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启动特殊教育校长“引领启航工程”

发布时间:2024-08-12 12:14:54 来源: sp20240812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鲁婧)6月20日,北京市教委启动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引领启航工程”,此项活动是北京市落实“教育家精神”和“教师队伍建设年”的又一项具体行动,启动活动在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召开。

会议现场。北京市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唐晨摄

会议现场。北京市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唐晨摄

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周林指出,东城区已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区域特殊教育迈入科学、快速、高质量发展轨道。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发布特教校长“引领启航工程”方案,工程包含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数字化赋能特殊教育等多个方面。并从“基本面上如何提升质量”“引领端上如何培育典范”“共同体上如何系统建设”解读了工程实施路径。

北京市委教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攀指出,首都特殊教育是首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希望全体特教学校校长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遵循特殊教育规律,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努力成为全市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处长黄伟高度肯定了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推进特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使命担当与真抓实干,他希望通过本次“引领启航工程”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更多积极示范与重要贡献,共同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引领启航工程”研修的首站,学校师生深情表演诗朗诵《有爱无碍》,并从教、学、评三个方面展现出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尚省三谈到,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校,学校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全面领导”这一主线,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领导体制改革,深化“三全育人”理念提升育人实效以及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最美教师”团队等机制策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

据了解,“引领启航工程”的实施,不仅对于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首都特殊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将为全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示范。北京市教委表示,将持续关注和支持“引领启航工程”的实施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为首都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同时,也期待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引领首都特教发展的优秀校长队伍,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编:鲁婧、熊旭)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62件 - 商务部:优化银发消费发展环境 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62件

发布时间:2024-08-12 12:14:56 来源: sp20240812

   中新网 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19日表示,近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2件,高被引论文1292篇,均居全国首位。

  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围绕“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殷勇在发布会上表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使命。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突出,有基础、有条件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从硬件看,北京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数量都在全国位居首位,研发投入强度多年都保持在6%左右,在全国、在全球名列前茅。从软件看,北京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实施了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改革举措,不断夯实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环境。从人才看,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超过四分之一的“万人计划”专家;411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在全球城市居首位。在前沿的科技领域,北京的人才优势突出,比如北京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占到全国总量的43%左右。

  近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科研成果看,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2件,高被引论文1292篇,均居全国首位,涌现出新一代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从产业转化看,2023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人民币,每天平均诞生337家科技型企业,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数量都居全国各城市首位;从综合评价看,北京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前列。

  殷勇表示,面对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北京将继续抢抓机遇,持续发力。

  在提升科技攻关能力方面,北京将牢牢把握三个聚焦。聚焦“突破”,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计划,围绕各个相关领域,努力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聚焦“占先”,围绕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20多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的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升级”,围绕高精尖产业30多个细分领域,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北京突出解决四类问题。其中,针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北京着重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用好“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学研能够更好协同;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落实好成果转化条例,切实保障研发人员的权益,让他们充分享有转化的收益;针对科技园区“小散弱”的问题,“一园一方案”,优化提升各分园的发展质量,采取末位淘汰机制,倒逼各个园区提升运营管理能力;针对科研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政府不干预日常活动,但加强第三方的考核评估,对评估结果不佳的,在资金支持等方面逐步“退坡”,实现扶优汰劣。

  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北京统筹兼顾四类人才。对于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建立快速的发现、引进、落地机制,对创新团队实施专项支持保障政策;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用好、推出更多青年北京学者、科技新星等各项支持计划,给予更多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对于卓越工程师,深化产教融合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培养行业急需短缺人才;对于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

  殷勇说,人才是城市的未来和活力之源。北京将把人才工作越做越细,招贤引才之门越开越大,让各类人才在北京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