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长江禁渔下一步重点聚焦“3个巩固提升”

发布时间:2024-08-07 17:37:21 来源: sp20240807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方经纶)4月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意见》主要从优机制、强保障、严执法、固生态等方面,对十年禁渔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意见》的出台必将为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多的集中攻坚和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但长江禁渔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现在的长江只能说是‘大病初愈’,持续巩固禁渔成果,加快恢复流域生态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唐仁健表示,在这个持续爬坡攻坚的关键时候,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政策文件,对今后七年的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发出了坚定不移推进长江禁渔的鲜明信号。

唐仁健提出,下一步,长江禁渔重点聚焦“3个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这关系到十年禁渔的群众基础,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有关部门将指导各地落实好用人单位支持政策,引导企业更多吸纳退捕渔民就业,并通过订单式培养、以工代训等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帮助退捕渔民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岗位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全面落实好养老保险各项政策,防止出现断缴、缓缴等问题。

巩固提升禁渔执法监管效能。针对夜间作案、交界水域“打游击”、潜水电捕鱼等不断翻新的违法行为,盯住关键时间节点和省际交界的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水上打、岸上查、源头堵的强力震慑,坚决防止非法捕捞反弹回潮。同时,还持续加大对“三无”船舶、“电毒炸”、违规垂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加强执法装备和能力条件建设,依靠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控手段,全天候强化重点水域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巩固提升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为实现这一长江禁渔的最终目标,要不断优化完善长江水生生物监测调查的网络,科学地开展禁渔效果评估和完整性指数评价,盯住像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珍稀濒危物种,强化人工保种、科学增殖放流,在重点物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这些关键区域,实施一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保障好鱼类生存、繁殖的需要。

(责编:方经纶、吕骞)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厚植爱国情怀 培养时代新人(深聚焦) - 李强向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致慰问电

厚植爱国情怀 培养时代新人(深聚焦)

发布时间:2024-08-07 17:37:22 来源: sp20240807

  图①: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来到老党员家中,倾听其当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故事。   蒋友青摄(人民视觉)   图②:一名小学生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参观,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袁福洪摄(人民视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相关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广泛组织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班级教室的琅琅读书声,大国工匠的谆谆教诲,各类赛事上的忙碌身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润物无声中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午后暖阳下,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校园洋溢着欢声笑语。广场上,从贵州远道而来的FAST天眼反射电板样品静静矗立,一旁是配有精密仪器的“科学方舱”。环顾四周,缤纷的壁画引人注目。从科学技术知识到国家建设成就,再到“四史”大事记,彩绘长卷彰显爱国主题,激励学生们刻苦学习,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材。

  “人在天上飞、在海底走,这些过去的想象,如今都陆续变成现实。”五年级教室里,思政课教师李欣正带着学生回顾国家科技发展历程及成就。“伟大的事业始于梦想,同学们的梦想又是什么呢?”李欣话音刚落,小手纷纷举高,在各有特点的答案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我的梦想是成为考古学者,运用先进的技术开展挖掘工作和考古研究。”学生唐美稼说。参观考古基地、阅读历史书籍、学习专业知识,谈起如何“追梦”,唐美稼很有信心。李欣也鼓励她,“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你的梦想会更远大、更坚定。”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与此同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好的课堂教学,应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陆建伟介绍,该校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巧用中国科学院丰富的育人资源,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开设了多个科教融合课程,如新学期院士第一课、与航天员面对面、“一个班研究一个所”主题课程等。“通过优质课程,引导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生活中。”陆建伟说。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中小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探索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杭州亚运会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浙江大学派出近2000名大学生赛会志愿者,他们穿梭在各大场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提供细致专业的服务,向亚洲和全世界展示中国当代青年的风采。

  前不久,一场“我手绘我心”校园文化活动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体育馆进行。这里是承办杭州亚运会男子五人制篮球项目比赛的场馆。

  场馆中,浙大赛事志愿者积极踊跃,有的画出亚运吉祥物“江南忆”,展现蕴含其中的良渚古城遗址、西湖、京杭大运河等世界遗产,传递杭州独特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有的聚焦亚运场馆,彰显“智能亚运”的办赛理念,数智赋能的“科技范儿”跃然纸上……一幅幅画作,展现出新时代浙大青年的自信自强和使命担当。

  “采用绘画这种畅快自主的方式,我们表达了对杭州亚运会的美好祝福,并通过场馆向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场馆志愿者、浙大经济学院本科生林若萱说。

  浙大(紫金港校区)体育馆运行团队新闻宣传工作人员柯溢能介绍,学校场馆开展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入爱国主义内容,让青年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讲好亚运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断丰富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在学生群体中激发爱国热情。

  对国家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引导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自觉延续文化基因?“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做到浸润式的启发和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校团委副书记陶婧建议,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讲、大合唱、快闪、游园等活动,在活动中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

  到歌乐山烈士墓前缅怀先烈,向革命英雄致敬;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等地观看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资料,体悟红岩精神的历史意蕴和时代内涵……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旗班的同学们走进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再读红岩”主题活动。

  “实地学习的形式很新颖,大家深受震撼。”2023级新生、国旗班新进队员段吉勇表示,“我将刻苦训练,升好每一次旗,守护国旗荣光。”

  “拓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接受度更高、认同感更强。”指导教师汤程桑表示,与社会各界加强联动,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和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不断巩固。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密切与城市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

  郑州大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走进南水北调沿渠两线,感受一渠清水背后的建设成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爱店国门学校每到新学期就组织学生代表到祖国边境,开展“爱界碑,护界碑,擦洗界碑”活动;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运用本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走进老兵驿站,聆听抗战故事、参观革命文物;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教育局,将周边农村纳入研学游线路,结合乡村振兴设计开发了一整套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特点的研学课程……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全国大中小学通过广泛开展形式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广大学生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志向愈加坚定。 

  (徐安童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2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