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好正是耕种时

发布时间:2024-09-06 15:36:22 来源: sp20240906

  春分节气临近,广袤田野上,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各地及早落实各项举措,加强对农民技术指导,着力稳面积、增单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为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夯实根基。

  

  粮食播种面积力争17.7亿亩以上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中心十分忙碌,浸种、催芽、覆土等环节有条不紊进行。“通过工厂化育秧,不仅育秧成本低、质量好,育秧时间还比传统人工育秧缩短7至10天。”合作社负责人季孟加介绍,目前合作社已接到早稻育秧订单8000多亩。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在河北衡水,500余万亩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在江西赣州,油菜花开正盛;在广西贵港,农民育秧备耕一片繁忙。

  “目前全市冬小麦长势良好,土壤墒情充足,大部分地块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到80%左右,能够满足小麦返青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衡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李欣华说,有关部门抓好农机深松作业,提早预防病虫草害,加强测土配方、精准备肥、直通式气象服务,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展开。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9.3%,同比高1.1个百分点,比常年高2.6个百分点。据3月13日最新农情调度,全国早稻已育秧32.6%,已栽插3.2%,北方春小麦已开始播种,预计4月上旬东北开始中稻育秧、“五一”前后玉米大豆大面积播种。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重点抓好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等工作。今年要努力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集成组装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实现全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全覆盖。

  深入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农业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

  “一定要及时清沟沥水,防止根系冻伤,并追施肥料。”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镇千亩油菜基地,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员杨炳一直在指导农户做好油菜抗寒工作。为降低低温多雨天气对3万多亩油菜的影响,石城县组织了100多名农技人员下沉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

  返青后适时镇压,因地因苗分类管理,科学肥水运筹,做好干旱、倒春寒等防控……近日,在衡水市枣强县恩察镇的节水优质小麦麦田里,县农技站站长详细讲解了麦苗生长特点和管理建议。

  为更好将试验田、示范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农业农村部2023年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把各类单项增产技术措施组装起来,覆盖耕、种、管、收、地、种、肥、药等全链条全环节,提供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今年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在主产县整建制推进。

  好技术真正让农民用得好,需要绵绵用力、持之以恒。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

  各方力量正在汇聚。近日,在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先正达集团中化农业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围绕播种、耕作、施肥等关键环节组织春耕技术培训1000余场,参与农户超过2.8万户;在湖北荆州,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单位举办2024年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启动会,将全年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现代植保机械应用等开展培训;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等主导品种,精密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296项,为春耕备耕提供有力支撑。

  七部门联合部署确保农资质量

  春季农业生产,种子、化肥、农药等是重要保障。

  不久前,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戴坊镇农民邹永豪一大早赶到集镇的农资店,详细询问优质早稻品种和农药、化肥价格。

  “农事时间紧,我需要600多斤早稻种子,和公司谈好数量和价格,他们会送货上门。”邹永豪说,县里对早稻种植大户和稻田“单季改双季”扶持力度大,他对今年种稻有信心。

  农时不等人。在贵港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轰鸣,一袋袋肥料被打包下线、装车运往各地。“每天30多辆车到公司装货,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生产超2000吨肥料,保障化肥及时供应。”公司负责人余一清说。

  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近日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农资打假新措施新办法。其中,农业农村部派出10个调研指导组分赴地方,组织各地开展大排查,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着力整治农资“忽悠团”进村兜售和网络非法售种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将化肥产品纳入民生领域“铁拳”专项执法行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进一步完善农资质量管理制度。

  据农业农村部农资保供专班调度,截至3月13日,省、县两级化肥下摆到位率分别为82.3%、70.2%,主要化肥品种供应稳定,能够满足春耕用肥需要。

  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农民在田间抢抓农时、辛勤劳作,工厂开足马力、抓紧生产。人们种下一粒粒种子,用汗水浇灌希望,共同培育新一年的好收成。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于文静、张晓洁、郭雅茹、杨驰、陈春园)

