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夏泽翰:尊重各国文化,须将文物留在所属国家人民手中

发布时间:2024-09-30 12:35:59 来源: sp20240930

   中新社 北京6月8日电 题:专访夏泽翰:尊重各国文化,须将文物留在所属国家人民手中

  作者 曾玥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Shahbaz Khan)近日在北京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充分尊重各国文化,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必须将文物留在所属国家人民手中。

  在中国:坚定承诺和不懈努力

  奇松、怪石、云海......1990年12月,中国安徽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最吸引我的,是自然价值与文化历史价值的结合。”夏泽翰不止一次到访黄山,壮丽奇美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与景和谐共生激发人们创作了丰富的诗与画等文学艺术作品,独特的人文风光令人难以忘怀。“我看到了当地人是如何与这座山联系在一起的,这非常重要。”

202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左二)考察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图)

  截至目前,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7项,其中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夏泽翰说,“这些数字反映了中国在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方面的坚定承诺和不懈努力”。

  他表示,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宝库,是世界遗产的守卫者、保护者和推动者。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保护遗产的政策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概念与中国生态文明理论高度契合”。

  在夏泽翰看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不仅是展现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窗口,而且以节日的形式强化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的责任,这有助于凝聚中国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在世界:跨文化对话和国际合作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这是夏泽翰看待、理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视角。

  他指出,从虚拟现实体验到数字资源数据库,科技为记录、保存、共享文化和自然遗产提供了创新方案,也为全球的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提供了“回到过去”和“去向远方”的可能性。“这有助于促进跨文化对话,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更好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

  夏泽翰同时强调,充分尊重彼此文化,还意味着“必须把文物留在所属国家人民手中”。

  谈及打击文物走私的国际合作,他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各国必须努力开展流失文物追索和文化财产返还工作,并确保这项工作继续下去”。

  2019年,中国提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倡议,而后与多国共同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至2023年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亚洲各国正携手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包括联合开展重要古迹遗址的保护与修复、共同助力文化遗产灾后抢救和修缮、共同打击文物非法贩运等。

  夏泽翰指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未来在于加强全球合作,中国在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世界青年交流合作的宝贵平台。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世界青年提供了探索、学习和参与保护工作的丰富机会。”夏泽翰说,中国注重教育投入,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志愿活动等形式以及青年交流论坛等平台,教育引导青年更好认识文明起源,促进文化交流和经验分享,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凝聚青年力量。

2023年10月,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先锋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参与“青少年进森林自然教育研学活动”并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图)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跨文化对话,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夏泽翰表示,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切实行动切中世界所需,“我们需要携手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共同走向更好的未来”。(完)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特写:在台北相约“吃茶” - 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二审:完善常态下防范传染病跨境传播制度措施

特写:在台北相约“吃茶”

发布时间:2024-09-30 12:36:00 来源: sp20240930

8月25日,观众在2024台北茶文化暨陶瓷展“唐朝煮茶”体验课上体验煮茶。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8月25日,观众在2024台北茶文化暨陶瓷展“唐朝煮茶”体验课上体验煮茶。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新华社台北8月25日电(记者王承昊、傅双琪)炙、碾、罗、煮、育、饮……25日,在2024台北茶文化暨陶瓷展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唐朝煮茶”体验课,吸引约百位茶艺爱好者参与。

  “唐及其以前,茶是‘煮’的,并非如今的‘泡’,此外还会加入姜、桂皮等,所以也叫‘吃茶’。古人饮茶可不简单,单器具就要至少24件……”茶道老师唐文菁以“茶圣”陆羽的《茶经》为蓝本,从煮茶的历史、流程、出土文物等多个维度,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茶道。

  分享煮茶方法之余,还可品上一碗唐朝味道的茶汤。现场邀请多位观众上台亲自煮茶,在唐文菁的细致指导下,他们从备茶到煮茶按步骤一一进行,没有丝毫马虎。

  夹起一块茶饼,于火上翻转炙烤,同时用手扇闻香气,待茶饼呈深咖啡色后,便可将茶饼敲碎碾磨为茶末待用。

  煮茶环节更为讲究,分为“三沸”,每一“沸”都有不同操作:水面微冒气泡,犹如“鱼目”,为“一沸”,这时加入盐巴,让茶汤更为甘醇;水声渐响,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迅速舀起一瓢水备用,并用竹夹搅动,将茶末顺漩涡中心倒入;水面翻滚,如“腾波鼓浪”,为“三沸”,此时将舀出的水倒回,并离火静置。

  待茶汤稍微冷却,分茶入杯,即可奉茶。茶汤入口温润甘美、茶香馥郁,现场观众依次品尝,一口唐代煮茶让喉间回味无穷。

  “之前有看陆剧里经常出现古代制茶、饮茶的画面,所以我想看看唐代的煮茶方法。刚才的体验很有意思,比我预想中的要更复杂、讲究。”台北市民孙小姐在亲手煮茶、品茶后意犹未尽,“茶是一门艺术,希望我们可以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传承下去。”

  唐文菁对记者说,希望通过活动让台湾民众了解古代茶道的风貌。“体验式的制茶课程,相比读古文式的茶道讲解,更能吸引大家喝茶、爱茶。”

  2024台北茶文化暨陶瓷展23日至26日在台北世贸中心举行,期间举办系列茶文化讲座、体验、比赛等活动,内容包含中式茶文化的深意、潮州工夫茶的茶语、选茶之道等。

  台湾地形多山,茶叶培育条件得天独厚。无论是传统茶道,还是手摇饮风靡下的新式茶文化,茶一直是宝岛重要的人文脉搏。展览现场汇集上百家岛内茶叶品牌,陈列逾万款商品。同时,与茶文化相辅相成的陶瓷,也在活动中同步展出。

  “涵轩艺术”是一家10余年前在江西景德镇创办的台资企业,目前正积极开拓岛内市场,本次展览带来了汝窑、青瓷等茶具、茶器。“一些懂行的观众得知我们来自景德镇很感兴趣。”展区店员告诉记者,“台湾民众对瓷器的接受度很高,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传统瓷器在台湾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责编:崔译戈、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