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债市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4-08-20 10:57:16 来源: sp20240820

近期,境外机构的净买入与增持我国债券呈现逐月明显增加趋势,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我国债券。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债市意味着什么?

记者日前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境外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我国债券,2023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量近1万亿元,其中10月份外资净买入量已超过2000亿元。

近年来,基于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外资金融机构持续“加码”中国债券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年均增速约为30%。特别是今年三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债量保持快速增长,其中10月份增持近400亿元,预计11月份增持量有望达到2500亿元。

越来越多外资机构表现出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浓厚兴趣。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截至2023年10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约100家。已入市的境外机构覆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

在这些积极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的境外投资者中,境外主权类机构等中长期投资者持债量占比达七成,这意味着更多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债券市场。另外,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外资金融机构积极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根本在于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回升向好的态势更趋明显。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与避险属性更加凸显,中国债券市场展现出了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目前,我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中的权重均超过纳入时的预计权重。

记者了解到,我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已为我国债市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跟踪指数资金。专家认为,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以及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债券市场,还得益于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提升开放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公开讲话时介绍,中国人民银行稳慎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顺应国际投资者的需求,为直接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便利。“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平稳高效运行,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渠道。

(据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吴雨)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 这些保暖“智商税”,你交过吗?

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08-20 10:57:17 来源: sp20240820

原标题: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量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把速度与质量对立起来。没有一定的速度,就难以形成量的合理增长,就业、居民收入就得不到保障,发展质量也无从谈起;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发展速度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就会缺乏后劲。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但随着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也日益显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跑过一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的发展。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在5%至6%左右。2020年至2022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经济年均增长4.5%,这一增速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是高的,但明显低于潜在增长水平。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只有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实力,才能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今年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我国全年经济将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126万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也在扎实推进。展望下一阶段,国内外环境依然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总体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仍在集聚增多。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趋势性恢复轨道,经济增速正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量行稳致远。

(责编:杨曦、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