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柬经贸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国际视点)

发布时间:2024-07-08 21:07:42 来源: sp20240708

  在位于柬埔寨磅湛省的一家香蕉加工厂,工人们对采摘的香蕉进行包装,这些香蕉将出口到中国。   本报记者 刘 慧摄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业园。   张苏彬摄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中国从柬埔寨进口商品总额约1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柬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两年来,两国经贸关系持续深化,为两国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助力柬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在2023年9月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柬埔寨客商郭财福和母亲一起,带着大米来到中国广西南宁,为自家的农产品开拓市场。“中国市场广阔,柬埔寨有很多米商都在与中国伙伴做生意。”郭财福说。

  茉莉香米、香蕉、芒果……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展会,一大批柬埔寨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据柬埔寨稻米联盟1月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年柬埔寨累计出口大米超65万吨,其中向中国出口大米21.28万吨。

  2022年1月,中柬自贸协定和RCEP同时生效,推动中柬双边贸易迈上新台阶。中柬自贸协定是柬埔寨首个双边自贸协定。柬埔寨政府表示,柬中自贸协定极大促进了两国经贸和投资合作,更多柬埔寨企业的产品得以出口中国。

  自两项协定生效以来,巴沙鱼、玉米、龙眼、椰子等柬埔寨农产品相继完成对华出口程序,进入中国市场,有力促进了柬埔寨农产品出口,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2023年柬埔寨经济更新”报告显示,RCEP的生效增加了柬埔寨产品出口到区域市场的机会。

  目前,柬埔寨制造业和农产品出口保持增长,旅游业日益复苏,港口、机场和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带动该国经济稳步复苏。据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柬埔寨经济增长率为5.4%,今年有望达到5.8%。

  打造共建“一带一路”示范项目

  位于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波雷诺县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不久前又迎来一家新企业——豪迈科技(柬埔寨)有限公司。据介绍,该公司主要为在柬埔寨的轮胎制造企业提供轮胎模具的技术支持、维护、保养等服务。

  西港特区是中柬两国政府间的国家级经济合作区。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的180家企业(机构)入驻西港特区,约占西哈努克省全省企业总数的60%,为当地提供了约3万个就业岗位。

  除了获得工作机会,很多当地员工借助特区内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平台,得到了提升各项技能水平的机会,拓宽了职业发展路径,助力当地可持续发展。

  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四年级学生西努来自波罗勉省,主修工商管理专业。2021年,西努进入西港特区一家家具公司工作,每月可获得600美元的收入,是家里的顶梁柱。“我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上课,各方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毕业后,我希望继续在这里工作,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西努说。

  作为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示范项目,西港特区已发展为国际化工业园区,是西哈努克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西港特区全区企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62亿美元,同比增长34.86%,占柬埔寨进出口贸易总额约7.18%。

  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李淑贤表示,西港特区作为中柬两国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经济特区,为密切中柬经贸往来和巩固传统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2024年,我们将重点引进橡胶轮胎、光伏新材料等行业龙头企业及产业链配套企业,进一步提升特区的产业能级和整体竞争力,争取在2024年实现200家企业入园的目标。”李淑贤表示,公司将继续发挥好平台作用,丰富产品品类,让中柬贸易惠及两国人民。

  深化农产品贸易和农技交流合作

  在位于柬埔寨西部的马德望省,龙眼正在打包装箱,准备运往中国。自2022年获准出口中国市场以来,柬埔寨优质龙眼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据柬埔寨农林渔业部统计,2023年柬埔寨龙眼对华出口达1.7万吨,同比增长约4.5倍。

  马德望省是柬埔寨著名的龙眼产地,采收期从每年10月下旬持续到来年5月,11月至12月是采收高峰期。柬埔寨龙眼的采收时间与中国国内龙眼的夏季采收期形成互补。马德望省农林渔业局局长陈伟杰拉表示,“柬埔寨龙眼直接出口中国,当地农户不再担心龙眼滞销了。”

