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山东行丨记者手记:正是东方潮起时

发布时间:2024-08-03 14:31:58 来源: sp20240803

  新华社济南5月26日电 题:记者手记:正是东方潮起时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黄玥

  风从海上来,浪潮奔涌、天地宽阔。

  山东半岛,3500多公里绵长海岸线上,26个大大小小港口次第排开。日照港犹如一颗新兴的璀璨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山东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日照港。沿着港区步行,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茫茫天海间,一台台高耸的桥吊舒展长臂,精准地从岸边货轮上抓取一个个集装箱,无人驾驶卡车往来穿梭,将集装箱运往相应堆场……

  山东港口集团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在中国沿海港口中,日照港有三个鲜明特征:一,1982年才开工建设,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二,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三,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对国家战略资源安全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从寂寂无名到异军突起再到挺立潮头,正是改革开放的神奇力量,造就了这座深水良港。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你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山东港口集团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张连钢,这一次也在现场。

  生于1960年的他在港口已追梦40多年。10多年前,中国在全自动化码头领域仍是一片空白,“到欧洲的自动化码头参观,人家都不让下车拍照”。

  2013年,正处于大病手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在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状况下,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创新攻关,仅用3年半就建成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如今,他又带领团队把全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包括日照港等在内的集装箱码头改造上,并推广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我们就是要建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张连钢说。港口风大,这位大国工匠身姿笔挺,黑框眼镜下,目光明亮而坚毅。

  “我们要从大国走向强国,肯定要过这一关,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赞许道,“你们的贡献很大,体现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矢志创新、百折不回,改革开放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迎着海风,习近平总书记走向码头岸边,将目光投向辽远的前方。

  海风阵阵,浪涛拍岸,不禁令人思绪翻飞。

  时间回到6年前。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考察,足迹也是沿着海岸线,青岛、威海、烟台。考察中,总书记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那一次,总书记还专门来到刘公岛的甲午战争博物馆参观。

  古往今来,海洋见证了几多兴衰荣辱。纵观历史,向海则国兴,背海则国衰。

  总书记曾说:“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

  从闭关锁国到开眼看世界再到走向改革开放,见证着一个民族从苦难迈向复兴的觉醒和奋争。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习近平同志一直在思索、谋划。

  在福州,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担任福建省领导后提出海洋强省战略;在浙江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到中央工作以后,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总书记思虑深远:“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现代化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不仅是一个陆地强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陆海兼修的现代化强国。”

  向海之路,不也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吗?

  码头边,响起热烈的掌声、欢呼声。穿白色工装的是船员,蓝色的是科技人员,黄色的是生产调度员,橙色的是现场操作工……

  面对精神饱满、志气昂扬的港口人,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们都是奋斗者,从过去奋斗到今天,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很伟大,要实现它,还得靠我们继续实干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此行山东,备受海内外关注。考察正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要召开之时。

  泉城济南,南郊宾馆,草木蓊郁,万物并秀。23日下午,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会场中,有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有来自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来自有关部门和地方的负责同志。

  “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都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总书记说。

  2013年7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7月到9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总书记接连主持召开7场各领域的座谈会;

  2022年4月至5月,根据总书记指示要求,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通过网络征求意见,这是党史上首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调研开路、调研破局,集思广益、问计于民,贯穿于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改革开放后,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研究改革。这一次改革,我们将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

  6位企业代表、3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发言和互动的时间超过了一个半小时,总书记不时提笔记录,一次次插话询问,了解具体情况,深入交流回应。

  紧扣改革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讲清楚了认识论,更给出了方法论。

  10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2014年全国两会,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一份宏伟的改革新蓝图,正在擘画。

  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我们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工作更加伟大。

  唯有改革,方能把握当下、赢得未来。

  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日照的阳光海岸绿道,同市民游客们亲切交流。

  看见人群中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总书记格外高兴,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这一代是很幸福的。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时,他们也都长起来了。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年轻一代是中坚力量。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我们要靠实干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日照,地名取的是“日出初光先照”之意。每年元旦,许多人会在这里的海边,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共同许下美好心愿、畅想光明未来。

