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搭建中巴交流的“诗与远方”

发布时间:2024-08-11 14:33:38 来源: sp20240811

   中新社 巴西利亚5月11日电 题:“汉语桥”搭建中巴交流的“诗与远方”

   中新社 记者 林春茵

  “对我来说,完全不同于拉丁语系的汉语,就是‘诗与远方’。”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布鲁诺·席尔瓦当地时间10日在巴西利亚大学受访时说。

  第2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巴西赛区比赛10日在巴西利亚大学启幕。来自巴西13所一流大学的29名学子竞逐赴中国比赛(观摩)的4个名额。

  当天的中华才艺展示环节中,学子们或挥毫泼墨,或诵读经典,或载歌载舞。不少受访选手表示,飞鱼服、马面裙、李白的诗……这些古意盎然的中华传统文化“很潮流,很时尚”。

  席尔瓦字正腔圆地吟诵名篇《春江花月夜》,获得满堂喝彩。“巴西人学中文不容易,丁是丁,卯是卯。”这位中文名叫“丁遇”的国际关系专业学生说,“但中华文化的‘仁’‘和’‘礼’哲学,让我探寻到消除误解,化解冲突的良方。”

  戈亚斯联邦大学中医孔子学院的拉拉用寥寥数笔,勾勒出白鹭戏水的画面。她说,见识针灸和推拿的神奇后,“就更想要学得更多”。

  不少选手期许以汉语搭桥,赴华深造。塞阿拉联邦大学人工智能图像分析专业的研究生古思达,将彩带龙舞得虎虎生威。他说,中国的吸引力在于既有古老的“龙文化”,也有新能源汽车的高新科技。他计划到中国就读人工智能应用的博士。他有不少“必去的远方”:厦门、上海、成都和重庆。

  习得一身好功夫的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米莱纳·塞莱斯·雷斯,学习中文已有8年,明年她将赴上海读研,研修“中国哲学”。她向记者解释,她曾到北京、开封和郑州学习少林武术,功夫传承讲究武德、天地思想、人与自然的秩序。“哲学展现的广度和高度,令我深深地着迷。”

  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在致辞中说,文教合作是滋养中巴友谊的丰沃土壤,期待巴西青年们走进中国人追求和平和谐的精神世界,学以致用,在中巴间铺设更多相知之桥。

  比赛承办方、巴西利亚大学副校长恩里克·韦尔瓦受访时说,今年正值巴中建交50周年,两国各领域合作大有可为,“汉语桥”搭建一座巴中人民相互了解、经贸科技合作更密切的桥梁。(完) 【编辑:王超】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权威发布) -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地水质长期保持Ⅱ类及以上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08-11 14:33:39 来源: sp20240811

  国务院近日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1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了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连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刘炳江说:“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聚焦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推进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关键在4个方面。”

  一是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翻一番。天然气消费量从2013年的近1700亿立方米,到2020年翻一番。新增天然气主要用于城镇居民消费和煤改气。8年时间,全国燃煤锅炉和炉窑减少了40多万台,2500万户农村居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用能方式,减少煤炭消费量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0亿吨。

  二是我国实施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减少钢铁产能、煤炭产能,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此外,长江沿江上千家化工企业搬迁、提标、改造。这些措施推动大气污染物大幅减排。

  三是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大规模、高水平的治理设施,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例如,我国先进煤电企业达到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水平;钢铁企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模式,为解决长距离、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和应对重污染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等。

  四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创建实施。在督察推动下,地方政府对空气质量负总责的要求得以落地,每一条措施从布置、开展到最后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我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煤源性污染基本得到解决。”刘炳江表示,与此同时,空气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重污染天气仍然多发频发,产业结构偏重化工、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在总结过去1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行动计划》传承延续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

  《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优化调整,并分别提出改善目标。将PM2.5浓度较高的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等城市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调整后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2+26”城市变为“2+36”城市;将PM2.5浓度基本稳定达标且对长三角地区污染贡献较小的浙江南部、安徽南部的部分城市调出,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行动计划》更加突出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10年来,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连年增长,累计下达2000多亿元,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政策的实施,推动我国清洁燃煤发电规模成为全世界最大。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以来,多排多缴、少排少缴的原则,大幅提升了企业治污减排动力,推动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

  “我们将继续统筹各领域资源,与各地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利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手段,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刘炳江说。

  今年,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之一是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据介绍,为有序开展清洁取暖,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将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妥实施新增清洁取暖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要将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放在首位,新改造、尚不具备安全稳定通气条件的,尚未经过一年实际运行检验的,不得拆除原有的燃煤取暖设施。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今年空气质量波动,反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刘炳江表示,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面落实《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2日 0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