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美国三位重磅人物相继离世,他们给中美关系留下哪些启示?

发布时间:2024-09-14 22:02:10 来源: sp20240914

   中新社 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薄雯雯)11月19日,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去世,享年96岁;11月28日,美国知名投资人查理·芒格离世,享年99岁;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

  短短十余天内,美国三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人物相继离世,全世界为之哀悼。回顾三位的一生,乐观长寿、富有智慧,是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此外,他们都与中国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

资料图为2019年11月21日,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在“特别会议—对话:基辛格博士”环节,美国前国务卿、创新经济论坛名誉主席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出席并发言。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资料图为2019年11月21日,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在“特别会议—对话:基辛格博士”环节,美国前国务卿、创新经济论坛名誉主席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出席并发言。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基辛格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破冰者”。

  52年前,中美两国正处在关键转折点。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专机秘密飞抵北京,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在中方发出的唁电中,基辛格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半个世纪前,他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

  100岁的基辛格,访华次数超过100次。他曾说“一生中一半的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基辛格多次表示,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我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如此评价,“随着基辛格的去世,美国失去了外交事务上最可靠、最独特的声音之一。”美国《时代》周刊发文称,在当今真正的多极世界中,美国总是低估大大小小的对手,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基辛格的这种务实眼光。“正因如此,基辛格所积累的全球经验和文化敏感性仍然受到追捧。这种美德是永恒而独特的,也是美国当前外交界所普遍欠缺的。”

当地时间11月19日,卡特中心宣布,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于当天去世,享年96岁。根据卡特中心发布的声明,在家人的陪伴下,罗莎琳·卡特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家中平静地去世。卡特中心17日宣布,罗莎琳·卡特开始接受临终关怀。图为罗莎琳·卡特资料图。图/icphoto 当地时间11月19日,卡特中心宣布,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于当天去世,享年96岁。根据卡特中心发布的声明,在家人的陪伴下,罗莎琳·卡特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家中平静地去世。卡特中心17日宣布,罗莎琳·卡特开始接受临终关怀。图为罗莎琳·卡特资料图。图/ICphoto

  罗莎琳是中美“蜜月期”的见证者。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8天后,罗莎琳作为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夫人,在白宫南草坪陪同欢迎了访美的邓小平夫妇。中美两国关系新篇章自此开启。

  卡特曾说,“我所成就的每一项事业,罗莎琳都拥有同等的功劳。她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睿智的指导和鼓励。”

  离开白宫后,卡特夫妇于1982年创立了卡特中心,致力于为全球发展带来和平解决方案,并为中美关系积极发展作出努力。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悼念罗莎琳时表示,她毕生投入在公共服务之中,在卡特总统执政期间以及卸任之后的美中关系里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资料图:查理•芒格。

  芒格是推动中美经贸合作的践行者。

  作为“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芒格的投资理念激励着一代代投资人。

  他不仅仅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同时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人生导师。芒格提倡终身学习、跨界学习,告诫投资者应该对市场保持敬畏,对投资事业保持热忱和谦逊。他还对儒家思想颇有研究,自称是孔子思想在美国的实践者。

  对于中国,芒格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在面对经济繁荣时表现得比美国更明智,也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他们的制度更适合自己”,美国不应“自以为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芒格指出,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对两国都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他形容一切加剧两国关系紧张的行为都是“愚蠢、愚蠢、愚蠢”。

  今年10月,芒格现身热门商业播客节目Acquired的录制,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接受访问。当被问及是否会继续投资中国时,他表示,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前景比其他任何大型经济体都要好。同时,中国头部企业更强大、更优秀,而且估值更便宜,自然愿意在芒格投资组合中纳入一定中国风险资产。

  纵观三位的一生,他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世界。他们亦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历史表明,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探讨两国正确相处之道。(完)

【编辑:房家梁】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与城市文化相生相长 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聚焦防汛抗洪丨安徽发布地质灾害与山洪灾害双红色预警

与城市文化相生相长 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24-09-14 22:02:11 来源: sp20240914

   中新网 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刘文曦) “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出游方式;节假日期间,热门场馆常常一票难求;社交媒体上,约搭子逛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话题……博物馆渐渐融入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看来,“教育”和“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的定义中充当关键词。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颇有“回归本元”意味的主题。

  “博物馆作为充满活力的教育机构,在促进学习、探索发现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有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和社会大众一起重新思考博物馆教育的未来,憧憬一个知识共享、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未来。”刘曙光说。

  近年来,博物馆和城市文化相生相长、相互融合,日益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场所。北京、西安、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先后提出要打造“博物馆之城”,并付诸行动。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中国主会场城市——陕西西安,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是一座博物馆之城;江苏南京,正在依托丰厚的文博资源,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江西景德镇,为了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围绕“满城瓷器千座馆”,推动现有900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工艺馆等优化升级,建设“千馆之城”,着力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拥有博物馆资源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北京共有226家登记备案博物馆。

  刘曙光认为,“北京的博物馆具有从中央所属-市属-区属的纵向机构体系,从而使得北京拥有独特的多层级的博物馆发展基础”。

  为了进一步满足民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激发城市文化活力,“类博物馆”成为北京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中的亮点。

  去年,27家“类博物馆”挂牌开放。自首家挂牌的“类博物馆”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之后,北京闽龙陶瓷艺术博物馆、北京聚砚斋砚台文化博物馆、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等陆续开放。

  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收藏有与“德”相关的牌匾、古代拓片、名人名家篆刻和书法作品,打造了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等文化展示体验空间,为中小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课堂;北京闽龙陶瓷艺术博物馆拥有300余套陶瓷艺术藏品,馆内设有陶瓷博物馆、秦砖汉瓦展厅、陶艺体验中心等多个展馆区域,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公众教育、国学传播等活动。

  “这些场馆类型多样,涵盖了多种门类,补充完善了北京博物馆的体系布局。馆内具有丰富的藏品资源,多角度呈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刘曙光表示。

  此外,北京市鼓励利用历史文化街区、腾退文物建筑、名人故居、会馆、工业遗产、老旧厂房等闲置空间,文博资源丰富的城市公园、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园区,以及历史文化名村镇、传统村落保护建筑等引进各类专题博物馆和“类博物馆”。

  刘曙光认为,建设博物馆之城,不仅要关注“博物馆”,更要关注“城”。促进博物馆集群与城市文物古迹、城市文化空间之间的融合创新,将博物馆文化辐射至京城的大街小巷,使北京市的博物馆以“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两种形态融入城市文化体系,真正让走进博物馆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