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5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4-08-20 11:26:34 来源: sp20240820

   中新网 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陈杭)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图为李德仁夫妇(右一、右二)、薛其坤夫妇合影。 记者 盛佳鹏 摄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5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奖,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50项,占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8.7%。其中,唯一的特等奖项目和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均由北京单位主持完成;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中北京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占3项。

  北京基础研究领先优势明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通过系统布局、稳定支持,推动产生一批优秀基础研究成果。2023年度,北京18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超过36%,获奖项目发挥了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项目“细胞命运稳定性与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荣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揭示了细胞命运稳定性和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表观遗传信息继承和功能机制方面取得了前沿性的成果,为衰老过程中表观遗传退变提供了创新性的干预策略。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赋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屡获突破。2023年度,北京16项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在装备制造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凸显,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方广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大深度高分辨穿透成像雷达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应用于我国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地下空间开发和极地科考等重大战略任务,有力提升了我国空天探测水平。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

  北京瞄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涌现,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北京邮电大学廖建新教授主持完成的“按需可重构的智能业务网络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围绕国家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需求,创建了按需可重构的智能业务网络体系,实现了“能力解耦、编排调度、业务保障”三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引领全球移动通信业务网络的发展。(完)

【编辑:田博群】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业界专家上海聚焦AI发展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挑战 -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新时期行政管理改革的务本之策和务实之举

业界专家上海聚焦AI发展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挑战

发布时间:2024-08-20 11:26:35 来源: sp20240820

   中新网 上海7月5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5日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AI的快速发展,音乐创作与演奏、教学与练习、评估与反馈、乐器的设计、生产与制造等各个环节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5日正在此间举行的2024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创新纳入“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板块,期望通过探讨前沿技术,推动音乐教育研究的新发展,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

2024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启幕。(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大会上,“人工智能时代的音乐教育”主题成为音乐教育专家关注的焦点。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围绕音乐科技的融合、声音疗愈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基本问题以及AI融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展示了AI技术在音乐创作、演奏和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广阔前景。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郑艳分享了学院在AI融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表示,AI技术为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据了解,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已走过七个春秋。历届大会主题鲜明,从“音乐教育普及与推广”到“快乐学习”,到“音乐走进社区,乐器融入家庭”“新时代美育交响”以及“相信音乐,热爱生活”“学乐器,为生活增色”,不断探索音乐教育的本质与实施途径。

云南红河学院“梯田之声”哈尼族多声民歌展示团队带来精彩演出。(中国乐器协会供图)

  据悉,在本届大会上,全中国近千名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齐聚,以“音乐教育‘ai’时光”为主题,围绕音乐教育核心议题,展开交流。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顾问周树春指出,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跨越国界、无障碍传播特性,不仅是情感交流的媒介,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专家学者交流音乐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与途径。(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作为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主席,王世成指出,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探寻音乐教育本质,实施有效的音乐教育,提高国民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通过音乐美育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追求,并实现扩大音乐人口,引导乐器消费的发展需要。

  大会特别策划“科技为音乐插上翅膀——民族品牌电声乐器展示”活动,聚焦电声乐器领域,旨在展示国产电声乐器创新成果。记者看到,多家国内电鸣乐器企业纷纷亮相,创新电声乐器功能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音乐教育需求,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大会分会场推出集群式工作坊,涵盖人工智能与音乐教育、基础音乐教育“新三科”改革探索等多个板块,为一线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除了主会场活动,5日到6日,10个分会场、15个主题板块的一系列活动,涵盖银发音乐教育、 AI音乐教育应用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参会者的学习需求。(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