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产业需提高附加值 推进工业化生产

发布时间:2024-09-14 22:42:23 来源: sp20240914

   中新网 安徽池州7月7日电(刘鸿鹤)“据统计,2022年中国竹产业产值超过41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达到27.5亿美元。”国际竹藤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尹刚强说:“竹产业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产业。”7月7日,2024安徽首届“以竹代塑”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安徽池州举办。

7月7日,中国竹产业协会标委会为《钻孔式竹制饮用吸管》团体标准制定和参与者颁发证书。刘鸿鹤摄

  尹刚强认为,安徽省竹资源丰富,“以竹代塑”产品开发日趋丰富,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池州市更是将其作为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此次大会,齐聚行业专家、学者、相关企业,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研讨、产品发布等多种方式,共同谋划“以竹代塑”创新发展新路径、新举措,必将为推进池州市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讲师吕黄飞表示,塑料制品已经深入民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大家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全球每年生产4亿吨塑料废物。“以竹代塑”是非常好的应对之策。

  据了解,竹子是世界公认的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从竹笋出土到长成竹子,最快45至60天。竹子还具有收缩量小、弹性和韧性强、种植方便、可自然降解等优点,是理想的可再生纤维来源。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池州市作为“以竹代塑”试点城市之一,在贵池区就拥有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超千万元企业7家,超亿元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安徽省是塑料制品产量较大的地区,年产量达466万吨,居全国第5位。”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王戈表示,安徽具备较丰富的竹类资源和推进“以竹代塑”发展的基础。

  “目前,安徽竹产业还是以日用产品为主,并未形成高附加值以及工业化产品。竹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王戈说:“这也是我们‘以竹代塑’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让小竹子成为大产业的目标。”(完)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宁夏葡萄酒香飘四方 引来世界大咖闻香 - 深圳智造又一国之重器 万吨级石油平台导管架出港

宁夏葡萄酒香飘四方 引来世界大咖闻香

发布时间:2024-09-14 22:42:24 来源: sp20240914

   中新网 银川8月12日电 题:宁夏葡萄酒香飘四方 引来世界大咖闻香

   中新网 记者 李佩珊

  进入8月,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酒陆续成熟开启榨季,随着第四届(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下称“博览会”)8月9日至11日在银川举办,“在宁夏,畅饮一杯中国风土葡萄酒”,成为游客最为期待的宁夏旅行故事。一股来自葡萄酒的紫色旋风,再次“席卷”全球。

第四届(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幕式。 中新网 记者 于晶 摄

  戈壁滩上 升起葡萄酒“新星”

  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奖赛组委会主席卜度安·哈弗没有想到,15年前的一次宁夏之旅,让他与贺兰山东麓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第一次来到宁夏时,贺兰山下还只是一片戈壁滩。如今,这里已是一片飘满葡萄酒香的绿色‘海洋’。这种变化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说。

  此次博览会,卜度安带着自己的新书《宁夏葡萄酒之旅》赴约,分享他眼中的宁夏葡萄酒产区如何向世界葡萄酒新兴产区奋进的故事。“让世界领略中国葡萄酒的魅力,宁夏这些年的努力功不可没。”卜度安认为,宁夏葡萄酒的崛起离不开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大胆决策,“宁夏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上屡获大金奖,足以证明其实力,这是岁月沉淀的味道。”

  1984年,贺兰山东麓的戈壁滩上诞生了宁夏第一瓶葡萄酒,也是自那年起,宁夏的葡萄酒产业正式步入发展之路。

  戈壁滩上,何以拥有发展酿酒葡萄的潜力?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长青看来,宁夏产区位于沙漠边缘的贺兰山东麓冲积扇,沙化的砾石土壤造就了产区特殊的土壤结构,加之贺兰山遮挡形成的“小气候”,干旱与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交接,对优质酿酒葡萄种植提供了天然的风土优势,造就了宁夏葡萄酒“强悍”又不失“细致”的特征。

  瞄准独特风土,宁夏官方设立葡萄酒产业管理机构,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国内外投资,出台支持政策,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探索适合本土葡萄产业的发展路径,让产业基础日渐厚实。

  “在贺兰山东麓,风土各异的众多子产区与小产区如同点点繁星,使得生产多元化葡萄酒具有明显的集群优势。”段长青说,结合一系列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措施,宁夏的38万亩荒地转变为了绿洲,造就出了世界上独有的酿酒葡萄优质产区,能够酿造出个性风格突出的优质葡萄酒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

贺兰山下一望无际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第四届(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科技赋能 打造产业“芯片”

  对于宁夏葡萄酒的特别之处,在酒类测评领域深耕多年的卜度安表示,宁夏葡萄酒味道独特,苦涩中带有回甘,这种风味的平衡与复杂性,使得宁夏葡萄酒在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

  宁夏葡萄酒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耀眼表现,科技力量功不可没。

  据段长青介绍,针对贺兰山东麓产区独特的大陆性气候,全国众多科研院所专家和当地科技人员通力合作,选育出了耐高热强光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品系以及抗旱寒免埋土酿酒葡萄优株,从根本上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品种芯片”。同时,基于酿造微生物对产区典型风格表达的重要作用,科研团队开展本土酵母酿酒性能研究,实现了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从0到1”的突破,构建了本土酿酒微生物的“菌种芯片”。

  “这些源头性技术难题的突破,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坚实根基。”段长青表示,为实现葡萄酒全产业链发展,气象预测系统、橡木替代材料、陈酿装备等创新探索,为挖掘宁夏风土优势提供了科学性系统性方案,也起到了节约成本、提升效率、保障品质的效果。

  2021年,中国首个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宁夏设立,让宁夏葡萄酒发展纳入国家战略。2024年,首个构架及葡萄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户宁夏,让中国葡萄酒检测技术、质量标准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同时,宁夏还先后制定41项技术标准,集成推广浅清沟、斜上架、深施肥、统防统治及高效节水灌溉等一批关键技术,创建出酿酒葡萄栽培的“宁夏模式”,让中国风土塑造中国葡萄酒风格。

博览会举办期间,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交易会吸引葡萄酒爱好者参观。 中新网 记者 李佩珊 摄

  畅饮葡萄酒 邂逅星星的故乡

  今年7月底,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贺兰山宿集项目正式动工,这个集酒庄酿造体验、葡萄园示范种植、葡萄酒研究、民宿和餐厅于一体的全新业态,再塑了贺兰山东麓酒旅融合的独特品牌。

  深耕细作融合发展,宁夏将葡萄酒产业与全域旅游、休闲康养、教育体育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葡萄酒+”发展模式。

  博览会期间,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GWTO)创始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何塞·安东尼奥·维达尔代表GWTO授予宁夏“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称号,邀请其成为全球葡萄酒旅游组织的官方成员。在他看来,葡萄酒旅游,是了解葡萄酒产区的风土与文化。“宁夏有可持续发展的葡萄酒、美食、农业旅游资源。这里还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更有优秀的葡萄酒人才,这些都是获得该荣誉的条件。”他表示,期待与宁夏一同开启打造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美丽旅程。

  数据显示,宁夏现有酒企261家,其中已建成酒庄130家,21家酒庄成为2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亲子采摘、研学体验、自酿酒体验、品鉴赏星等方式是游客与葡萄酒拉近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打开了酒庄的多棱面,释放了文旅业态的更多可能,成功吸引中外游客的目光,成为宁夏热门打卡地之一。如今,贺兰山东麓正以葡萄酒为媒,把中国风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故事讲到世界各地。(完)

【编辑:胡寒笑】