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和亲,70岁归乡,从“罪臣之女”到“大汉功臣”,解忧公主“神反转”的一生|和亲往事之②

发布时间:2024-09-09 22:28:23 来源: sp20240909

  她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是汉朝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

  她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连嫁三代乌孙王,70岁回归故国;

  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为巩固和增进汉室与乌孙的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就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了民族修好,她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与满腔智慧。历尽沧桑,踏过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化干戈、定基业,担起汉朝与乌孙数十年安宁和睦。

电视剧《解忧公主》剧照。(图片来源:豆瓣官网。)

  世人只知王昭君 无人知晓刘解忧

  七国之乱时,楚王刘戊参与吴王造反,兵败自杀后,反王后代子孙自此寄人篱下,如同黄鹄飞天,杳无踪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刘解忧出生,身为罪王之后,她没有体验过一天富贵日子,贫困的底层经历使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坚韧的性格。

  公元前101年,西域的乌孙国遣使到达长安,上书汉庭,望继和亲五年便郁郁病故的细君公主之后,再次求娶汉家公主。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弥)军须靡。20岁的解忧公主,带着丰盛的嫁妆和沉重的使命,踏上了细君公主走过的路……

  乌孙人随牲畜逐水草而居,西汉时居住在伊犁河流域到玛纳斯河一带。《汉书·西域传》中写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

  这是天山脚下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汉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这样的政治局势,注定了解忧公主将肩负重大的家国使命。

乌孙国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纪录片《河西走廊》截图)

  猎风吹劲草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唐代诗人李颀一首《古从军行》,描写的正是先于解忧公主嫁入乌孙的细君公主。

  相较于羸弱幽怨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康健,一颗女儿心中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敢与刚强。对汉武帝的和亲政策,解忧公主更有着充分的理解:作为汉室子孙,理当为国分忧。诏书一下,刘解忧以公主之尊慷慨赴西,仿若将军出征,以和亲之举,书写了长达五十年的亲和安定历史。

  解忧公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履行着家国赋予她的使命。

解忧公主的影视形象。(图片来源:纪录片《河西走廊》截图)

  解忧公主到乌孙后,被封为右夫人,位居左夫人匈奴公主之下。此时,汉朝与匈奴的战事多有失利,乌孙国始终处在亲汉派和亲匈奴派的矛盾冲突中。同为和亲公主,她在乌孙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亲近,而左夫人匈奴公主已经为昆莫军须靡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泥糜,解忧公主却一直未孕。

  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解忧公主积极地参与乌孙国的政治活动,致力于兴国安邦,经常不辞辛苦到各个部落视察民情、访贫问苦。每逢乌孙发生山洪、寒流等自然灾害,解忧公主都会毅然前往,与各族牧民一起渡过难关,并鼓励牧民植树造林、发展农业。她还说服乌孙王和乌孙长老们,开通了乌孙通往大宛、康居和塔果里木城邦诸国的通商口岸,支持商人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解忧公主善于用人之长,派身边侍女冯嫽出使西域各国,习多国语言,向各国国王馈赠礼品,宣扬汉朝教化,成就了冯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美名,同时也赢得了西域各国贵族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图片来源:伊宁文旅之声)

  据传,一次解忧公主偶患腹泻,吃完随行带来的药物后仍不见好转。便与大汉的随行御医商讨,从当地找来一些对应药材,由于不了解药性有多大,便大胆地采用药物“濯足”的方式(也就是现在的足浴)进行治疗,收效良好。此后,这些“濯足”的治病疗法在乌孙推广开来,此举避免了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对身体的损害,又能发挥其用。“濯足”在乌孙国乃至西域广泛流传并深受百姓认可。

  遣妾之身可安社稷

  五年后,军须靡离世,由于其子泥糜尚小,军须靡离世前让位给其堂弟翁归靡,并与其约定,等泥糜长大后,堂弟翁归靡再让位给泥糜。

电视剧《解忧公主》中的翁归靡形象。(图片来源:豆瓣官网)

  翁归靡成了新的乌孙王,按照收继婚制度,军须靡的妻子会被翁归靡继承,解忧公主便成了翁归靡的右夫人。她没有抵触,反而与第二任丈夫翁归靡感情很好,先后为其生下三子两女,并开始协助丈夫参与乌孙国的决策,以先进的中原文化管理乌孙国。由此,乌孙国经济飞跃发展,官办商业和民间自然经济皆长足发展,乌孙与四邻和睦关系更胜从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来的踪迹,各国民众纷纷颂扬这位汉地公主美貌过人,爱民如子,为乌孙国走出了一条济世安邦之路。

  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威望空前高涨,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更是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

木简一枚,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该简文是研究汉乌关系以及丝路沿线诸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公元前64年,翁归靡上书汉宣帝:“愿以汉外孙元贵靡(解忧公主之子)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叛绝匈奴。”意思就是,将要让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继位,并希望求取汉室新公主以稳固乌孙与汉朝的关系。

  但就在下一位和亲公主前往乌孙嫁给元贵靡的路上,翁归靡薨世,翁归靡的侄子泥糜在一些亲匈奴的贵族拥戴下继位为王。泥糜是匈奴夫人所生,非常敌视汉室,西汉与乌孙的联盟由此终止。解忧公主为两国亲和所做出的努力又回到了原点。

