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委员:以新技术强化媒体行业版权保护

发布时间:2024-08-30 19:05:49 来源: sp20240830

  央视网消息: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副召集人张勤带来《以新技术强化媒体行业版权保护的提案》。

  当前,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在为内容创作提供新手段、新样态的同时,也不断滋生更多网络侵权、随意篡改、恶意传播等风险。张勤委员在提案中,以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媒体行业版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具体表现,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五方面建议。

  张勤委员在提案中指出,2022年,12426版权监测中心全年累计监测888.67万件作品,疑似侵权链接数量高达4225.11万条。作为版权密集型产业,拥有大量图文、视频等数字资产的媒体机构首当其冲。

  以短视频侵权、直播侵权、盗播APP三方面问题为例,张勤委员介绍了当前媒体行业版权保护的难点。例如,面对短视频侵权,平台履行“通知-必要措施”的时效,跟不上短视频快速传播的变现节奏;面对中小网站对媒体机构重点热播节目的直播侵权,难以找到处罚主体,因此难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媒体机构被整频道信号盗播, APP应用市场仍对盗播APP进行传播。

  张勤委员表示,侵权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传媒产业的造血生态和健康发展,同时对国家舆论安全也形成了挑战。她特别强调,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资产化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更是对媒体行业数据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全新要求。

  鉴于目前传播环境的急速变化,张勤委员提出建议,在压实平台责任的同时,从制度建设和新技术应用两方面加强监管,切实强化媒体数据监管和产权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进一步压紧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平台是当前网络传播中的关键节点。国家版权局要不断强化网站平台版权监管,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着力整治网站平台以用户上传为由滥用“避风港”规则、以合理使用为由传播侵权作品、以自设程序为由拖延履行“通知-删除”义务的行为。推动重点网站平台企业开展版权问题自查自纠,督促采取多种措施便利权利人依法维权。目前,欧盟已在数字单一市场指令中提出了大型内容分享平台的版权寻求和过滤义务。目前该法案已经转化为成员国国内法开始实施,建议关注实施效果,利用区块链等技术通过数据确权,视频DNA比对技术等手段,探索我国的大型平台“过滤义务”。

  第二,以统一的基础性技术标准为牵引,建立全国一体化媒体数据产权登记、流通溯源与存证体系。共同跟踪新型区块链等技术的迭代与发展,发挥其所具备的泛中心化、行为全程留痕、可审可管、可溯可查等特性优势,以统一的底层技术标准为牵引,推动重点媒体单位在对数字内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数字内容的确权、用权、维权、交易,实现数字确权登记、智能交易、侵权监测等功能。推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数字内容作品主动“上链”。

  第三,强化全网媒体数据智能化监管,建立数据产权链、司法链、交易链等跨链监管机制。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全网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疑似侵权行为便可通过截屏、录屏、记录网页源代码的方式即时截留证据,并自动上传。通过跨链技术,可将平台相关内容按需接入全国法院司法链,作为电子证据进行司法存证,有利于精简纠纷化解程序。

  第四,加快推动媒体数据交易流通,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解决授权、履约、支付、收益分配、版权流转等问题。智能合约可以写入自动执行的条款,有助于多方参与者根据事先约定规则来处理交易、结算等事务,从而完成数字资产交割转移,为以数据为载体的数字内容作品和数字资产价值的安全流动创造条件,便于数字版权交易流转。

  第五,在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牵引机构跟进应用的同时,加快推进顶层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型区块链等技术予以关注,结合国内外丰富实践,制定或修改相应的法律、出台配套制度,以新技术推动媒体行业版权保护快速完善。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现代鸟类起源于恐龙灭绝?中美科学家最新合作研究颠覆传统认知 - (新春走基层)沈铁00后“乘务员”邢畅的首次春运

现代鸟类起源于恐龙灭绝?中美科学家最新合作研究颠覆传统认知

发布时间:2024-08-30 19:05:51 来源: sp20240830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关于现代鸟类起源,学界传统的主流观点一直将其与大约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联系在一起,认为鸟类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快速演化而来。

  这一传统认知被中国科学家主导、中美科学家最新合作完成的一项陆生脊椎动物基因组学研究突破所颠覆——他们应用基因组和化石数据对现代鸟类的起源进行追溯,发现现代鸟类的起源实际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在晚白垩纪时期与恐龙共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月18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这项生物进化领域颠覆性发现的重大成果,由江苏师范大学伍少远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斯科特·爱德华(Scott V. Edwards)院士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刘亮教授等中美科学家联手深入研究完成,相关论文近日以《基因组与化石证据揭示现代鸟类和被子植物在晚白垩纪同时兴起》为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现代鸟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晚白垩纪时期,与恐龙共存。这些生物经历了66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并成功繁衍至今。图为最新研究成果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现代鸟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晚白垩纪时期,与恐龙共存。这些生物经历了66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并成功繁衍至今。图为最新研究成果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今天的地球上生活有大约1.1万种鸟类,它们作为当今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高的陆生脊椎动物,其起源和演化是否与恐龙的灭绝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其他物种多样性演替的影响下,现代鸟类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这些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在本项研究中,中美合作团队从124种鸟类基因组序列中提取到25640个不同遗传位点的DNA序列数据,结合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记录,通过系统进化树构建、分子钟演化时间估算、物种多样性分化速率等分析,重建了现代鸟类的演化历史和轨迹。在涵盖了近95%现代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新鸟小纲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支全新的鸟类进化谱系,并将其定名为水陆鸟类(Aquaterraves),包含了水鸟及其近缘种类。水陆鸟类与早期研究发现的陆鸟类(Telluraves)一起构成了新鸟小纲的两大谱系。

  合作团队指出,令人瞩目的是,在晚白垩纪时期,这两大鸟类谱系便已经分道扬镳,远早于著名的恐龙灭绝事件。同时,现代海洋鸟类,如企鹅、海鸥等,则受到了约5500万年前的一次全球变暖事件的深远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约66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并未对现代鸟类的演化产生重大影响,而发生在约5500万年前的全球变暖事件,即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导致了现代海洋鸟类的演化更替。这些新的发现,让科学家们重新审视了鸟类的演化过程,并对地球的生命历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鸟类究竟是如何在恐龙时代开始其进化之旅的?

  同时,这项研究也让人们对鸟类演化的时间线产生了全新的认知:相较于先前普遍认为的快速进化模式,现代鸟类的演化更倾向于缓慢而连续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变化,并与被子植物、哺乳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演化辐射呈现出同步化的趋势。这一发现也支持了达尔文经典的物种演化渐变理论,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例证,在科学界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重大发现激发了我们对生命演化和地球历史的思考。它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鸟类和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理解,也启迪了我们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物种多样性演化关系的新思考。”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周忠和院士表示,这段奇妙的历史旅程,无疑令人着迷。

(责编:张泰运、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