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宝”正式与公众见面!

发布时间:2024-08-13 16:16:07 来源: sp20240813

  6月12日,中国旅韩大熊猫“福宝”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正式与公众见面。

  当日上午9:00,40余名学生粉丝和20余家中外媒体早已在“福宝”圈舍外的游客参观区域,等待“福宝”出场。

  当通往外运动场的小门打开后,“福宝”从内舍缓缓走出,在新家院子里好奇地四处张望、嗅闻,在探索了一圈以后,准确找到了摆放在运动场的食物,随即悠闲享受竹笋、竹子及胡萝卜等美食带来的美味。

“福宝”正在吃竹子。安源 摄    “福宝”正在吃竹子。安源 摄

  

“福宝”正在吃竹子。安源 摄

大熊猫“福宝”入住的新家

到底长啥样?

一起来看看!

  

“福宝”入住的熊猫幼儿园2号馆外景。 安源 摄    大熊猫“福宝”新家的室外活动场地里的饮水池。安源 摄

  

大熊猫“福宝”新家的室外活动场地。安源 摄

  

大熊猫“福宝”新家的室外活动场地。 安源 摄

  “福宝”啥时候“谈婚论嫁”?

  官方回应:暂未到“谈婚论嫁”的年龄

  11日下午,“守护旗舰物种 讲好大熊猫保护故事”中外媒体见面会举行。

  

“守护旗舰物种 讲好大熊猫保护故事”中外媒体见面会现场。安源 摄

  会上,对于“福宝”什么时候择偶,什么时候参加繁殖,怎么挑选她的如意郎君,熊猫中心副主任魏荣平介绍,雌性大熊猫一般5-6岁达到育龄期,按照现在优生优育的管理原则,会通过实施全国大熊猫优化配对繁殖年度计划来确定“福宝”是不是要参加繁育。魏荣平表示,“福宝”今年才4岁,对她来说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

  大熊猫自然繁育显著提高

  将通过野化放归反哺野外种群

  作为致力于大熊猫种群繁衍的机构,魏荣平介绍,通过不断优化繁殖技术,熊猫中心的大熊猫自然繁育显著提高,双胞胎率从50%增长到66%,目前圈养种群数量已经达到379只。中心将不断完善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加强大熊猫的遗传管理和研究,提高圈养种群的遗传质量,实施科学优化配对繁殖,推动种群的扩大和种群优化,为复壮野外小种群储备种群资源,通过野化放归反哺野外种群。

  多年来,通过不断完善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就地迁地保护措施、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交流监管、夯实保护科研基础,大熊猫保护和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已增长至近1900只;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为728只。

  加强大熊猫国际合作

  致力讲好大熊猫保护故事

  在国际合作方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二级巡视员张月介绍,目前,我国正在与17个国家18家境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旅外大熊猫50只。一方面,中外双方在大熊猫保护、繁育、疾病防治、放归自然等领域联合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大熊猫保护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各国民众在观赏大熊猫过程中了解大熊猫保护故事,感知中国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在增强保护意识和促进民间交流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作为中方大熊猫国际合作对外的合作机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斯萍表示,在合作方的选择上,中方有着严格的评估标准,不仅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迫切的合作愿望,更要有完备的场馆设施设备、充足的食物来源保障、专业的饲养管理团队以及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中韩两国于2016年起开启了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增强了中韩人民的情感联结。

  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官方微信消息,今年4月3日,大熊猫“福宝”结束在韩国爱宝乐园的旅居生活,回到中国并入住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熊猫中心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制定饲养管理方案,通过饲养员对“福宝”进行行为训练、爱心饲喂、身体接触、语言交流等方式,帮助“福宝”适应家乡的生活。

  隔离检疫期间,“福宝”适应状况良好,与饲养员建立了信任。隔离检疫期满后,“福宝”搬入卧龙神树坪基地繁育园区域,通过圈舍间的交流窗,与左邻右舍的大熊猫进行声音和气味的交流,逐渐融入大熊猫种群生活。经过饲养团队的观察和评估,“福宝”适应情况整体较好,于近日搬入新居。

  据了解,从6月12日起,为保障园区正常参观秩序,卧龙神树坪基地将根据游客接待量,适时对“福宝”圈舍实行限流限时参观,每轮参观时间为5分钟。

  作者:王利文、安源、祝欢

【编辑:何颖】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解码链博丨科技“强链”,推动全球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 以亚残运会为契机和助力 杭州无障碍通行环境全面提升

解码链博丨科技“强链”,推动全球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发布时间:2024-08-13 16:16:08 来源: sp20240813

   中新网 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左雨晴) 粮食安全是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1月28日,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商协会代表、中外企业家齐聚绿色农业专题论坛,共议绿色农业发展。

  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密不可分

  当前,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和农业绿色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极端天气频发,农田牧场退化,地区局势严峻,出口限制多样……然而在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全球粮食供应链中,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早已利益交融,密不可分。

  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Atakan Bozkurt表示,作为农业食品产业链最后一环之一,连锁餐饮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持。

  “每年我们在原材料采购上花费20亿元,其中90%来自中国。一大批中国本土供应商与汉堡王共同成长,形成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表示,将发展目标定位在全球与全球供应链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利用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通过利益连接机制与合作伙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并带领农牧民共同增收致富。”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宋聚国在论坛上指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与供应链稳定,一要建设开放、透明、包容和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系,以更加公平、稳定的国际市场环境实现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二要深化绿色农业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立起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粮食系统;三要打造多双边开放共享合作平台,推动农业绿色投资,加强项目对接,促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贸易,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中国希望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一道,共同维护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全球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以更加公平、稳定的国际市场环境实现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他说。

图为论坛现场   图为论坛现场

  绿色生产是确保农业可持续转型的核心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新形势,推动全球粮食体系向可持续道路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临时代办张忠军指出,绿色农业恰恰是推动和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绿色农业意味着将绿色发展议程纳入农业粮食体系中,通过降低外部投入来提高循环效率,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的压力。从根本上而言,绿色生产是确保农业和粮食系统可持续转型的核心。”

  “绿色农业需要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无论对于传统型粮食供应链、过渡型粮食供应链,还是现代粮食供应链,从生产、加工、保存到向消费者提供食物都必须保证资源有效利用,每个环节都实现环境友好,确保可持续发展。”他说。

  据了解,先正达集团、美国嘉吉公司、正大集团、伊利集团等多家企业已加快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科技“强链”,为绿色农业注入新动能

  在绿色农业发展中,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可持续供给的重要支撑。深化绿色农业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各环节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主任赵春江指出,智慧农业对重塑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确保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自主系统等技术在农业中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很多崭新的应用场景。”

  企业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论坛上,众多企业分享了自身在绿色农业中的实践。

  例如,中信集团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积极开展对外培训,打通科研创新链、制种生产链、粮种推广链、农技传播链;伊利集团在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地创建了15个创新中心,不断破解全产业链发展过程当中的创新瓶颈;云天化集团通过科技校院带动农业种子技术推广和革新;正大集团将寸草不生的荒滩盐碱地改造成种植水稻的粮田,等等。

  “通过农业传感器、农业农村大数据技术、农业智能化装备和农机装备等智慧农业技术设备,把生产环节有机衔接成一个完整链条,实现无人化和少人化,进而实现绿色化和可持续化发展,这是我们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赵春江如是说。(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