  潮起东方,长风浩荡,中国改革开放新程再启。

(责编:袁勃、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贡献文化力量——习近平主席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共鸣 - 习近平河北行丨同舟共“冀” 重建家园——走进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

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贡献文化力量——习近平主席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共鸣

发布时间:2024-08-03 14:32:00 来源: sp20240803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贡献文化力量——习近平主席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共鸣

  新华社记者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复信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多国友好人士、专家学者认为,复信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深化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许。人们期待世界各国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知相亲和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音乐是触动人心的语言”

  1973年9月,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乐团。11月10日,“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得知费城交响乐团11月第13次来华并与中方合作举办系列演出交流活动,纪念1973年首次访华,续写与中国人民之间跨越半个世纪的音乐友谊,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收到复信,马思艺感到非常荣幸。他说:“音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团结起来、促进对话。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鼓舞,我们会将这份使命继续下去,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在给此次访华演出的费城交响乐团的贺信中也谈到文化交流对于美中关系的重要意义。拜登在贺信中说:“自从成为第一个在华演出的美国交响乐团以来已经过了半个世纪,然而你们依然担任着两国之间桥梁的重任,帮助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连结。这次赴北京跟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联合进行周年纪念音乐会将能让我们的文化纽带变得更紧密,永远作为连结与合作的力量的象征。”

  “音乐是能触动人心的通用语言。”英国国际关系顾问基思·贝内特说,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再次表明他高度重视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增进民间友谊。

  埃及艺术家和文化专家、开罗歌剧院前主席马吉迪·萨比尔对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提到的“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深感赞同。他表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会促进彼此相互理解,拉近人民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构建更为和谐的国际关系。

  “人文交流是双边关系的粘合剂”

  复信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学生,复信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女士,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多次亲自推动中美民间友好和人文交往。

  “人文交流是促进国家间相互理解与合作的有力工具。”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以各种方式强调人文交流在推动美中关系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亲力亲为,这令人印象深刻。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丹尼斯·西蒙表示,美中人文交往早已成为双边关系的“粘合剂”,费城交响乐团近日访华演出“是一件非常棒的事”。他说,“美中两国在艺术、教育、科研、文化领域的交往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中两国有能力共同奏出优美的音乐旋律。”美国密歇根中国创新中心前顾问汤姆·沃特金斯说,美中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关系不但影响两国人民,也将影响全人类,因此两国搭建文化和民间交往桥梁至关重要。

  在卢旺达经济分析师斯特拉顿·哈比亚利马纳看来,习近平主席的复信通过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彰显了艺术和文化在弥合分歧、构筑更为牢固的双边关系基础方面的关键作用。他认为,文化交流互鉴在促进民心相通、筑牢国家间关系民意基础中具有独特意义。

  在谈到习近平主席近来多次向美国友好人士伸出友谊之手时,贝内特评论道,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倾听两国友谊的声音,以和谐的音调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体现”

  “希望费城交响乐团和包括中美在内的世界各国艺术家一道,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密切交流合作,促进艺术繁荣,为中美人文交流和各国人民友好再续新篇。”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观察中国外交的库恩说,“这既体现在处理美中关系方面,也体现在中方提出的诸多创造性倡议之中。”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国际问题专家海梅·塔马约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不仅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刻了解中美民间交往在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对不同艺术形式与文化特性的包容和尊重,这是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体现。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塞巴斯蒂安·舒尔茨说,推动和加强人文交流对于不同国家民众和社会建立和谐纽带至关重要,分享文化成果无疑将会促进文明互鉴,而这也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应有之义。

  “这次音乐会不仅仅是一次文艺演出,更将为中美人文交流再续新篇。”土耳其土中文化协会会长伊凡·卡斯勒说,中国人经常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并一直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中所提到的“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期待各国消除人文交流阻碍,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绘就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宏伟蓝图。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让·佩古雷(中文名:贝文江)说,“法国有一句谚语:音乐抚慰心灵”,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展现了中方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良好意愿,向美国人民传递了友好声音。这也是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行动。人们要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同时,始终加强对话,因为人类命运与共。(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刘品然、杨威)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