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持续扩大“朋友圈”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09-11 20:27:12 来源: sp20240911

  本报记者 王 宁

  以“保险+期货”为抓手,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道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实,“朋友圈”不断扩大。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稳定肉牛生产发展的通知》提出,积极争取将肉牛纳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资金支持范围。事实上,期货市场在服务肉牛产业上,已创新性通过“保险+期货”模式推出多个肉牛类保险产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针对肉牛产业创新性推出“保险+期货”产品,是期货行业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服务实体经济持续走深走实的有力见证。建议各方合力持续扩大“朋友圈”,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

  推出多个肉牛类保险项目

  2021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通过“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支持申银万国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公司,共同在西藏自治区开展牛饲料价格险西藏专项项目;2022年10月份,大商所又支持徽商期货联合太平洋财险在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开展牛饲料“保险+期货”项目;2023年9月份,安粮期货在阜阳市太和县、临泉县开展了安徽省首个肉牛饲料成本指数“保险+期货”项目。去年,五矿期货联合中国人寿财产保险乌兰察布市中心支公司在察右后旗创新开展肉牛饲料“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今年5月份,经过对肉牛行业的深入调研和对肉牛价格的研究分析后,安粮期货牵头开展了全国首个肉牛价格指数“保险+期货”项目,采用鸡蛋、豆粕、玉米等已上市期货品种拟合肉牛期货价格指数,为利辛县664头肉牛提供价格保险,承保货值1200万元。

  “肉牛类‘保险+期货’项目有效填补了肉牛养殖行业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空白,这是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功能服务实体产业的又一创新模式。”安粮期货研究所衍生品中心负责人沈欣萌向记者介绍,目前肉牛价格指数项目正在运行中,期货价格指数与肉牛现货价格走势一致,拟合效果较好。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其中玉米、豆粕等原料成本更是占到饲料成本的80%左右。针对此,近几年,部分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以豆粕、玉米等期货品种为工具,在甘肃、西藏、河北、安徽等地创新推出牛饲料等价格保险、肉牛价格指数保险,积极尝试为肉牛养殖发展提供有效风险管理手段。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支持。2023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推动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联动。

  针对饲料类“保险+期货”项目,记者了解到,2015年至2023年底,大商所累计支持相关机构开展了326个饲料类“保险+期货”项目,为生猪、蛋鸡、肉牛等领域养殖主体,特别是中小养殖主体应对大豆、玉米等饲料成本上涨风险提供了管理工具,累计实现赔付2.36亿元。

  建议纳入政策性补贴范畴

  近些年,期货市场借助“保险+期货”模式在服务实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有67家期货公司开展了2357个“保险+期货”项目,为大豆、玉米、生猪等18个农业产业品种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累计承保货值高达559.85亿元,项目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32个县,惠及农户178.56万户次。

  “应该将‘保险+期货’模式复制推广到更多品种和地区,争取将其纳入中央或地方政策性补贴范畴,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银河期货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郝刚告诉记者,“保险+期货”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道路上持续走深走实,意味着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同时,地方财政给予“保险+期货”保费补贴,成为项目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这种“多元共担”的保费结构进一步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五矿期货期权事业部“保险+期货”业务经理陈天鹏向记者表示,近些年“保险+期货”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农户对项目认知度不高,获得感和参与感有待提升;服务对象更偏向于农业经营大户,助农作用受限等。未来应该加强宣传与培训,鼓励农户自缴保费,以充分发挥助农作用为目标,推动更多参保散户参与。(证券日报)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日本物价持续上涨 - 澳门旧城区促消费活动交易额1.5亿 拉动率达5倍

日本物价持续上涨

发布时间:2024-09-11 20:27:13 来源: sp20240911

  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23年去除生鲜食品后的平均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创41年来新高。2023年12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CPI为106.4,同比上涨2.3%,这是日本核心CPI连续28个月同比上涨,连续21个月超过日本央行2%的通胀控制目标。日本共同社评论称,物价持续上涨加重民众生活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日本国内消费萎靡不振。

  根据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日本2023年平均消费者物价指数,除生鲜食品外的食品比上年上升8.2%,是1975年以来的高水平。其中,鸡蛋涨价28.7%,普通快餐涨价14.6%,住宿费上涨17.3%,家具和家务用品价格涨幅为7.9%,教育娱乐和服装鞋袜价格分别上涨4.3%和3.6%。“最近物价又上涨不少。为了省钱,我不得不去郊区的超市采购生活物资。”一名东京市民告诉记者,物价上涨正在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日本帝国数据库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日本共有3.24万种食品涨价,与2022年出现创纪录涨价潮的近2.57万种相比仍大幅扩大。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劳动力短缺引发的人工成本增加纷纷转嫁给商品的销售价格。该数据库预测,日本将面临日元贬值长期化和劳动力短缺更趋严重的经济困境,“未来可能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涨价潮”。

  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发布的2023年11月劳动统计调查显示,尽管日本民众的薪资在小幅增长,但反映物价变动的实际工资仍比2022年11月减少了3%,连续20个月下降,工资上涨跟不上物价上涨的状况还在持续。日本共同社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今年春季劳资谈判涨薪幅度能否超过物价涨幅,在30—69岁年龄层中,回答“能超过”的占比不到10%。

  日本内阁府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内需疲软,2023年第三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7%,按年率计算下降2.9%,这是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日本经济再次出现负增长。日本央行本月23日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现行货币政策不变,继续坚持2%的通胀控制目标,在不能充分确信目标达成前不会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

  (本报东京1月25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6日 1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