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 中央决算情况总体较好

发布时间:2024-09-12 16:41:13 来源: sp20240912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受国务院委托,6月25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2023年中央决算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3年中央预算及相关决议,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在此基础上,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央决算情况总体较好。”蓝佛安说。

  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有所增加

  报告显示,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566.7亿元,为预算的99.4%,比2022年增长4.9%。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055.8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7.9%,增长6.4%。

  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38.72亿元,比2022年增加10.48亿元,主要是对外交往、公务活动逐步恢复。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增加7.0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增加2.84亿元,公务接待费增加0.59亿元。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整体上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比2019年决算数少10.02亿元。

  2023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6570.6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015.66亿元、专项债券39554.96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36767.34亿元,支付利息12288.33亿元。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07370.29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21674.3亿元以内。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23年,财政部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使用赤字、税费、专项债、国债等政策工具,强化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等政策协同。

  围绕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等,分批次延续优化70余项到期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8万亿元,重点向经济大省特别是制造业集中地区倾斜,累计支持项目建设超过3.5万个。

  2023年,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866.5亿元、同比增长6.6%。引导制造业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累计带动培育1.2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3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33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89元、640元;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上调3.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3元;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总体提高5.7%,惠及835万人。

  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2023年以来,财政部把加强财政管理监督、防范财政运行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方面,持续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费用开支标准,严控论坛展会等活动支出,合理确定政府采购需求,严格新增资产配置。

  为扎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财政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内,安排一定规模再融资政府债券,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缓释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降低利息支出负担。同时,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公开一批问责典型案例。

  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全国范围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财经领域重大案件。深入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代理记账行业治理整顿,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罚、公开通报、形成震慑。推动修订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纲要等。

  “2023年决算情况总体较好,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蓝佛安表示,下一步,将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推动发展转方式增动能提质量,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切实抓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 【编辑:房家梁】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新华社评论员: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 - 伊朗北部一医院发生火灾 至少9人死亡

新华社评论员: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

发布时间:2024-09-12 16:41:14 来源: sp20240912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

  新华社评论员

  这是一次举世瞩目的会晤——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这次会晤积极、全面、富有建设性,为实现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中美能否确立正确相处之道,攸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对话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美更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展现大国格局、拿出大国担当、发挥大国作用,确保中美关系这艘巨轮避开暗礁浅滩、穿越狂风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既是从50年中美关系历程中提炼出的经验,也是历史上大国冲突带来的启示,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此次会晤中,习近平主席着眼新形势,提出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开辟了两国关系面向未来的新愿景。

  共同树立正确认知是基本前提,两国要做伙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有效管控分歧是关键所在,双方要了解彼此的原则底线,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多沟通、多对话、多商量,冷静处理分歧和意外;共同推进互利合作是动力之源,双方要充分用好各种机制,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是应有之义,中美应该做表率,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向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共同促进人文交流是筑基之举,要减少阻碍人文交流的负面因素,鼓励和支持两国人民多来往、多沟通,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夯实基础。这五根支柱,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一脉相承,诠释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尽管遭遇曲折,但中美互利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基础依然深厚,空间依然广阔。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成果是多方面的,双方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惠基础上,探讨了各领域对话合作,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了20多项共识。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同意本着相互尊重精神,推动两国在多个领域开展对话合作,把合作的清单拉得更长,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这些重要共识和成果进一步说明,中美之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也进一步印证了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对话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

  中国人讲究言必信、行必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真正落到实处,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在落实好巴厘岛会晤共识基础上,及时跟进和落实本次会晤达成的新愿景,才能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不断注入正能量和推动力。

  作为中美元首会晤的举办地,旧金山见证了两国人民百年交往的历史,也见证了中美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美和平共处的历史逻辑不会变,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不会变,世界人民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普遍期待不会变。明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从旧金山再出发,进一步夯实中美关系的根基,打造和平共处的支柱,两国关系才能朝着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崔越、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