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美华章

发布时间:2024-08-01 21:15:08 来源: sp20240801

  作者:董冰(系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海岱共生、齐鲁并育;文脉绵长、圣贤荟萃。山东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是中华文脉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在听取大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情况介绍后,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0余年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践行文化使命,深耕文化沃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生动的山东文化实践汇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恢宏历史长卷。

  系统搜集、整理、出版古代文献典籍续文脉。一纸载千秋,淡雅的书香、泛黄的纸张、隽永的墨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载体,是古人智慧和经验的无声诉说。“诸子百家半山东”,齐鲁大地自周以降就是多元思想交汇之地,思想家们在此留下了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的核心部分,必须整理好、保护好。足迹已遍布95个国家1988家图书馆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旨在摸清境外所藏中华古代文献的全部情况,抢救性地对大陆缺藏版本进行复制、出版,让散落海外的典籍珍本再生性回归,补足文化的“根脉”。2022年金秋时节,系统性整理出版的1816册4789卷原大影印的儒学传世文献最新成果《儒典》在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正式发布,原汁原味呈现从先秦到清末最有代表性、最具价值的古书风貌,打通了文化的“血脉”,构筑了山东文脉的文化泰山,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研究提供了文本依据。

  探源、考古历史文化遗产证文明。中华文明从何处来?中华文化的根有多深?回答好“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灵魂拷问”。拨开泥土、潜入水底,就可以与那些曾经存在的灿烂文明和历史遗产展开对话,探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和流向。海岱文明无间断,“海岱考古”是山东的亮丽名片,“真材实料”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长度,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厚度,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城子崖遗址技艺精湛的蛋壳黑陶杯作为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考古学上的确凿证据。沂水跋山遗址和沂源猿人遗址的发现,把在山东古人类活动的时间测定在6万—10万年,纠正了国际上“现代人6万年前才从非洲扩散到欧亚大陆”的观点,为中华文明正本清源。

  搭建文化平台等各类载体促交流。文明多元多样,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追求和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和道德滋养。一年一度,在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举办的人文盛会——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世界人民触摸中华文明礼仪文化、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品味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提供了绝佳机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文明照鉴未来”“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论题展开全球性交流对话,积极回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难题。2021年,“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已完成11种语言的中外文对照本《论语》翻译工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成为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共同吟唱,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融入科技、产业等要素的文化创造润人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在于使其走入百姓生活日常,发挥温润心灵、美化生活的作用。“山东手造”“黄河大集”就致力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感、可触碰、可参与、可体验。在数字技术助力下,文化“两创”如虎添翼,在孔子博物馆,游客可以使用模仿微信界面设计的“夫子问答”与孔夫子跨越时空沉浸式互动,聆听夫子教诲。去年,山东曹县马面裙“出圈”,吸睛海内外,至今供不应求。诸如此类众多文创产品形成“新国潮”,成为触发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的时尚消费,以文化创新助推经济繁荣发展。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6日 03版)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典范 - 第八届沙迦国际摄影节举行

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典范

发布时间:2024-08-01 21:15:09 来源: sp20240801

  我到过老中铁路在老挝境内的所有车站。担任副总理期间,我负责国家经济事务,包括老中铁路的建设。自2021年12月3日老中铁路正式运营、2023年4月13日开通国际旅客列车以来,我多次乘坐老中铁路动车,非常舒适、快捷,高速运行时也没有任何颠簸。

  老中铁路如期竣工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相互支持,共同克服诸多挑战和困难。得益于中方的积极支持,老挝拥有了一条现代化铁路,可以同时运输跨境旅客和货物。自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老中铁路老挝段累计发送旅客316万人、平均每天5276人,货物519万吨、平均每天8165吨,货物品名从100余种拓展到2000余种。老中铁路极大便利民众出行,促进商品生产出口,吸引大量游客,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促进互联互通、提升区域经贸往来和推动沿线经济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老中铁路建设的成功是老挝各族人民的骄傲和梦想的实现。老中铁路是“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已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和典范。老挝与周边国家联系起来,为贸易和发展、旅游和货物运输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为老挝人民创造就业和出行作出巨大贡献。老中铁路是老挝与中国之间的重要纽带,未来希望与东南亚多个国家的铁路相连。

  每次到中国访问和工作,都能看到中国迅速发展壮大。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楼大厦等基础设施方面,以及其中使用的先进和现代技术,这些都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给我印象尤其深刻、世界各国应该向中国学习的一个很好的经验是:找到快速、顺利、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中国近年用正确的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使近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也是包括老挝在内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的宝贵经验。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从起初的几十个国家发展到目前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显示出“一带一路”倡议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欢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债务陷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谓的“债务陷阱”说法,毫无根据。

  今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老挝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此前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老挝国家主席率高级别代表团出席。此次,老挝继续派高级别代表团出席第三届高峰论坛。

  老挝相信高峰论坛取得的成果将有力促进和加强老中双边合作以及在各平台的多边合作,助力双方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迈向可持续发展未来。

  (作者为老挝政府总理,本报记者孙广勇采访整理)

(责编:贾文婷、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