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2024年经济,释放重要信号

发布时间:2024-08-10 11:40:04 来源: sp20240810

原标题:中央定调2024年经济,释放重要信号

2023年中国经济怎么样?2024年中国经济怎么干?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4年经济工作,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释放重要信号。

总结2023年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上述判断有数据的支撑: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中新财经表示,会议总体肯定了今年经济在内外部复杂形势下取得的成就,即“回升向好”。今年中国经济总体处于疫后恢复态势,完成全年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国际主流声音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分别将2023年、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4.2%上调至5.4%、4.6%;经合组织(OECD)近期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1%上调至5.2%。

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在此背景下,2024年中国经济怎么干,备受海内外关注。

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会议提出一系列要求和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等等。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稳中求进”的提法一以贯之,如今在后面加上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如何理解这一新提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对中新财经表示,这一提法强调了“进”的重要性,“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结果。要精准加力,强化政策协同和一致性,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而“立”;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中新财经表示,这意味着在经济政策制定上,要保持稳定,同时也要有进取心,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先立后破,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罗志恒认为,这有利于推动明年经济向好,夯实恢复的基础。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进”的前提,而稳定经济环境的取得也需要积极进取的政策支撑,“进”的政策促进“稳”的形势和稳的预期,比如财政、货币和房地产政策等。明年预计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主要动能将是服务业、高端制造和基建投资。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认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是要推动各部门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密切配合、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在具体工作上,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更加注重政策安排的轻重缓急,防止出现“合成谬误”问题,打好政策组合拳,维护好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罗志恒认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这有利于避免“合成谬误”,有利于稳定预期的形成。政策要生效和提效的前提是政策之间的系统谋划和协调性,就是避免收缩性的非经济政策冲击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从总体大局出发而非部门本位出发。近年来财政与货币政策持续协同,货币政策配合财政发债、化债,货币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风险防范等等,预计明年将继续延续。

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基调一方面保持积极的态势,即加力以支持扩大总需求、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另一方面又提出了“适度”和“提质增效”,也就是说要根据经济社会需要来实施,不搞大水漫灌,积极的财政仍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积极,避免大幅提高财政风险,让财政更可持续。

——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新财经注意到,2023年消费热点亮点明显增多,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消费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盛磊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从投资角度来看,就是要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找到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罗志恒认为,会议对消费和投资的关系从经济循环的角度做了更深刻的阐述。从“三驾马车”的角度来看,消费和投资都是需求,但是消费是终端需求,投资要承担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而不能只简单理解为需求,如果将投资只理解为需求,将会产生诸多无效投资。因此,消费的提振引发制造业投资增加以增强福利和效用、基建投资增加以改善消费环境等;投资增加尤其是高质量的投资增加将创造和释放需求,比如新的更优质的产品诞生就创造新的需求。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当前,中国外贸面临较大压力,但暖意渐浓。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出口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10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认为,近期中国外贸改善得益于多个方面: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疫情产生的“疤痕效应”逐步消除,对中国进出口恢复形成基本支撑;稳外贸系列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各类市场主体对不确定性逐渐适应并积极应对;制度型开放加快等。

朱克力认为,会议释放的信号表明,中国经济政策将保持稳健和进取的平衡,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李金磊)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跨国公司拥抱“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共筑繁荣之路 - 2023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在福建晋江开幕 揭幕战中国队一球小胜

跨国公司拥抱“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共筑繁荣之路

发布时间:2024-08-10 11:40:05 来源: sp20240810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题:跨国公司拥抱“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共筑繁荣之路

  新华社记者周乾宪、郑静霞、王秀琼

  从制造商、金融机构到专业服务提供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跨国公司的身影随处可见。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许多跨国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深化全球业务战略布局。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也为跨国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去年7月,随着埃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埃及斋月十日城轻轨铁路通车试运行,全球知名电梯制造商奥的斯为项目提供的180多部自动扶梯和电梯也正式投入使用。

  2022年7月3日,埃及斋月十日城轻轨铁路通车试运行。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2022年7月3日,埃及斋月十日城轻轨铁路通车试运行。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这条轻轨铁路是奥的斯近年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之一。此前,它还为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新总部项目提供了约50部自动扶梯和电梯。

  奥的斯中国区总裁罗小莉介绍,多年来,公司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全方位垂直交通解决方案,并派遣技术团队支持基建及地标建筑大项目的电梯安装。

  “奥的斯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国际品牌和中国制造的双重优势,支持‘一带一路’智慧城市建设,助力铺就合作发展的繁荣之路。”她说。

  图为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新总部大楼。新华社记者 汪平 摄

  图为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新总部大楼。新华社记者 汪平 摄

  作为全球主要金融机构之一,德意志银行见证许多跨国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我们注意到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在中东合作开发可再生能源,还有跨国公司在其他地区参与‘一带一路’供应链的相关项目。” 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邱运平说。

  他指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会对跨国公司颇具吸引力。近年来,德意志银行也参与了多个“一带一路”项目,包括牙买加的南北高速公路项目和沙特阿拉伯的光伏项目。

  据毕马威中国客户与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介绍,毕马威在超过90%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设有办公室,为企业提供投资环境分析、税务筹划、商业谈判支持等专业服务。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投入,为企业和各类机构在“一带一路”项目的投资和贸易活动提供服务。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将给中国企业拓展业务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发展机遇,也会给当地企业带去与中国领先企业合作的机会,提高其在科研、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水平。”江立勤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催生新商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研究人员刘南星认为,跨国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特别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巨大商机。

  “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了庞大的产品需求、投资需求与经济合作需求,尤其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蕴含大量的商业空间。”刘南星说,“‘一带一路’建设为跨国企业商业经营在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新的供货机会、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机遇。”

  他告诉记者,许多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相关规划、政策、机制与各领域合作机会,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调整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力求由此开创未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是2022年8月在阿联酋迪拜拍摄的上海电气迪拜光热光伏复合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这是2022年8月在阿联酋迪拜拍摄的上海电气迪拜光热光伏复合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双边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多边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更多国家和企业深入参与,形成发展合力。

  刘南星表示,由于项目规模通常较大,第三方市场合作是跨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式与载体。通过这种方式,几个不同国家的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可以降低自身单独承担项目而带来的风险。

  他说,“一带一路”项目不仅对大型跨国公司有吸引力,对于外国中小企业来说,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到海外市场,推动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共促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10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硕果累累,迄今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

  2023年8月29日,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三宝垄市,工人在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印尼公司的对虾加工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23年8月29日,在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三宝垄市,工人在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印尼公司的对虾加工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BI挪威商学院战略教授卡尔·费认为,中国政府对跨国公司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秉持开放态度,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可以在项目运营中优势互补,作出各自的贡献。

  “一方面,跨国公司可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国际经验、先进技术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同时,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从参与这些项目中获得额外的订单和业务。”他说。

  分析人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旨在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推进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这将持续为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各国企业释放新机遇。

  刘南星认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时期,共建“一带一路”正是致力于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他相信,通过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联系起来,“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世界经济新增长中心的形成、共建国家的共同现代化和全球经济的复苏。

  “在这一过程中,‘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共建国家以及跨国企业带来新的巨大发展机遇。”刘南星说。(参与采写:张兆卿)

(责编:曹欣悦、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