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第十一届科博会:文化成中外交流“美好窗口”

发布时间:2024-09-01 10:16:33 来源: sp20240901

   中新网 绵阳11月23日电 题:探访第十一届科博会:文化成中外交流“美好窗口”

  作者 王利文 杨勇

  11月23日,走进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称“科博会”)线下展馆配套展示区,北川羌绣、北川水磨漆等当地非遗作品引人注目。“乐购印尼”展区民族风情浓郁,48家印度尼西亚参展企业带来民族服饰、咖啡、燕窝等商品,涵盖吃、穿、用等各方面。

  以“科技引领·创新转化·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一届科博会近日在绵阳开幕,印度尼西亚应邀担任主宾国。丰富的活动成为文化交流的“美好窗口”,促进中外更广领域和深程度的交流合作。

11月22日,第十一届科博会在四川绵阳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中新社 记者王磊摄

  展会现场的非遗产品展销和活态展示,只是科博会架起文化交流桥梁的缩影。23日,前来参加科博会的西班牙巴列斯堡市副市长奥利韦拉斯一行,早早抵达距会场几十公里的北川羌族草编研学体验中心。在手艺人指导下,干草在上挑下掐间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只“蚂蚱”。该中心负责人黄强介绍,去年科博会期间,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一行也曾来此体验制作。

  该体验中心内,大小形态各异的草编冰箱贴、草编包、草编鞋琳琅满目。借助展会等平台,黄强团队将这些作品带到赫尔辛基、伦敦等城市展出,产品已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强发现,“神奇”“有趣”是多数海外民众对羌族草编的评价。这一反馈也给了黄强不断创新产品的信心,“下一步,我们计划融入现代光电技术,让传统工艺更符合当下需求。”

11月20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陈云珍在裁剪羌族服饰绣片。 中新社 记者王磊摄

  针法精巧细致、色彩鲜艳明快的羌族刺绣,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于“羌绣”四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而言,科博会是传统非遗焕发新生的重要平台。

  “我们一直在做‘守正’的工作,同时也希望能应用新技术、注入新血液,实现非遗传承的‘守正创新’。”接触羌绣约40年,陈云珍想让这一古老技艺更好传承与发展,已免费培训绣娘2万余人次。今年,她的团队将羌绣作品带到科博会现场,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同时,探寻科技与非遗合作的新可能。

11月21日,“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自然人文风情主题摄影展”在四川绵阳开展。 中新社 记者王磊摄

  据了解,主宾国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由一万七千五百多个岛屿组成,有“千岛之国”的美誉。21日,为期90天的主宾国活动“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自然人文风情”主题摄影展在绵阳市博物馆开幕。人文风情、自然风光、野生动物等74幅摄影作品,展现出印度尼西亚的古老文明、厚重历史和美丽多元。

  “通过艺术,可以架起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亚太区旅游营销总监辛杜特里斯诺表示,通过展览等活动,有助于加强两国的民间交流,促进两国间旅游和创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完)

【编辑:黄钰涵】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护佑黄河安澜 打造古贤数字孪生水利枢纽工程 - 优秀舞蹈作品巡礼粤港澳大湾区

护佑黄河安澜 打造古贤数字孪生水利枢纽工程

发布时间:2024-09-01 10:16:34 来源: sp20240901

万里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起源,流经黄土高原,开沟凿谷,深涧腾蛟,浊浪排空,用携带千万年的泥沙铺陈出华夏文明的产床。泥沙,塑造了黄河的秉性,也成为黄河下游水患的根源。治理黄河水患,谋求长治久安也就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夙愿。

7月9日上午,在黄河中游北干流碛口至禹门口河段,在晋陕峡谷中奔腾不息的黄河涛声中,一座为遏制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东邻山西吉县,西望陕西宜川,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因为工程地处山西吉县古贤村境内而得名。该工程坝址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河段,坝址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65%,控制黄河73%的水量、60%的沙量和80%的粗泥沙,水库建成后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调沙,将形成水沙调控体系的双动力。

在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技术实现了工程在线监测、方案预演、问题发现、优化调度、安全保障等功能,为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

对此,在7月9日水利部召开的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宏伟在回答人民网记者提问时表示,古贤工程建设将以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应用为理念,以BIM设计、智能建造、智慧运行为重点,努力打造古贤数字孪生水利枢纽工程。

 人民网记者在7月9日水利部召开的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记者在7月9日水利部召开的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受访者供图

具体来看,围绕智慧项目管理、智能建造、工程实体的数字映射等方面,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使用数字孪生技术,特别是针对大坝施工和长距离皮带运输机等工程独有特点,从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碾压—温控等全流程、全要素动态监控,提升施工各环节的质量;建设超远距离皮带机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全时段温度、振幅重点监控内容的动态识别,确保建设所需骨料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朱宏伟向人民网记者介绍,围绕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防洪减灾、水库冲淤、供水灌溉、水力发电等核心业务,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全面推进算法、算力、算据建设。以工程安全运行,保障“水、沙、机、电、工”综合的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工程效能为目标,实现工程的智慧运行。

“还要守牢数字安全底线,有效应对工程各类风险。”朱宏伟说,要统筹工程安全和信息安全,构建多层防御的网络安全体系,把安全理念融入数字孪生古贤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的全过程,实现既确保古贤数字孪生水利枢纽工程自身安全,又为工程各类风险的防控提供安全技术支撑。

另据水利部介绍,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库容大、距离小浪底近的独特优势,与小浪底工程联合运用,可以增强调水调沙后续动力,提高黄河下游河道输沙效率,实现“1+1>2”的效果,确保黄河下游河床长期不抬高。

(责编:郝帅、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