(责编:卫嘉、白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绿色养殖,蹚出“鲜活”路 - 暑期去哪玩?沉浸体验展or探秘动物王国 你pick哪个

绿色养殖,蹚出“鲜活”路

发布时间:2024-09-06 15:36:23 来源: sp20240906

  “出鱼咯!”随着一声令下,白白胖胖的彩虹鲷从绿色养殖集装箱的出鱼口喷涌而出,顺着出鱼滑梯落入运鱼车,时而活蹦乱跳跃出水面,显示其鲜活的生命力。“一个养殖箱大概5000斤的鱼,用这种方式10分钟就能放完。而传统模式的养殖,需要10个工人拉网,一上午才能网到5000斤。”在位于广东肇庆鼎湖区的“绿色鱼”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在这里,鱼儿从千亩池塘搬进了一个个集装箱大小的生态养殖箱,吃着16款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鱼粮,有着国家绿色食品的身份认证,是“挂牌上岗”的“绿色鱼”。“没有土腥味”“可以生吃的淡水鱼”——这些“绿色鱼”一经上架,广受消费者好评。

  “绿色鱼”怎么个“绿”法?

  “因为塘泥里的土臭素,池塘养的鱼或多或少都有腥气,想要去掉土腥味,就得给鱼创造更好的新环境。”“绿色鱼”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观星农业董事长舒锐介绍,池塘被分割成不同的区域,面积最大的作为水源,从中抽出来的表层富氧水经过杀菌处理后,便会流入养殖箱。鱼儿由此享受着源源不断的活水,既能将土臭素拒之门外,还能时刻在活水中做逆水运动,从而使肉质变得更有弹性,不绵软。

  “区别于传统的同位养殖法,我们采取分区养殖异位处理。”舒锐说,“举个形象的例子,传统养殖法相当于把鱼儿都放在一个屋子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容易受环境影响而生病。我们的方法是给鱼儿创造‘三房一厅’,吃在一处,玩耍在另一处,通过定期添加益生菌和微生物,平衡鱼儿的肠道菌群;同时在养殖箱里对水体的融氧、PH值、微生物种类、藻类丰度等几个指标做人工干预防控。”

  基地的营养师还专门为鱼儿定制了16款通过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鱼粮,定期投喂多糖类、维生素类等营养品。如此科学化养殖,达到了行业里少有的绿色食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双认证,“绿色鱼”的营养含量也更高。“我们也支持扫码溯源,每批鱼都会做抽检,抽检结果可以扫码查询。”舒锐说。

  要把这些“绿色鱼”,特别是娇贵的热带鱼彩虹鲷卖向全国,包括处于冬季的北方,这并不容易。

  一年前,盒马海鲜水产采购总监刘胜兵带着团队遍访全国各地找好鱼时,发现了广东“绿色鱼”系列产品。“头批‘绿色鱼’运到北京后成活率只有一半多。于是我们跟着水车一路北上,全程记录着换水时间、氧气、活力度等指标,终于在装载密度和温度中找到问题。”刘胜兵介绍,在历经数月的实验后,他们终于将这条特殊的鲜活链路打通,并给娇贵的“绿色鱼”实行单缸单养,成活率提升到95%。

  前不久,“绿色鱼”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正式挂牌盒马村。“‘绿色鱼’养殖充分体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同时也需要像盒马这样的新零售平台,利用数字化供应链能力,通过全国物流配送,将优质农产品辐射到全国消费市场。”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金发忠说。

  目前,这些“绿色鱼”已经“游”进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全国20多个城市、300多家盒马门店。盒马数据显示,在全国上市不到2个月,“绿色鱼”已实现日销万条的佳绩,颇受消费者喜爱。

  “‘绿色鱼’盒马村的联农带农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绿色鱼’盒马村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优势,带动加强了绿色水产品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金发忠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1月04日第04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