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安徽丁集:中国“婚纱小镇”努力升级“幸福链”

发布时间:2024-09-18 15:30:03 来源: sp20240918

   中新社 安徽六安8月10日电 题:安徽丁集:中国“婚纱小镇”努力升级“幸福链”

  作者 吴兰 储玮玮 朱孔阳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之际, 中新社 记者前往中国最大的婚纱礼服制造和销售中心之一、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探访这座农业小镇抓住长三角产业转移机遇,不断升级幸福产业链,闯出“小乡村·大产业”发展之路的故事。

8月8日,在安徽省六安市的中国·丁集婚纱特色小镇,商户正直播销售婚纱。 伊浩涵 摄

  一家家堆满洁白轻纱和蕾丝的车间工厂里,工人们各司其职,裁剪、钉珠、排花,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生产出来的婚纱在精心打包后发往世界各地。

  截至目前,丁集镇婚纱礼服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500余家,婚纱礼服电商销售店铺600余家。丁集镇党委副书记宗启焰介绍说,2023年丁集婚纱礼服年订单量超过500万件,占中国婚纱礼服市场的30%左右。其中,外单生产企业20余家,年订单量40余万单。

  “丁集是老区所在地,全镇外出人口一直比较多。高峰时期,全镇5万人口超45%在江苏苏州从事婚纱产业。”宗启焰说,自2011年起,该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抓苏州婚纱产业转移机遇,“筑巢引凤”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为更好地发展婚纱产业,2018年12月,丁集镇与安徽浙东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投资21亿元人民币建设“中国·丁集婚纱小镇”,将婚纱产销、婚俗文化、婚纱摄影等汇聚于此。

  伴随婚纱产业链条不断健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升级。“直播带货”“网红经济”新业态,在丁集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在苏州虎丘做婚纱生意的,七成来自安徽六安,其中又有七成是丁集人。”丁集镇商会会长、新时代婚纱厂负责人许昌应说。

  据了解,苏州虎丘婚纱城是中国最大的婚纱市场,销量占据中国婚纱市场的70%,也是东亚及东南亚最大的婚纱产销基地。

  作为丁集最早前往苏州从事婚纱行业的人,因家乡情结与招工因素等,许昌应也成为最早一批回到家乡发展婚纱产业的人。30多年来,他清晰记得婚纱行业的变迁。“以前不太讲究款式,样式单一,做得‘像’就行。”他说,如今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款式需要不断升级。

六安忠缘婚纱礼服厂负责人许有忠说,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重点推出妈妈装,如今则在发力开拓“新中式”市场。 朱孔阳 摄

  “我们一年至少研发300多款新款,今年10月份,计划推出150款新中式服装。”走进六安忠缘婚纱礼服厂,客服人员正忙于电商业务。该厂负责人许有忠介绍说,“婚纱市场变化很大,我们从2021年开始重点推出妈妈装,就是婚礼上的喜婆婆装,如今我们团队重点针对现代年轻人喜爱的旗袍和含有‘中国风’元素进行研发,这类‘新中式’市场蛮大的。”

  从中式秀禾服、龙凤褂,到欧式宫廷、法式复古赫本风;从轻婚纱到红色旗袍,从敬酒服、伴娘服到妈妈装……在婚礼上所需的各式服装、款式,如今在丁集婚纱小镇里均可一站式购齐。

产自中国·丁集婚纱特色小镇的各式婚礼服装。  中新社 记者 吴兰 摄

  在采访中,多家婚纱礼服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结婚人数起伏,市场出现了相应变化,发展上遇到一些困难。为了破解难题,一些企业在苦练内功,一些企业则抓市场谋新招。

  “最初主要集中在婚纱,现在转型主要做晚礼服与童装。”六安红袖添香婚纱礼服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启飞说,“下一步将重点拓展私域类型,服装类型也从大众化的工厂款,向个性化的定制款转变。”

  在巴黎柏莎外贸婚纱礼服厂车间,工人正忙着生产一批发往欧美的订单。“我们主要做轻婚纱外贸,出口欧美,成为很多结婚和旅拍人士的选择,年出口量约在2万件。”该厂负责人查兰洋说,随着婚纱小镇的产业链不断完善,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完)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公路总里程达535万公里 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 香港“女飞鱼”何诗蓓: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找到心中热情

中国公路总里程达535万公里 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发布时间:2024-09-18 15:30:04 来源: sp20240918

  公路总里程达535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阅读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下一步,公路建设将聚焦联网、补网、强链,努力构建现代化公路基础设施体系,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在交通运输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该部公路局副局长郭胜表示,下一步,公路建设将聚焦联网、补网、强链,突出安全便捷、经济高效、融合创新、智慧绿色、包容韧性,努力构建现代化公路基础设施体系,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路网越织越密,结构不断优化

  近10年来,我国公路设施网络不断完善,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10年增长112万公里。京沪、京港澳、沈海、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分段实施扩容升级,国家高速公路六车道以上路段增加1.84万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占比、铺装路面占比达80%和99%,较10年前分别提高约10%和13%。

  服务国家战略,10年间,一批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实施落地,不断打造公路重大工程新标杆。在雄安新区,以京雄高速、津石高速等为主骨架的“四纵四横”对外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在大湾区,由粤、港、澳3地首次合作共建的港珠澳大桥投入运营;长江沿岸,南京五桥、芜湖二桥、武汉青山大桥等10余座跨越长江的通道相继建成……

  在高质量建设战略骨干通道、重大工程项目的同时,公路基础服务网持续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53万公里,解决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新增5万余个建制村通客车。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的“三通”目标全面实现,一个个村镇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更美。

  “智慧路”“绿色路”不断延伸

  10年来,智慧交通、绿色公路等新理念日益融入公路建设发展,“智慧路”“绿色路”不断延伸,成为交通领域中的一大新亮点。

  近10年来,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绿色公路建设,打造30余个试点示范工程,推动公路可持续发展。以推动BIM技术应用为切入点,公路建设持续探索智慧转型,交通运输部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新改建智慧公路超3500公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日渐成为公路建设的标配,建设效率和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及气候千差万别,公路建设面临各种复杂挑战。10年来,公路建设不断攻坚克难,一系列工程技术瓶颈取得突破,建设技术迈上新台阶。例如,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项目攻克了大尺寸沉管隧道建造、运输、沉放等关键技术;秦岭天台山隧道、天山胜利隧道等在超长山岭隧道设计、施工等方面保持世界领先;大型TBM、超高强度钢丝等国产标志性材料装备经受了实践考验。

  除了硬件设施,公路建设在“软件”方面也持续发力。10年来,各级交通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助企纾困、完善信用评价、提升综合效能,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目标

  日前,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浙江召开。加快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促进公路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发展,提升公路建设安全质量水平,成为下一阶段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路网方面,我国将推动构建现代化公路基础设施体系。到2025年,除个别展望线外,全面建成“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基本完成京哈、京沪高速的全线扩容。加快推进国家公路网省际瓶颈路段、普通国道待贯通路段建设以及低等级路段提质升级,不断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我国将推动公路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发展。数字化转型方面,打造高质量的智慧公路、数字孪生公路,推动实现公路生命期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方面,将深化绿色公路建设,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融合化转型方面,将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推动高速公路与光伏等新能源融合发展。

  (工人日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北梦原)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