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补墒保秋粮 多地战高温稳生产保民生

发布时间:2024-07-18 18:57:36 来源: sp20240718

  抗旱补墒保秋粮 错峰施工稳进度

  多地战高温稳生产保民生

  近期,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水利部6月12日针对河北、山东、河南等8省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多省份严格落实抗旱责任制,多措并举战高温,稳生产,保民生。

  眼下正值“三夏”大忙时节,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旱情迅速发展。为做好“三夏”生产工作,各地积极采取措施,走进田间地头畅服务、送清凉、保供水,确保粮食安全。

  “截至6月12日,衡水地区50%的小麦已完成收割。”河北省衡水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王晓介绍,衡水市各县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深入小麦收割现场,为作业农机手发放防暑物品,并保持“三夏”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帮助农户、农机手协调解决问题;在2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为外来农机手赠送防暑降温礼包。

  “当天收麦当天播”“上午收麦下午播”“前面收麦后边播”……为应对气温居高不下给秋作物播种出苗带来的影响,河北合理调配小麦机收和玉米机播作业,尽量减少接茬耗时,截至6月13日17时,全省夏玉米播种1975.6万亩。

  在陕西,富平县总工会与县农机手联合工会、中农集团陕西实业公司组建“情系三夏慰问农机手”工会志愿服务队,深入一线夏收农机收割作业现场,为奋战在麦收高温第一线的农机手送去“清凉大礼包”及西瓜、饮料、矿泉水,鼓励农机手抢抓农时,做好麦收。

  山西省水利厅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及现有水源统筹调度,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抗旱灌溉用水需求。目前,山西南部沿黄各提水泵站开足马力上水,全力灌溉保夏播、抗旱保秋粮。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要求迅速开展抗旱夏种,充分发挥各类抗旱队伍和设备作用,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滚动做好农作物造墒播种、灌溉保苗,督促引导群众广泛开展抗旱补墒,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工作。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吕梁等6市及山西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严格落实抗旱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扎实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加强会商研判,强化工作督导指导,统筹水资源调度管理,优化用水计划。

  高温天气也对户外建设作业带来了考验,各地采取错峰施工、轮换作业等措施,科学调整工作时间,保障项目建设施工进度。

  “工友们,歇一歇,来吃块西瓜!”6月14日下午3时,一辆装载着矿泉水、西瓜、绿豆汤的物资保障车驶入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15标灞桥制梁场,为一线作业人员带来消暑物品。

  据了解,西延高铁南起西安,北至延安,是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

  为做好高温天气下的安全生产,西延高铁15标项目部制定防暑“凉”方,为施工现场及员工住宿、休息区配备了28台冷风机、100余台空调,并不间断供应藿香正气水、西瓜、绿豆汤等。同时,采取“忙两头、歇中间”错峰施工方式,所有作业点工人避开12时至15时的高温时段,保障项目节点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各项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陕西省总工会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月”和“送清凉”活动的通知》,部署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办好工会“送清凉”活动。其中,西安市小寨路街道总工会联合御笔华府社区工会驿站开展“工会驿站聚爱心 炎炎夏日送清凉”慰问活动,为环卫工人送去防暑降温物资。

  在雄安新区中央绿谷及临淀湾区一期工程总承包第三标段施工现场,作业开启防暑模式,采取错峰调整、轮换作业等办法,缩短连续作业时间。现场还配置“防暑桌”,每天定时提供消暑物品,桌上急救箱里装满了防暑降温药品。

  面对夏季用电高峰,河北电力系统全力备战“迎峰度夏”。国网河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鑫明介绍,河北电力部门提前制定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举措,从电网结构优化、服务电源稳发满发、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经济日报 记者 李红光 雷婷 王胜强) 【编辑:梁异】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胡同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余音) - 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胡同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余音)

发布时间:2024-07-18 18:57:37 来源: sp20240718

  胡同是北京老城的肌理和底色,是最能体现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符号之一。随着时代发展,胡同的状态在不断演变。近年来,北京以渐进式的“微更新”取代大拆大建,以绣花功夫推动胡同街巷恢复肌理,居住在四合院的老街坊们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便利。

  如何在老城胡同改造提升过程中,既满足老街坊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延续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依据群众需求和时代变化,不少关于胡同更新的新办法新方案被提了出来。

  吴良镛先生曾前瞻性地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到1994年末,在南锣鼓巷菊儿胡同建成了拥有13个新四合院院落建筑的建筑群,成为“有机更新”理论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针对申请式腾退后“留住户如何改善,腾空房如何利用”等难题,北京市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共生院”理念。拿南锣鼓巷四条胡同的共生院来说,通过改造提升,达到“下厨不出户、如厕不出院、洗浴在家中、储物有空间、晾晒有设施、院内有绿化”的目标,在保护老城和推动老城复兴的同时,实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成为胡同院落改造的典范。

  自2019年北京市在城市街区更新中落实责任规划师制度以来,责任规划师在胡同更新改造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西城区推出“最美院落”,汇聚多方力量对院落进行整体规划,实现院落环境整体提升。责任规划师团队搭建了居民与政府、社区工作者、专业设计人员的交流平台,通过引导居民深度参与,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让居民共享区域治理成果,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据了解,目前北京全市已入驻300余个责任规划师团队,顺应社区居民更新改造需求,自下而上推动城市更新。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片区院落更新的同时以小规模、渐进式的方式优化公共空间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已完成3000余条背街小巷的更新,群众的胡同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

  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路径,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问需于民,补齐民生短板。在保护老胡同文化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及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

  科技赋能,搭建智慧平台。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构筑数字孪生城市底座。拓展应用场景,在城市数字经济、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建立应用体系。

  统筹要素,促进持续发展。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重保护。城市更新要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包括环境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在内的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整合。既敬畏历史、留住记忆,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城市绘出文脉悠长,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5日 07 版)

(责编:袁勃、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