  农业是柬埔寨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全国约75%人口为农业人口。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22年农业在柬埔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为22%。

  “加快共建‘鱼米走廊’,聚焦渔业、稻米、热带果蔬、农资(化肥、农药、饲料),扩大两国间农产品贸易”“为实现‘鱼米走廊’目标,应重点开展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农机、农技和人力资源等合作”“探讨在柬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数字农业交流合作”……为促进中柬农产品贸易、深化两国农业技术交流合作,两国政府达成多项共识。

  2017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厅与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三方签订协议,合作建立中国—柬埔寨热带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组培苗中心、有机肥研发中心和热带作物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热带作物科技研发、培训、示范等。6年多来,橡胶、椰子、胡椒等多种作物示范基地在柬落成,多个香蕉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举办,合作项目、交流活动不断深入。

  中柬农产品经贸和农技交流合作齐头并进,为柬埔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稳定动能。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吉洪表示,农业是柬中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深化农业合作为柬埔寨农业从业者带来福祉,助力柬农业现代化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17 版)

(责编:卫嘉、白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经济观察)“两国双园”建设深化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 - 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发布《成都宣言》

(经济观察)“两国双园”建设深化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

发布时间:2024-07-08 21:07:43 来源: sp20240708

  【东盟专线】(经济观察)“两国双园”建设深化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

   中新社 福州1月14日电 (记者 龙敏)春节将至,位于福州福清元洪投资区的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数条生产线正“火力全开”,加紧生产鱼糜制品,原材料正是来自于在印尼投资建设的渔业基地。

  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施捷表示,公司利用中国—印尼“两国双园”建设的合作机遇,未来会对印尼渔业布局进行多方面产业链投资,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助力印尼渔业发展。

  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与印尼三林集团合作在印尼建设10个渔业基地,目前首个基地已建成投产。在施捷看来,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给福清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自去年1月中印尼、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获批分别设于福州和漳州以来,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建设持续升档提速,成为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拓展的一大亮点。

  据福建省商务厅披露,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签约投资项目36个,总投资648.5亿元(人民币,下同);洽谈生成赴印尼投资项目17个,总投资399亿元。中菲“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签约落地项目24个,总投资426亿元。

  东盟多年来一直是福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前11个月双方贸易额达2300.3亿元,同比增长5.9%。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戴永务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两国双园”加快建设,福建与东盟合作迈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中印尼、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设立一年来,福建加快推进软联通、硬联通,持续推进园区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钟木达称,福建已出台15条政策,支持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建设,包括产业支持、财税保障、通关便利等方面;中菲“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的支持政策近期也将印发实施。

  目前,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建设已呈现“双向奔赴”态势。印尼三林集团积极对接园区,达成互引100个项目的“双百项目”合作意向。该集团中国区总裁程光说,印尼与中国在海洋领域各有优势,这也让海洋渔业成为两国合作发展的重头戏之一;“两国双园”将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新高地,期待印尼丰富的海洋资源与中国产业链优势互补,实现双方渔业全产业链发展上的显著提升。

  在近日相继举行的漳州市、福州市两会上,“两国双园”建设备受关注。列席会议的菲律宾漳州总商会理事长罗剑峰认为,菲律宾海洋资源丰富,漳州市拥有优质的港口、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双方可以在海洋产业规划、水产养殖、渔业捕捞、水产品加工、渔业装备、渔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深交流合作。他期待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商会作用,促进中菲“两国双园”项目进展。

  福州市市长吴贤德表示,今年福州要加快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推动设立中印尼合资银行,落地建设椰子产业园、马来西亚食品加工产业园等产业项目12个,实施海城路改造、元洪医院等配套项目50个。

  新年伊始,福建频频推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加码扩开放。戴永务认为,“两国双园”建设持续推进,将深化福建与东盟交流合作,为福建高水平开放注入强动能。(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