  泥糜继位后,已经60岁的解忧公主,只能按照乌孙风俗再次嫁给和她有母子之名的狂王泥糜。

  豁达的解忧公主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她的责任就是维护乌孙和大汉的友好关系。

  狂王泥糜在统治乌孙时期倒行逆施、残暴凶狠,解忧公主背水一战,助力另一个有匈奴血脉的乌孙王子乌就屠起兵杀死狂王泥糜,成为新乌孙王。解忧公主又派遣得力助手冯嫽劝降了乌就屠,最终乌就屠让位给了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至此,汉朝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稳定住了乌孙这个属国。

  青丝衬佳丽 白发归故国

  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以“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之愿望表达了思归故土之情,天子为之动容。这一年,解忧公主得以归汉,两年后安详离世。这之后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亲匈奴。

为纪念西汉时远嫁乌孙的公主细君和解忧而建的汉家公主纪念馆。(图片来源:伊宁文旅之声)

  根据伊犁州乌孙墓葬的出土文物可知,自汉代以来,乌孙人使用陶器的数量开始大大增加,而陶器易碎,这或许暗示着乌孙人在汉朝的影响下,逐渐适应了定居生活。

  在历史的长河中,解忧公主虽不曾征战沙场立功,也不曾著书立传,却用她的柔情与智慧泽被后世,在漭漭乾坤中名垂青史。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很多前往新疆伊犁的游客,往往会走进汉家公主纪念馆,感受汉王朝与乌孙和亲的往事,纪念为民族的友好交往、“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和亲公主。

  (作者:张威)

  监制|王翔宇

  责编|才丽媛

  制作|胡晓蝶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润泽】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竹乡竹韵 - 北美票房:《死侍与金刚狼》全球票房突破十亿美元

竹乡竹韵

发布时间:2024-09-09 22:28:25 来源: sp20240909

  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座山自东而西站成三排,形成一个大大的“川”字。倘若从天空俯瞰,这三座山躺在川东大竹县境内的部分,仿若系上了一件“竹”的披风。

  在大竹县境内的丘丘岭岭、沟沟壑壑、坝坝角角,到处生发着茂密的竹林。至于形成的时间已不可考,但因邑内“竹多竹大”,这方土地在唐朝时被赐名“大竹”。

  在大竹这片土地上,乡村叫竹乡,县城叫竹城。这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全被竹林环绕,山野沟谷、河边路坎,到处是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罗汉竹随风摇曳的身影。一脚踏进这里,就会与气象万千的竹子撞个满怀;而此时此刻,竹也一定会热情地欢迎你、接纳你,把它们的清香和甘露献给你……

  种竹、吃竹、用竹、赏竹、玩竹……贯穿大竹人的一生。

  上世纪60年代,我出生于大竹一个偏远的村子。打从记事起,每年开春后,父亲就会带着我们一家大大小小种竹。坡坡坎坎、田边地角,但凡不宜种庄稼的地方,父亲都会要求植上一株竹。“一年栽竹,两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靠竹度光阴。”父亲的话,我一直记着。

  那时,家乡有很多山野竹林,乡亲们没有一个随意去砍伐的,但挖竹笋、采竹菌却是一拨一拨的。每次走进竹林,就像到了宝山一般,望着那些鲜嫩的竹笋、竹菌,我就情不自禁地蹦蹦跳跳。母亲不停地刨啊采啊,我则追着那些飞舞的笋子虫在竹林中窜来窜去……

  有了源源不断的竹笋、竹菌,母亲每天都能变着花样摆弄出美味来。什么竹笋炖竹菌、竹笋煮野菜、竹笋熬玉米粉糊……再普通的食材,有了鲜嫩的竹笋、竹菌相伴,进到嘴里,就多了一种清香。

  如果说吃竹得受时令所限的话,那么用竹于大竹人而言,一年四季一天也离不了。播种、侍弄、收割庄稼要用竹篮子、竹背篓、竹箩筐、竹簸箕;日常起居要用竹筷、竹椅、竹席、竹床;一日三餐捣腾食物要用竹筲箕、竹蒸笼、竹甑子、竹锅盖。如今,这些竹家什实现审美升级,工艺愈加精巧。

  竹,还带给大竹人艺术的灵感。大竹人早就将竹搬上了艺术舞台,最负盛名的就是大竹竹唢呐。

  大竹竹唢呐,粗略一瞥,外形与传统的铜制或木制唢呐没什么不同。但细看就会发现,全身除哨是燕麦秆外,其它部分均由竹乡土生土长的罗汉竹制成。大竹人的生活,离不开竹唢呐。大竹人把自己的脾气秉性,灌进了那节节竹管里。近些年,竹唢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吹唢呐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不仅吹欢了大竹的沟沟坎坎,还吹遍了巴山蜀水,吹到了大江南北。

  早在本世纪初,大竹人便开始做起了“竹”的大文章。不仅将原五峰竹海公园升级打造成4A级景区,还在山野乡村新添了各种各样的竹,每条公路沿线也都成了竹的景观带。在竹城新建了竹主题公园、竹博物馆、竹景观大道等;但凡有名的大街也都带“竹”字,大小广场无处不“竹”。

  从升级竹家什,到开发竹文旅,竹,让大竹人富了起来;竹,也吸引来各地的客人。

  大竹,正一天天变得更加葱茏和富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