村公路损毁处置、违法查处、突发应急等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路长制”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最突出的难点是道路建设的资金用地问题。“我们的理念是,有困难就要解决,有想法就要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邓望军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韶山累计筹措各类资金13348万元,共新改建农村公路177公里、危桥2座,实施安保工程159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和招呼站370个,开通农村公交线路9条。

  放眼韶山,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连线成网、联网成片,既畅通了城乡路网,也串起了产业风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邓望军表示,韶山将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推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按规定纳入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加大农村公路相关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同时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推进农村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促进民众就地就近增收。(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